弱视的分类:
(一)斜视性弱视 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由于眼位偏斜而发生复视,为了解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导致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
多。
(二)屈光参差性弱视 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合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象,日久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三)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甚至不恰当的遮盖一眼,使得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四)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戴合适眼镜后,能使视力逐渐提高,但为时较长,一般需2~3年。
(五)先天性弱视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在出生后,视网膜或视路发生小出血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继发于眼球震颤,全色盲等。这种弱视预后不佳。
近视的分类:
一、根据近视的程度分类
1、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3.0D的近视。
2、中度近视屈光度3.0D~6.0D的近视。
3、高度近视屈光度大于6.0D的近视。
二、根据屈光状态分类分轴性近视与屈光性近视
1、轴性近视眼的各屈光成分基本正常而眼轴偏长。大都多近视可归于轴性近视。
2、屈光性近视眼的屈光间质的屈光力过强,而眼轴正常。
3、曲率性近视最常见的是角膜或晶状体曲度增大,如圆锥角膜,大角膜或小角膜,角膜移植术后,球状晶体或小晶体等。
4、调节性近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调节,出现调节紧张或调解痉挛引起的近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近视状态消失,这种现象为调节性近视,也被称为“假性近视”。
三、按近视的性质分类分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1、单纯性近视
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少年期,进展缓慢,屈光度偏低,矫正视力佳,随着身体发育的停止,近视眼的近展趋于稳定,这类近视为单纯性近视。大多数后天性近视可归于此类。
2、病理性近视
又称为恶性近视、变性近视、高度近视、进行性近视等,属基因遗传性近视或先天性近视。其特点是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即发生,有遗传因素:发展快,呈持续进行性加深,青少年时期近视程度进展明显;近视度数大,一般6D以上;眼轴明显延长,眼底病变早期出现并呈持续进行性加重;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低下,常不能完全矫正,大多数患者近距离视力尚可,严重者近视力也低于正常。
斜视的分类:
斜视大致分为五类:
第一类:也是最常见的斜视,成为共同性斜视,其特征如下:(1)眼球运动无障碍;(2)向任何方向注视其斜视角度无变化;(3)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差≤5°(8.5△),当应注意,旁中心注视者在双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不相等;(4)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5)眼外肌及其神经,神经核无器质性病变。
共同性斜视又包括隐斜视,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外斜视三种。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的眼位偏斜,这种倾向又能被融合反射所控制,因而不出现眼位偏斜,并保持双眼单视功能,只有在某种人为的方法打破融合时,眼位才出现偏斜,据报道90%~9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斜视,一般情况下隐斜视是不需要治疗的。共同性内、外斜视又可理解为一种显性斜视,两者眼位偏斜的方向恰好相反。
第二类:非共同性斜视,临床上主要指麻痹性斜视,其特征是:(1)复视,视混淆,眩晕;(2)眼球运动障碍;(3)病变眼注视时斜视角大于健眼斜视角;(4)在麻痹肌作用方向斜视角加大:(5)常有异常头位:(6)眼外肌本身或其神经,神经核存在病变。
第三类:A-V综合征,是一种亚型的水平性斜视,由于同时伴有垂直性麻痹,当向上和向下注视时,水平斜视度发生明显变化,国际上能用字母A和V的形态来命名这种斜视。两个字母的开口方向表示两眼分开强或集合弱,字母的尖端方向表示集合强或分开弱。15%~25%的斜视合并A、V征。
第四类:特殊类型斜视,由多种不同特殊原因引起,有10余种。
第五类:旋转性斜视,是眼球前后轴发生旋转偏斜。
另外还有人根据斜视的形态分为内斜、外斜、垂直斜视等。
散光的分类:
进入眼球的平行光线各经线焦点不在一个截面上则称为散光。引起散光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
(1)曲率性散光:为角膜弯曲度发生异常变化引起。如屈光力最大的子午线与屈光力最小的子午线互相垂直,则引起规则散光,多为先天性,而且散光度数较大。如为角膜表面不规则变形、弯曲不平,在视网膜上无法形成焦点,则称为不规则散光,如角膜外伤性瘢痕、圆锥角膜、角膜变性等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2)偏心性散光:
以前多见于晶体移位,如先天性偏斜、晶体半脱位等;近年来,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增多,临床也可见因PRK、LASIK手术光斑偏离光学中心引起的散光。(3)屈光率性散光:
为晶状体各部的屈光指数发生变化所致。散光度数一般比较小,如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发生水隙、羽毛状混浊,造成晶状体的屈光指数改变,都可形成散光。
散光可根据屈光情况分为不规则散光和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是指各子午线的弯曲度不一致,用一般柱镜无法矫正;规则散光是指弯曲度最大的子午线与弯曲度最小的子午线正好垂直,用柱镜矫正能获得较好的视力。其中规则散光又可分为:
(1)单纯近视散光:
为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
(2)单纯远视散光:
为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聚焦成像。
(3)复性近视散光:
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都是在视网膜前成像,但是它们屈光力不相等。
(4)复性远视散光:
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都是在视网膜后成像,但是它们屈光力不相等。
(5)混合散光:
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一条是在视网膜前成像,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聚焦成像。
远视的分类:
远视按度数可分类为:①低度远视:
+3.00D,在年龄时由于能在视远时使用调节进行代偿,大部分人40岁以前不影响视力;②中度远视:
+3.00D~+5.00D,视力受影响,并伴有不适感或视疲劳症状,过度使用调节还会出现内斜;③高度远视:
+5.00D,视力受影响,视物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反而不明显,因为远视度数太高,患者无法使用调节来代偿。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在未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时难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幅度或能力下降,被调节所代偿的显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来。
小腿白癜风泡洗药方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