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TDP为主治疗麻痹性斜视和突发性上睑下垂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4-5-29 10:25:10   点击数:
 

王正华 2005-12-13 13:08:50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5月第5卷第10期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加TDP为主治疗麻痹性斜视和突发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针刺加TDP为主,西药能量合剂及营养神经为辅。结果 48例麻痹性斜视治愈38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 针刺加TDP为主治疗非器质性麻痹性斜视有确切疗效。

关键词 针刺 TDP 麻痹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paralytic)是由于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眼外肌功能减退但非完全瘫痪)所致的偏斜,以眼球运动障碍及复视为其特点。中医称此病是由于“脏腑虚而邪入目”。对本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效果最佳已为大量报道所证实,其中针刺的作用尤为重要,但用针刺结合TDP(特定电磁波辐射)治疗却未见报道,我们用此方法治疗4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0.5岁,病程最短6天,最长4年余。全部病例采用三棱镜、同视机及红玻璃片等方法进行眼位、眼球运动和复像检查,辅以血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CT、MRI)诊断。排除颅内及眼眶占位性病变,其中外直肌或外展神经麻痹23例,动眼神经麻痹15例伴上睑下垂12例,下斜肌麻痹6例,上斜肌麻痹4例,主要病因有外伤、颅内血管性疾病、炎症、糖尿病、重症肌无力和甲亢。

1.2 治疗方法 (1)全部病例均口服肌苷、路丁、ATP及肌注VitB 1 、VitB 12 ,对顽固性病例静滴能量合剂和胞二磷胆碱。(2)针刺加TDP患部照射,针刺取穴采用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配合,具体分两组:①眼周梅花针环绕眼轮匝肌轻叩,充血为度。刺睛明,不留针。攒竹、丝竹空均患侧,阳辅 双 、申脉 双 ,平补平泻,留针20min。②头针视区加电使用晶体管综合医疗机(粤一1型),断续波,耐受为限,20min。阳白、瞳均患侧,足三里 双、太冲 双 平补平泻,留针20min。以上两组交替进行,同时用TDP辐射患侧30min,每天1次,10天一疗程,每疗程后行斜视度或上睑下垂度测量,疗程间隔3~5天。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眼球向各方向注视时无复视,眼球各项运动不受阻,客观检查眼位正常,上睑下垂高度恢复正常。显效:主要方向复视消失,次要或极周边视野尚存在复视,上睑缘高度接近正常。有效:复视距缩小,斜视度减少,上睑缘高度较治疗前提高。无效:主客观检查均未见好转。

2.2 治疗结果 治疗痊愈时间最短一疗程,最长四疗程,一般一疗程即见效,痊愈38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甲亢患者)。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27岁,工人,右上睑下垂及视物重影2年余,时轻时重,经中西药治疗无效,专科检查OD1.5,OS1.5,右上睑裂小,右上睑缘覆盖瞳缘下0.5mm,瞳孔3.5mm,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未见异常,红绿灯试验:向右上注视分离最大,周边象为右眼,歪头试验(+),同视机检查左/右5°,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诊断:(1)右上睑下垂(未除外肌无力性)。(2)右下斜肌麻痹。经上述方法针刺加TDP治疗10次后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4 讨论

麻痹性斜视中医认为系脾胃之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目系拘急而成,或因肝肾素亏,精血不足,目系失养,目珠维系失调所致。西医对因对症治疗无特效疗法,针刺治疗有良好效果已为临床所证实,但在选穴和方法上却 有各家各法,哪种方法最佳尚难判定。本组所采用眼周梅花针叩刺,通经活络,睛明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五脉交会穴,有疏风通络明目的作用,攒竹、丝竹空、阳白、瞳子为治眼病的传统用穴,疏通络脉,调和元府以治其标,配远端穴位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健脾胃,益气血,申脉属八脉交会穴,阳辅、太冲,滋补肝肾,濡养目窍,以治其本。根据经络学说理论“经脉所至”即经脉循环所能达到的体表部位及五脏六腑络属部位,甚至比经络更微细的十五络、十二经别和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其治所在”承上句含义,即凡属经脉所能到达之处,取穴或配穴,都可以进行治疗经脉病变,“越近越近”指在病变最近的部位(局部)或经脉上取穴的治疗,“越远越远”是指在距离病变越远的地方取穴,疗效也就越好。再结合TDP辐射患部治疗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细胞代谢,提高肌张力的作用,因而加速了麻痹肌的痊愈。经过对一些痊愈病例的追踪随访,未见有因停止治疗而复发的病例。

作者单位:525000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tum.com/fbjz/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