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发布。试行第五版内容包括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临床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治疗、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医院感染控制等内容。
同天,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第五版诊疗方案的解读,要点如下: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大部分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应避免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手消毒剂。
传染源改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潜伏期至4天,一般为3至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而且“疑似病例”标准修改为:无论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2条临床表现,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相当于疑似病例标准放宽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抗病毒治疗增加“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成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病情监测,增加“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关于中医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可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在“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基础上,增加“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如何防控无症状感染者?做好这几点很重要!一、戴口罩、勤洗手、勤擦拭、勤通风
最好的自我保护和保护别人的方法就是正确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特别是在春运返程中,在火车、高铁等密闭的空间中,一定要佩戴防护效果好的口罩。另外,家里也要勤擦拭进行消毒。同时家里的房间也要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
二、保持米距离,避免共用物品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明确提出: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介绍,所谓“接触传播”,就是接触到病毒污染物品,譬如感染者用过的物品、分泌物、排泄物等等。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碰到眼黏膜、嘴巴、鼻子这些部位,病毒就容易侵入体内。可能因为和潜伏期或者无症状的患者摸了同一个门把手,你就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病毒潜伏期传播者。所以,最好与这些人减少近距离的接触,避免共用一些物品。
三、单独碗筷,56℃以上煮烫30分钟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很强,存在人传人现象。所以,要各吃各的,单独碗筷,56℃以上煮烫30分钟消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除了呼吸道传染之外还可能通过接触传染,如果病毒携带者或感染者使用了扶手、座椅等,都可能造成污染,所以,建议在封闭空间里,不要和其他人共同使用水杯;尽量不要在火车上进食食物,如果一定要吃食物,建议在进食之前用肥皂或消毒液做好手部清洁,减少接触传染。
四、要做好隔离,及时就医治疗
如果怀疑自己被感染,或已经出现了一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隔离。对有可能接触到的人,一定要隔离观察0天左右。有条件的,最好做一个核酸检测,这样可减少下一代病毒传播者的出现。
大/家/都/在/看
好消息,新增疑似病例连续第二天下降
武汉“医院”扩容至万余床位,大量患者集中收治会交叉传染吗?
为什么现在还没到出门的时候?计算机仿真程序告诉你!
(来源: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