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后天性无眼球 >> 病种百科>> >> 这就是我

这就是我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6-11-18 13:57:03   点击数:
 

作者

韩大茄(悦读专栏作者)

本文为悦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我们常常呼吁要解放天性,要做回自己。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会发现,你需要一些规则来显得合群,你需要一些套路来显得靠谱,你甚至需要一些谎言来显得真诚。

——小悦

1.

假期我和黄志喝酒的时候,他告诉我初中的劳技老师几天前醉驾出车祸了,再也没有醒来。

我当时正在火锅里找鱼丸,没有听清,就再问了他一次,哪个老师?黄志说,劳技老师啊,教过我们怎么养水仙的那个老师。

我说,醉驾真要不得,还好我们买不起车,走一杯吧。

黄志看着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了杯子。喝完,他擦了擦嘴说,没想到你小子工作了几年后,越来越冷血了。

接过“冷血”茬儿,我给他讲了一个“热血青年被吸血鬼咬了一口,吸血鬼烫了一嘴泡”的段子,成功转移了话题。

当然,黄志的话我是听得明白的。当他讲完老师去世的消息,我不应该这么淡然的。

我应该惊讶地睁大眼睛,定定地看他两秒。然后再确认一下:是那个总是关心我们在学校有没有吃好的劳技的老师吗?得到确认的回复后,再表达惋惜,感叹他明明在健硕之年,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接着再与他一起回忆过往,怀念一下曾经与老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么慈爱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最后再感慨一下生命无常,活人当珍惜当下。这才是对丧事应有的态度。

这一整套流程,我当然清楚得很。可是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子里找不到一点关于这个老师的细节。它不像鱼丸终究可以从锅里捞出来,而这段记忆没了就是没了。我甚至不记得这个老师是男是女,或者说要是黄志不提,我都不知道初中时我还上过劳技课,更不谈想起老师的长相了。

我唯一可以接下来的话题,只有醉驾了。可是人都死了,死得如此惨烈,还是与我有过交集的人,而我第一时间却执着于这些大而空的道理,毫无人情味。黄志直呼我冷血。

我从很早就知道,世间之事均有套路的。一个“聪明人”只用看过一两次别人的表演,就能总结出成套的“知识体系”出来。

不同的境况下,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是惊讶,是惋惜,是愤慨,还是惊喜;该有什么动作?是睁大双眼,还是拍胸脯保证,还是走过去拥抱,还是捶胸顿足;该说什么话?是追忆往昔,是称兄道弟,是同仇敌忾,还是拍手称赞;都是有一个近乎标准的答案的。

按照这一系列规则行事,保管你能活得安全无臾,轻松融入大众的趣味中去。

我还知道,在这一套规则体系中,个人的感受是不重要的,甚至是危险的。我们嚷着要真实,可是真实出现的时候,大家又当它是怪物,赶紧套上麻袋,乱棍揍之。

2.

显然,我一开始是知道这个游戏的规则的。

可是,我执行不下去。

在记忆的洪流中,找这个可能只教过我几节课的老师的记忆,可能要比从火锅里找到鱼丸要难得多。我估计黄志对他也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如果我强行按套路出牌,两个人肯定会开始一段驴唇不对马嘴的追忆,全程免不了错漏百出,也少不了各种强行的自圆其说,想想就可怕,令人尴尬症大犯。

我不按套路出牌,很大程度上因为知难而退。我并没有那么勇敢,因为我知道,大多时候,做真实的自己,太惹事了。

黄志是我的好朋友之一,他都无法接受理应悲伤却很淡然的我,觉得我冷血,更何况其它人。

当然,黄志是这个游戏里的高手。他不会直接戳我,而是说因为工作,因为在社会上待久了,我变得冷血了。我之所以这样,不是我的错,是这个社会太麻木,是它黑化了我,与我无关。

一个成熟的人怎么好意思当着一个人面说他冷血呢,太尖锐的事情我们一般不做的。

我们从小就活在一系列的隐性规则中。

比如,吃完饭记得要夸阿姨厨艺好,表弟来了要大方让出自己的玩具。长大后,更要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做不到的人,他号称做不到那句话本身恰恰是鬼话之一。这个游戏所有人都会慢慢自学成才,会慢慢被游戏规则驯化。只不过每个人造诣不一,功夫深浅程度有别罢了。

3.

除了和少数几个极好的朋友玩,我一直都不太喜欢参加各路酒局。

我发现中国的酒局是一个最容易诞生影帝的地方。绝大部分人只要上了酒桌,端起酒杯,就能迅速变成另外一番模样,一番差不多的模样。大家都大着舌头说着一套套劝酒辞,用尽了威逼利诱,以灌别人最多的酒为己任。互相拍着马屁,讲着荤段子,然后搂在一起称兄道弟。

我酒量一般,喝到差不多的时候,就有点天晕地转。有一次,我被一个经理盯上了。劝我多次无果后,他拿出杀手锏,端起酒杯说,不喝就是看不起我。当时我感觉肚子里的酒已经满到喉咙了,再灌下去,肯定会溢出来。我说,我看得起你,就会把你放在心里,而不是胃里,我的胃已经不行了,这杯实在喝不了。

朋友们有点看不下去了,劝我喝一口也行。我表示一口也喝不了。当时酒席进行正酣,我知道我失去了在接下来的环节里和大家一起称兄道弟的机会了。

可是我一点不介意啊。酒席上的拜把子和生活中的友谊,大多时候是两码事,我无非是失去了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而已。

当然,那次酒席上的朋友现在依然在保持联系。其实,他们内心都知道这是形式而已,但仍免不了被形式所迫。

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各路成熟的表演,大到伤胃的酒局社交,小到一句言不由衷的漂亮话。慢慢地,他们会不由自主地看不惯别人真实的情绪。毕竟,他都在压抑自己,你凭什么毫不克制,活得这么自在,你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所以,有时候表露真实的情绪,就是在挑事。

尽管他们在内心里也渴望出现一位勇士,能破除掉这些烦人的规则。他们期待勇士,却又惧怕勇士。

正如《无声的告白》中说的那样: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别人的期待,做回真正的自己。在成就自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感觉到孤独,你十分清楚这些隐性的规则是那么地无趣,而大家却仍在期待你磨灭掉个人的感情,回归群体。

很多时候,做真实的自己,往往太惹事了。可是有些事情,偏偏只适合一个人闷头去做。

有一天,你蹉跎了岁月,发现你已经把自己的人生,彻底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跟内心的你毫无关系,那样就太亏了,不是吗?

作者:韩大茄,悦读专栏作者,土建造价工程师,白天搬砖,晚上写作,不鸡汤,也暖胃。







































北京有没有准分子治疗白癜风的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