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11-4 14:27:05 点击数: 次
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其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损失的宝宝,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最大限度地促进言语-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听力损失对语言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如果孩子出生后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辨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要对刚出生的宝宝进行听力筛查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但这时已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哪些因素可致宝宝出生时听力损失目前发现与听力损失关系较为密切的高危因素有: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克)、新生儿严重窒息、严重黄疸;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哪些因素可致宝宝出生后的听力损失有些宝宝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如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出现听力损失。此外,有些宝宝因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也可出现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也可发生在婴幼儿期或青年期。家长怎样配合新生儿听力筛查宝宝接受听力筛查前,家长应该认真了解听力筛查的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新生儿出院前接受听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内接受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到指定的听力诊断机构接受确诊。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了听力筛查,3周岁内至少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语言监测。如果宝宝通过听力筛查意味着什么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使用的耳声发射(0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是国内外常用和有效的筛查方法。筛查结果为“通过”仅反映宝宝当时的听力情况。也有极少数孩子可能出现迟发性或获得性听力损失,因此,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观察和儿童保健的连续性听力监测是必要的。如果宝宝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意味着什么宝宝没有通过听力初筛,提示存在听力损失的风险,应接受复筛或听力确诊检查。听力筛查没有通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耳蜗或听神经受到损害或发育缓慢外,其他影响因素可能有:外耳道或中耳腔的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测试时宝宝不安静或呼吸音重;环境噪声等。如果宝宝有听力损失该怎么办
对确诊听力损失的宝宝,需要早期接受听觉干预。依据听力损失程度,在生后6个月内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助听器验配,听觉言语训练等,助听器效果不佳者早期植入人工耳蜗。
不同年龄的听力正常婴幼儿的表现年龄反应数周(小于6个月)听到声音可以做出一些反应——睁开眼睛、眨眼、警惕地看(好像他们在听声音)6个月左右听到声音后会向声源处看或转头,寻找声音是从哪来的9个月左右能够听出大声和非常小的声音,可以自己发出各种声音1岁左右可以对自己名字和知道的词做出反应,开始说“婴儿”词汇1岁半左右当问到熟悉的东西时可以用手去指,可以使用简单的词约2岁能听到轻微声音,知道声音方向,能用词组成简单句子
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
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听力损失,
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明天。
听力损失的早期干预效果如何
确诊为听力损失的宝宝,干预越早,效果越好。不管听力损失的程度是轻度或极重度,只要是智力发育正常的宝宝,一般在6月前接受干预和康复训练,宝宝的听觉语言能力可以得到快速发展,大多数能够通过听说交流,参与社会活动,基本上能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水平。哪怕是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宝宝,只要早期发现,认真配合医生进行干预和康复训练,听觉语言发育能力和仅有轻度听力损失的宝宝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听力检测中心主任白兰还建议高危人群(聋人及亲属等)在婚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通过检测和婚育指导实现优生优育;新生儿也可以进行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提高耳聋患儿的检出率,做到耳聋早诊断、早发现和早干预。联系-
交流无障碍人生更精彩
国药鄂尔多斯妇幼精准医学实验室
联系
400886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