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新手宝妈面对新生宝宝的第一件难事就是:如何判断宝宝到底吃多少?
特别是宝妈们基本都有一种心理,生怕宝宝饿了,动不动就喂。
宝宝已经吃饱了,哼哼唧唧表情满足,但宝妈还是get不到。
其实这样的心情我们理解,大家都生怕宝宝吃不饱影响发育。
但喂奶这种事,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宝宝的胃有多大
一张图读懂!
宝宝的胃容量是一个随着月龄逐渐增大的过程。
刚出生的宝宝,他的胃仅有一颗樱桃大小;等到宝宝1~6个月之间,他的胃容量会逐渐变得像一颗柠檬的大小。
了解了宝宝的胃有多大,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宝宝每天到底应该吃多少。
不同阶段的宝宝,喂奶也有不同的定量标准:
●3月龄以内(包括3月龄):按需喂养(即饿了就吃),若超过2~3小时宝宝不喝,宝妈也要主动喂。
虽然这个月龄的宝宝不强调次和量,但范围基本在8~10次。亲喂则单次保证15~20分钟且大口吞咽至少5分钟。
●4~6月龄:4月龄起按时喂养,奶量保证在~ml。
一天6~8次,每天最好不低于ml,亲喂则单次保证15~20分钟且大口吞咽至少5分钟。
●7~9月龄:每天保证奶量在~ml,每天喂4~6次,亲喂则单次保证10~20分钟且大口吞咽至少5分钟。
●10~12月龄:每天奶量保证在ml,一天喂3~4次,亲喂则单次保证10~20分钟且大口吞咽至少5分钟。
●13~24月龄:每天的奶量控制在~ml,一般建议在ml左右,此后以一日三餐为主,需要优先保证孩子三餐的摄入量。
有了这份量化的表单,大家有没有感觉心里更有数了?
不过虽然有定量的要求,每个宝宝的情况不一样,宝妈还是需要随时观察宝宝的状态,再去决定要不要喂。
判断宝宝要不要吃
主要看这个!
大人如果饿了会自己去吃饭,同样,宝宝如果饿了,也会发出相应的动作信号。
特别是新生儿,由于胃容量少,每次吃的奶量也很少。
加上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易于宝宝消化吸收,所以宝宝饿的快。
如何判断宝宝是真的饿了?可以通过观察宝宝是不是有下面这些小动作:
宝宝刚睡醒时,眼球动作增快,张嘴伸舌左右转头,发出轻柔的呜咽声,吮吸手指、毯子等嘴巴可以接触到的物品。
这时候宝妈就需要饿了就喂,即按需喂养。
这种喂养方式,可以及时补充宝宝需要的能力和营养,有助于宝宝身高、体重的增长。
另外,按需喂养还能刺激妈妈的激素分泌,使乳汁分泌旺盛,还有利于消除奶胀,预防乳腺炎。
如何判断
宝宝吃没吃饱?
?看动作
专业来讲,就是在刺激宝宝嘴角时,他不再有寻乳反射及泌乳反射。
通俗来说,宝宝吃饱了就会自己停止吃奶或香香的睡去。
如果宝宝吃完奶后仍然哭闹不安,或者睡不到2小时又醒来哭闹,就表示没有吃饱,应及时再补喂。
?看尿量
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每天小便6~8次,且颜色浅黄清亮。
尿不湿沉沉的,就说明宝宝已经吃饱。
如果宝宝的尿不湿上有橘色或淡粉色的结晶,就说明宝宝摄入的水份过少,也就是说宝宝没有吃饱。
?看便便
当新生儿(<28天的宝宝)排除胎粪后,每天至少会大便3次。
等宝宝出生后的第3~4周后,宝宝消化功能开始变得强大,会出现“攒肚”现象。
便便次数会转变为一天一或者几天一次,“攒肚”期间宝宝精神状态和食欲都正常的话,就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
?看体重
不同月龄宝宝体重的计算公式:
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7
7~12个月:6(kg)+月龄×0.25
如果宝宝的体重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家长就无需担心喂养欠缺的问题。
如果宝宝的体重小于均值的10%,就需要注意宝宝是不是喂养不足了。
宝宝的喂养问题,刚上手的宝妈可能会有点慌乱。
但是时间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能够逐步锻炼宝妈和宝宝的默契。
久而久之,宝宝什么时候需要喂奶,什么情况代表着吃饱了,宝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种默契是专属于宝妈和宝宝之间的浪漫!
RECOMMEND推荐阅读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