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实苦,唯有自渡。路走的太急疼的是脚,人想的太多,烦的是自己的心。倒不如困了就早点睡,烦了就静静心,乏了就看看书。过得洒脱,活得惬意,生活自然阳光普照。
身上无病一身轻
培根说:“人的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事,就是忽视健康。”身体出现问题,它不会提前预约,只会是突然造访,你就会意识到什么烦心事都是浮云,健康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前一阵,出道25年,98%时间都在工作的演员李冰冰终于“认怂”了。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她:“你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个中年人了?”她回答说:“自从一场大病之后,我突然感觉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了,容易累、没力气,不像从前那么能熬了。”这场大病指的是她在澳大利亚拍戏时,因为过度劳累连着21天高烧不退,不得不回国进行治疗。但是,大病初愈之后,她并未借机休整,而是快速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中,丝毫不给自己缓冲的时间。从那以后,她就越发觉得身体状态出了问题,于是坦言:“我虐不起自己了,身体真的会报废的。”现在的她放缓了生活节奏,每天坚持运动,跑步、瑜伽,每天在健身房挥汗一小时,合理膳食。时不时晒晒自己的小蛮腰,晒晒自己的小幸福,活出了每个人都该有的活力。
《心术》中有句台词说的好:“你不到绝处逢生,你不能了解生命的意义。在你健康的时候,你体会不到健康的价值,也体会不到病人的痛苦。你只有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需要别人照顾,看着窗外的鸟在飞,花在开,小孩在歌唱的时候,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归根结底,是属于那些身体好的、活的久的。身体煎熬的夜,每一夜都伤人;身体硬撑的痛,每一次都作数。工作拼搏,别拼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不要等到生病之后才后悔莫及。
心中无事一床宽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一个人如果心里起了妄念与执着,就算给你整个世界,还是无法改变你的固执,可执着又能给你带来什么?只有烦恼,没完没了的烦恼。
“心头无事一床宽”,一个人只有找到真正的本性,才能从人间的种种矛盾中脱身而出,享受真正的安闲自在。即便自己生活简陋,屋里只有一张床,他依然觉得天地很宽,心怀感恩。那时,对于人间的种种,你就真的可以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了。
一个人眼睛里要是有事,心中就有事,人就会看得“三界窄”。三界是什么呢?前生、此际、来世。只要你眼里的事化不开,心里成天牵挂着,你就会把前生来世、上辈子下辈子都抵押进去。但是,你如果胸怀开朗,心头无事,用不着拥有太多的地盘,坐在自己家的床上,你都会觉得天地无比宽阔。所以,要想做到真正与天地共逍遥的境界,需要先开阔自己的眼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时候,过不去的不是一个坎,而是心中的执迷。就像伏尔泰所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做人,要拿得起,做事,要放得下。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开阔,看开心情才会明媚。累时歇一歇,凝神聚力;烦时静一静,悠然自得;急时缓一缓,微笑相对。
唐代高僧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诗说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你不在意,不纠缠,不争辩,心中无事,便是世间好光景。
枕边有书自风雅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多读书,自然增加你人生的厚度;多读书,自然增加你儒雅的气质。一位光鲜艳丽的美女,一张嘴说话,就暴露其浅薄没品位,美也不美了;一个大声豪气的富人,一身铜臭味,就想装绅士也装不成,败絮其中了。真正的优雅,是内心的丰盈。世间百态,唯有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一个人对书籍的选择就是精神世界的构筑历程。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代教育家朱永新也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阅读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之深远,其中,名著阅尤为重要。名著,是全世界文化历史的精彩浓缩,是全人类智慧情感的传承依托。它们犹如一棵棵大树,繁茂的枝叶过滤着浮躁、平庸、浑浊的沙尘,深植的根系汲取着深刻、高尚、丰富的精神营养。它们是文化的底蕴库,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阅读不应是一时之需,而是终身奠基;阅读不应是一种要求,而应成为一种习惯;名著阅读更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把名著中蕴藏的智慧转化为终身受用的文化素养、精神修为。通过阅读这些不朽的经典作品,可以感悟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在为书中精彩故事着迷的同时,领悟人生的苦乐交错,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探人性的复杂多面。只有真正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后,才会顿悟:身上无病,心中无事,枕边有书,便是这人世间最好的光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