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有多少呢?
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2.50%,是年的3倍,糖尿病患者总数每年至少增加万。病程10-14年者26%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15年以上为63%。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44%-5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患者,眼睛会干涩,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不同程度出现了视力下降,玻璃体出血等症状。病人可以通过散瞳查眼底和一些非创性检查来进行确诊,对一些病人出现视力下降,或者出现视力病人我们建议他做一个眼CT。
上睑下垂何时手术为宜?
手术时机:先天性上睑下垂以2-5岁以后手术为宜,严重的可以提前在一岁左右手术,轻度不伴有斜视,屈光不正者可以考虑在学龄前手术或在局麻下能完成手术时手术,有时为了改善外观及有利于患儿心理健康可以早些手术,小睑裂综合征患者首先做内外眦形,半年后再行上睑下垂矫正.
后天性上睑下垂在查明原因后,经治疗病情稳定时间在6-12个月以上可考虑手术.
眼袋的出现是四十岁以后吗?眼袋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原因是什么?
是。随着年龄增长,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筋膜和眶隔脂肪均出现退行性改变,皮肤与眼轮匝肌间的纤维组织连接减弱,肌肉及眶隔筋膜间的张力减低,导致下睑周围皮肤松弛,皱纹的出现,眶隔脂肪脱出下垂,通常称之为眼袋。
成因有两方面:
1、衰老退变也就是生活方面:下睑眼袋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与人体衰老、面部组织老化、退行性改变有密切关系。具体形成一般认为与以下诸多因素有关。
(1)下睑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
(2)下睑眼轮匝肌退行性改变、弹性减弱、松弛萎缩。
(3)眶隔膜变性松弛、支持力减弱。
(4)眶隔脂肪变性移位或眶脂肪增生过多。
(5)跟经常熬夜也有一定的关系。
2、遗传因素:部分年轻人也有发生下睑眼袋者,多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
眼袋分为那些类型?
(1)单纯皮肤松弛型 以单纯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为主要表现。(2)眶隔脂肪疝出型 脂肪并无增多,但组织松弛、张力降低,形成眶隔脂肪疝出。(3)眶隔脂肪增多型 眶内脂肪增多,同时存在皮肤、眼轮匝肌的松弛。(4)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 眼轮匝肌肥厚而皮肤并不松弛,即所谓“肌性眼袋”还有称之为“卧蚕眼”(5)混合型 占眼袋发生的多数,即有皮肤、眼轮匝肌的薄弱松弛,又有眶隔薄。
现在大多数人都不太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眼药水,现在详细的讲解一下。
1、滴眼药之前别忘了先洗手,以免经手接触引发感染;点完眼药水(膏)有可能手指会点到药水或泪水,最好能再洗一遍手。
2、滴眼药时,头部要尽量向后仰,或平躺下来。用食指将下眼睑下拉与眼球分开。
3、将眼药水瓶嘴对准眼睛,点在结膜穹窿内。眼药水滴一至两滴即可,眼药膏大约挤出一公分长,因为眼球表面的容积很有限,且泪液由鼻泪管排掉的速度很快,所以在这有限的容积及时间内才增加眼药与眼球表面接触和时间,注意,眼药瓶嘴不可以接触到眼睛或睫毛,以防止药瓶受污染,并且点完眼药后立即盖上瓶盖。
4、闭上眼睛至少五分钟,不可以眨眼,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眼内角鼻泪管处,至少二分钟,以减慢药液的排掉。
5、在睁开眼睛之前,用纸巾或手帕将流到眼睛周围未被吸收的眼药水或泪水擦拭干净。
6、如果需要点两到三种眼药水时,间隔需五到十分钟再点第二种眼药水;若需同时点眼药水和眼药膏,应先点眼药水后隔五分钟再抹眼药膏。
有些人错认为眼药水多滴些好,其实不然,那到底滴多少才是合适的呢??
给人眼里滴12微升(等于四分之一滴)眼药水,滴后半数人药水会从眼内流出,因为眼里只能容纳五分之一滴眼药水。因此不管大人、小儿药液滴入眼内1滴已足够,多滴了容易引起眨眼、流泪,不仅冲淡了眼药水,而且使部分眼药水迅速流入鼻内而失去作用。
医院联系方式
医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