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有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被称作“失去颜色的天使”——白化病患者。他们的皮肤呈现乳白色,毛发浅白,双眼色泽淡雅。由于缺乏黑色素的保护,他们比普通人更易晒伤,因此,在白天他们往往畏光,而夜晚则成了他们感觉更为安全的时刻,因而被亲切地称为“月亮的孩子”。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月亮的孩子”背后的故事。这个称呼源自古印第安人,他们用这个词来指代“白化病”患者。
那么,究竟什么是白化病呢?白化病,一种先天性隐性遗传病,源于体内与黑色素相关的基因突变。患者常表现出皮肤、毛发和(或)眼睛的先天性色素减退或缺失,同时伴随眼球震颤、斜视、畏光以及视力下降等眼部症状。由于缺乏黑色素的保护,他们对紫外线敏感,容易晒伤皮肤,且眼睛畏光。除了人类,自然界中同样存在着白化现象。例如,我们常看到没有“黑眼圈”的白色大熊猫、全身洁白的麋鹿,以及雪白的麻雀等。
那么,白化病究竟有哪些类型呢?根据色素缺失的部位及是否伴随其他系统异常,白化病可分为三大类:眼型白化病、眼皮肤白化病和综合征型白化病。其中,眼皮肤白化病最为常见,其患病率约为/,突变携带率约为/65。据此推测,我国约有近9万的白化病患者和约万无临床表现的致病基因携带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TYR基因变异导致的眼皮肤白化病-I型(OCA-)是我国白化病的主要类型。
除了肤色异常,白化病患者还会出现哪些其他症状呢?不同亚型的白化病临床表现各异。总体来说,眼皮肤白化病表现为皮肤、毛发和眼睛色素的减退或缺乏,并伴有眼部异常症状,但无其他系统异常;而眼白化病则主要表现在眼部症状上,皮肤、毛发等其他器官系统无异常。此外,综合征型白化病除白化表型外,还可能伴有出血倾向、肺纤维化、免疫缺陷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确诊白化病呢?仅凭外表能否判断出白化病呢?事实上,典型白化病通过表型不难进行临床诊断,但要进行准确的亚型区分则必须依赖基因检测。由于色素缺失程度的不同,各亚型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所差异,甚至可能出现重叠,缺乏特异性。因此,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确诊与分型,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目前,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白化病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对白化病的基因确诊率高达90%以上。
只要宝宝出生时皮肤有白斑、毛发有白毛,就一定意味着患上了白化病吗?事实上,并非如此。除了白化病,还存在多种色素减退或脱失性疾病,如白癜风、无色素痣、贫血痣等,它们与白化病有着相似的症状,但属于不同的疾病范畴。此外,还有如斑驳病、Griscelli综合征及Waardenburg综合征等罕见疾病,也需要与白化病进行鉴别。
白化病患者的皮肤、毛发和/或眼部会出现色素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眼球震颤、畏光、视力低下等眼部症状。当发现宝宝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带其前往皮肤科就诊,以明确诊断。
目前,白化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预防措施。通过基因检测进行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以及婚育指导,可以有效预防重症白化病患儿的出生。
由于白化病患者缺乏黑色素,对紫外线极为敏感,因此容易晒伤并罹患皮肤恶性肿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严格注意防晒,如穿长袖长裤、戴宽边帽和墨镜,并涂抹防晒霜。在紫外线强烈时,应尽量避免外出。
对于白化病患者的眼部症状,如弱视、斜视和眼震等,可以通过佩戴眼镜、助视器、进行斜弱视康复训练以及眼震手术等方式进行干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避免服用可能引起出血的药物,并在进行大型手术时提前告知医师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非综合征型白化病患者而言,其寿命、发育水平和生育能力通常不受影响。然而,光敏感可能会限制其户外活动,眼部病变也可能影响视力。此外,他们可能会因为外表的不同而受到陌生人的异样眼光。因此,家庭的接纳和社会的理解对白化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愿我们的科普内容能为大众带来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期望通过这些知识,能让更多人给予罕见病患儿更多的关怀与爱护。
医院皮肤科概览医院皮肤科,作为专注于儿童皮肤疾病诊治的医学领域,致力于为患儿提供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在这里,我们不仅拥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更致力于通过科普工作,增进大众对儿童皮肤疾病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为罕见病患儿争取更多的社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