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筛查
“球镜”“柱镜”“轴位”完美正常值为0。
球镜、柱镜在+1度到-1度的范围内属于标准值。
“球镜”代表屈光度,球镜的正负号分别代表远视和近视;即“+”远视、“-”近视。
“柱镜”代表散光度,柱镜的正负号代表患者远视散光和近视散光的程度。
“轴位”为散光的方向,有散光度数才会有散光轴位。一般而言,大部分出现近视的患者,眼睛都会出现散光。所以相对球镜值有所偏差时,柱镜也会有一定影响。
柱镜可以反映儿童眼睛的散光情况,儿童年幼时可能出现生理性远视或近视。但随着年龄增长多可逐渐降低,儿童柱镜检测的正常值多为绝对值不高于0.5,但也需要结合球面镜观察儿童整体的视力情况。
在刚出生时,儿童的眼轴比较短,球镜属于远视度数,正常范围为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一般眼轴每增长1mm,远视度数会恢复度。儿童4-5岁时,球镜度数一般处于远视度数50-度,8岁时远视度数在球镜度以内。儿童生长至12岁左右,球镜度数在50度远视度数以内。随着儿童的成长,眼轴也逐渐变长,球镜度数因此产生相应变化。因此儿童年龄段不同,球镜的正常范围也不同。若柱镜绝对值过高,可能是儿童眼球发育不良引起的散光,严重时还可能伴有视力障碍,此时多需遵医嘱、早干预、早治疗。
视力表
参考值
青少年儿童裸眼视力正常参考值3岁≥4.7+、4~5岁≥4.8+、6岁及以上视力可达4.9以上标准5.0(1.0)孩子视力除了年龄、裸眼视力,还要看屈光参数,所以不要只看一项异常就慌了。球镜(S):正数远视(+)、负数近视(-)柱镜(C):散光(正常绝对值≤0.5)轴位(A):散光方向正常近视风险高的就是球镜(S)负数超过1.0的,代表近视超过°。当然所有的检验只是代表当时孩子的一个状态,参数都是有偏差的。所以就算数值出现高出正常值也不用慌,可以好好跟孩子说下检验单问题;让他多注意用眼习惯;再过个3-6个月复查检验对比即可。
现在很多孩子不良用眼习惯以及用眼过度等原因,近视现象越来越严重,部分儿童在5-6岁时,球镜可表现出近视状态,而且随着眼轴的进展,近视度数不断加深。保证儿童柱镜在正常范围内,建议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儿童眼睛,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也需避免长时间低头学习,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侧头看书,预防散光的发生。若出现严重散光,医院进行视力矫正或手术治疗,以免持续进展。
孩子视力异常?屈光不正?如何判断和预防?
目前学龄段孩子们都赶上定期视力筛查,不过孩子们的验光单看不懂,视力正常还好,近视高风险、屈光不正,焦虑满满。
什么是屈光不正?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但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产生清晰的成像,此种情况称为屈光不正或非正视。屈光不正包含#近视#远视#散光,所以说屈光不正不代表近视。
屈光不正的原因:1、遗传因素: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风险更大,对于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遗传作用更明显。2、环境因素:长期不正确的阅读习惯、应用夜间灯光、高强度的近距离工作(视疲劳)、户外活动较少等,均会加重屈光不正的发生和进展。3、特殊原因:角膜或晶状体先天发育不良引起散光,患有圆锥角膜、角膜外伤或溃疡造成瘢痕等后天问题也可引起角膜不规则,从而屈光不正。4、可控因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用眼姿势不对,如经常眯眼、揉眼、躺看书等容易压迫角膜,使其形状改变发生屈光不正。
轻度屈光不正,比如50度内的近视或散光,对视力没有任何影响。假性近视引起的(青少年数据是容易起伏状态)或幼儿生长发育类屈光异常也不需过早干预。病理性屈光不正无法自愈,有些参数会一路下坡;大多需尽早佩镜矫正或手术治疗。儿童近视患者趋于低龄化,避免对学习与生活造成困境,配镜就需要科学验光获得精确的屈光度数。给孩子检查视力的时候,通常会“#散瞳”检查。
为什么要散瞳?因为儿童眼睛的睫状肌调节力强,如果验光时不散大瞳孔,睫状肌的调节作用会影响验光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儿童在进行眼睛验光、屈光检查前,通常滴入散瞳滴眼液以使睫状肌完全放松失去调节能力后再进行视网膜检影和电脑验光;以便更客观、准确地检测眼睛屈光性质与程度。常见散瞳制剂分长效(如阿托品)和短效(如复方托吡卡胺)两种居多;从散瞳本身来讲不会对眼睛有什么影响,瞳孔变大\畏光等都是暂时,会自行恢复。
配镜一般分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两大类。
屈光不正一般无法自愈,该怎么预防?每天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远近交替用眼;日常坐姿端正、一尺一寸一拳(33cm);科学用眼、早睡早起不熬夜减少视疲劳、合理饮食。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适当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
护眼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