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C。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聊美学思想和微美科普,多少都带着些“安利”的意思,极少会提到“不建议做医美”。
有个对医美的形容词很贴切,医美项目就像高阶的护肤手段。
微美项目远比护肤品要见效更快、效果更好,维持时间也更久。医美手术类,甚至可以做到永久性改头换面的效果。
但是,有适合人群就有不适合人群,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往往会只心动于效果而忽略了自身是否适合。
从专业医师的角度来看,会有哪些医美是不提倡、不建议去做的呢?
颊部脂肪垫是造成婴儿肥的“元凶”,表现为嘴角两侧笑起来鼓鼓的,像含着两块糖一样。
从解剖学上讲,颊脂垫是面颊部位一块凸出形成三角形的颊脂肪体,位于颧骨下方、咬肌前缘、嘴角外侧。
颊脂肪垫的摘除要求医生从口腔内部开切口,拉出切除适量的颊脂肪垫。
要在术中避开面部神经和腮腺导管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而“适量”摘除脂肪量的分寸感,就是对医生极高的审美要求。
少一分,小脸效果不明显;但多一分,就有可能造成脸颊凹陷。这个分寸感全靠医生的经验和审美,即使术后成功变成了小脸,依然会有脸颊凹陷的风险。
颊脂垫有个特点,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萎缩下移。一旦摘除过,在衰老过程中颊脂垫容积就会更小,极易出现面颊凹陷、显老的情况。
除非是非常严重的颊脂垫过大,一般都不太建议做颊脂垫摘除术。
亚洲人的种族基因决定了我们多少都会有一点肿泡眼,因此双眼皮手术中的上睑去脂尤为常见,但却不建议过多地去除上睑脂肪。
眼球的上方、下方及后壁均由脂肪组织包裹,形成半球形的减震缓冲系统,有利于眼球的运动和旋转,改善回流和血供。
年龄增长会导致脂肪组织整体慢慢向下位移,上睑脂肪逐渐减少,下睑眼袋部分凸出。
如上睑脂肪去除过多,可能导致皮肤松垂、眼窝凹陷、眼部畸形等副作用,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的凹陷和畸形将逐渐显现加重,尤其是眼窝凹陷十分突显苦相和苍老感。
会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小脸,比较频繁地注射瘦脸针,把咬肌打到很小的状态。但会出现脸确实是小了,却看起来怪怪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下颌部的支撑由骨性和软组织构成,瘦脸针只作用于咬肌部分,减少下颌软组织的容积量。
但有些时候咬肌是承担一部分轮廓修饰作用的,骨骼需要一定的软组织包裹度。
当咬肌过分纤薄时,皮相无法支撑,容易出现干瘪感甚至颊凹。用轮廓的流畅度换取小脸效果,得不偿失。
眼睑下至,是通过去除部分下睑组织,将下眼睑尾部下移形成S型,从而露出更多的眼白,达到放大眼睛的效果。
眼睑下至最早是用来解决病理性的下睑过高,这类患者的外骨膜三角区天生较小,下眼睑遮盖黑色的瞳孔比较多。
但正常人盲目实施眼睑下至手术,往往适得其反。很容易破坏下眼睑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例如下睑退缩或者是下睑外翻,都是常见的眼睑下至并发症。眼睑不能很好地包裹保护眼球时,容易出现眼睛干涩、易敏感、甚至炎性反应。
另一个后果就是加速衰老。在衰老过程中,眼轮匝肌、外眦韧带以及各种软组织都在不断地松弛位移,这个松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下睑下至的过程。
换句话说,眼睑下至其实就是提前让眼部组织松弛位移的、加速衰老的手术。
线雕作为物理性提拉紧致的一个抗衰项目,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会有这样一个情况,有人十分依赖线雕,稍有下垂就反复多次地操作,最终的面部状态并不理想。
临床微美医师更建议线雕+热玛吉的搭配。线雕主要目的是让软组织复位,作用层次在SMAS筋膜层;而热玛吉是从体表4.3mm深度进行的浅层紧致。
热玛吉和线雕的双向搭配,利用线雕复位深层组织;热玛吉使浅层组织更紧致,产生更多胶原。由此由内至外多层次抗衰,
肌肤的衰老是多层次的,抗衰也必须多层次进行。单个项目治疗范围是固定的,始终有一定的局限性,搭配操作更能收获效果。
本篇所提到的不提倡、不建议操作的项目,并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这类项目都不能做的意思。
脱离“量”而谈的建议都是狭隘的,不提倡的是重复、大量、多次、盲目的操作项目。
在纷沓的广告宣传中保持清醒,选择技术与美商并存的正规医师,安全且安心地变美。
-DISCOVERMOR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