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1例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9-3-6 3:40:49   点击数:
 患者信息

患者男性,年龄62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6天”入院。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以右上肢为重。症状呈持续性,睡眠休息时症状缓解,扭动幅度不大,不影响进食、饮水等日常生活。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排汗增多等伴随症状就诊。医院查头颅核磁:右侧胼胝体早期脑梗死。查血糖:17.26mmol/L,经住院治疗6天后患者症状未见好转(具体应用药物情况不详),遂转我院。

入院后查头颅CT检查。见图1。

左侧基底节区稍高密度影,建议MRI检查。

胼胝体膝部及右侧放射冠腔隙性脑梗死。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10余年,血压最高达“/90mmHg”,平时血压未监测。已婚,配偶及子女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同类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

自患者发病以来,患者进食差,精神、睡眠可。神经科查体:神志清楚,言语稍笨拙,可对答,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眼动自如到位,无眼震。面部痛觉对称存在。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示齿口角不偏。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扭头、耸肩有力。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低,不自主舞动,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肢体腱反射对称性减弱,双侧巴氏征、双划症阴性。肢体痛觉对称存在。颈软无抵抗。

实验室检查

随机血糖8.36mmol/L。空腹血糖: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3.8%(正常值4.0%~6.0%)。尿常规:尿糖(3+),尿酮体:(+)患者存在尿酮体,患者自发病后进食差,考虑饥饿性尿酮体。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脂等化验未见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

脑出血、颅内占位、癫痫等。

诊疗经过

结合科内讨论,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稍高密度影,头颅核磁:右侧胼胝体早期脑梗死。

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考虑为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

予以控制血糖,与胰岛素控制降糖并监测血糖变化,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g,3次/日口服改善侧枝循环循环,阿司匹林肠溶片mg抗血小板聚集,氟哌啶醇2mg,2次/日口服改善症状,肌氨肽苷20mg,1次/日静点营养神经,血塞通mg1次/日静点活血,经积极治疗患者血糖波动在5~10mmol/L,住院第5天右侧偏身不自主舞动明显好转,第8天患者右侧肢体无不自主舞动,但患者自觉右侧肢体力量较入院时稍差,住院第10天自觉力量明显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波动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在8~9mmol/L左右,病情逐渐稳定要求自动出院,嘱患者门诊随诊。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血糖控制同出院,未再发作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

讨论

偏身性舞蹈症是一种异常的、连续的、无节奏的、远端运动的表现。与基底神经节病变相关,如丘脑底核病变、苍白球、尾状核、壳核等。目前,糖尿病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或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影响脑部血供,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引发脑部流体力学改变;或者因为脑部微血管病,引发颅内微出血;或导致r一氨基丁酸水平降低;或脑组织渗透压增高等有关,最终导致基底节区,尤其是纹状体区腔隙性脑梗死,进而产生对侧肢体舞蹈样动作。

该病共同特点是平时血糖控制欠佳,舞蹈症是高血糖的并发症,同样低血糖患者也可以出现。临床表现为患侧肌张力降低,突然出现一侧肢体不自主、无规律、迅速的舞蹈样动作,在面部可表现为不自主的咬牙、努嘴、挤眉弄眼等。上肢不自主运动发作频率多高于下肢,一般仅累及单侧肢体,有时也可伴随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低下等。

影像学资料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CT检查早期表现为患侧肢体对侧的尾状核、壳核或苍白球的高密度影,并很快减弱或消失;MRIT1表现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T2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还有些患者在核磁和CT上无异常信号。临床医生应该尽早认识到这种独特的症状,因为它可以通过血糖的正常化来治疗。通过积极的治疗该病的预后还是可观的。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年4月第6卷第10期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瞬间即可!

赞赏

长按







































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