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你准备好了吗中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8-5-31 17:44:07   点击数:
 

刊出于《全国优秀作文选》年第四期

一.七嘴八舌聊作文

师:上一期咱们聊了中考作文如何在审题准确的基础上从构思、角度、选材三方面入手做到“新”。

生:老师经常说其实作文不外乎三个层面:一.写什么。二.怎么写。三.怎么写得更好。我们当然想知道“怎么写得更好”的秘诀喽。

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文没有捷径可走,任何优秀作文都建立在平时阅读思考并认真修改的基础上。

生:嘿嘿,上期您说了“准”与“新”两个要诀,这期您想说哪两个字呢?

师:你挺会设套啊。这一期我们只集中说一个词:美。我们的家长“同学”也一起加入参与了聊天呢!

二.与朱老师一起说作文

什么样的作文是美的?如何做到更美?我们不妨先来看冯蕾蕾同学的当堂作文:

门其实开着(原稿)

无锡市江南中学初三12班冯蕾蕾

那时的日子,不言不语。不愿说,不敢说,总是太内向。

上课时,要是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总勉强挤出几句,语言类的活动我更不愿参加,老师的激将只会让我把门关得更紧。

我把委屈、伤心、愉快都锁入心门——直到她的到来。

四年级的转学生,双耳靠助听器复聪。或是因为我天性软弱,老师安排她作我的同桌。平日里,我们俩似乎差不多,不言不语,可内心是不同的——她想说,却不能说清,而我能,却又不愿说。整个班级,属我们这儿最清静。

五月花开,活动最多的时候。老师组织了一个小交流,要每两位同学编出一个童话故事,再由各自扮演其中的角色。班级积极分子都是迫不及待,一个个在讲台前手舞足蹈,夸张的神情引人大笑。可该来的总会来的,直到轮上我们俩,我才觉得有一位多话的同桌有多重要,可是,她说话又不方便,怎么办?

“那个,老师,我们可以不参加吗?”“活动每一个人都要参加的哦。”“那我们再下去商量一下行吗?”“好。”我知道我必须说,只是能晚些就晚些。

“你想演什么吗?”我小心地开口问她,与她做了多个月同座,与她却还是那么生疏。

“我、可、以、演、兔、子、吗?”她很快回答。

当我回过头去,看见她的眼神,比一般人都黑的眼球,透出一种从心底深处的强烈愿望,她努力地和我对着台词,我能感受到她的勃勃朝气。

不言不语,真的好吗?或许,我可以把心门敞开些?

“老师,我们准备好了!”我拉着她,上了讲台。微微犹豫了片刻,我先开口了。也许,我们的表演很一般,两人都显得不大自然,但这一刻,是我们打开心门的一刻,我抛开过去的不言不语,决定用言语串起此后的生活。

打开心门,面向春暖花开。

冯蕾蕾家长:写同学情谊的文章大多都是遇到困难互相帮助,然后友谊更深。小女的这篇文字通过描写和一位有听力障碍的同学合作完成一个小节目,从而打开了自己的心门,事例很特别,读完很温暖,学生时代这份纯纯的情意最珍贵。

师:蕾蕾一直是我很欣赏的内秀的女孩,特别喜欢她淡淡地说而深情自现。如果站在“读者”角度你重读这篇当堂作文,你会发现什么?

冯蕾蕾:事例独特,但似乎“她”的分量笔墨超过了“我”,不符合题目要求中所说的“主动去推门”,修改时可以加大自己在她的感染下“推开那扇门”的情感变化与细节。

师:我注意到你在作文最后说:打开心门,面向春暖花开。你喜欢海子的诗歌?

冯:嗯。特别喜欢老师介绍过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师:有没有想过如果将这首诗作为朗诵的内容,文章会有怎样的变化?

冯:我知道了,我可以引用海子的诗歌,增添文章的文学气息。

师:冰雪聪明!

门其实开着(修改稿)

冯蕾蕾

曾经的我,不懂也不愿欣赏门外的景,只把委屈,伤心,甚至愉快统统锁入心门。

学校里,被老师安排一个人坐在前排。上课时,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只能勉强挤出几句,而同学则一阵嫌语。语言类的活动我更不愿参加,老师的频繁激将只会让我把门关得更紧。

直到她的到来————

新学期转学生,据老师说,她依靠助听器复聪,这点使她无法准确发声。为了让她听得更清,老师安排她坐在前排,成为我的同桌。平日里,我们俩似乎差不多,都不言不语,可内心是不同的——她想说,却不能说清,而我能却又不愿说。整个班级,属我们这儿最清静。

五月花开,学校活动最多的时候。老师组织了一个小交流,两两同学一组,编出一个小故事,一人表演一人读。面对这个必须参加的活动,班级积极分子都是迫不及待,一个个在讲台手舞足蹈,夸张的神情引人大笑。还算幸运,我们被安排在下一周交流,可是,心中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放了学,她约我在图书角练习。

“下周、我、可、以、来读故事、吗?”她一见我就说,声音断断续续的。我一惊,原先不曾料到她会主动提出要读,可她明知自己……我顿了好一会儿,不知如何回答她才能避开那个敏感的话题。“还是我来读吧。”我想了想,又补充说,“我喜欢读。”她很快认可了,在一旁练起动作,我回想着刚才的话——我怎么会喜欢读?我坐在桌前吱吱呜呜,一旦有个人走过,我急忙停下,等人走远了才含糊地读,反反复复,就像被控制了一样。

我觉得无味,望向她那边。她边做动作边读着,虽不流畅却比我响亮。她那比一般人都黑的眼球,透出一股来自心底的强烈愿望。一种使我不服气的力量在五月的空气里堆积、聚焦、燃烧——凭什么我不行?我又重捧起书与她一起大声读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临走前,她忽然和我说:“你你你真棒!”说话时她嘴角酿着春花般的笑。我望着她心间已被温暖的海水浸润。

一周后的交流,讲台前的我们,不再有什么顾虑,放声读着: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此后,欢笑与分享串起了我们的快乐回忆,一切变得舒畅,因为心门已悄然开启。

打开心门,春暖花开。

钱婧颖:通篇词雅文练,简洁自然。行云流水之中看出笔法老练。将心路旅程娓娓细说,生动细腻。语言富有诗意,真挚中偶有几处灵气的句子惊艳。紧绕中心,运用海子的诗也贴切文章。或许“门”还未打开时,“我”稍许是沉寂的,心底的温暖蛰伏着。当“门”开启时,一切春暖花开。在发现“门其实是开着”过程中,把“我”与“她”的友情写的澄澈温暖。读完这篇文章,温澜潮生。

钱俐好:很有美感的一篇文章,巧妙运用海子的诗,让人从内心就能感受到美和幸福。开头明写门是关着的,只用三言两语就带过了。主要部分,心情从忐忑不安到被同桌所鼓舞,都有很详细的描写。最喜欢这一句“她那比一般人都黑的眼球,透出一股来自心底的强烈愿望。一种使我不服气的力量在五月的空气里堆积、聚焦、燃烧——凭什么我不行?”,可以看出内心强烈的想要和同桌一起尝试的欲望。而“酿着春花般的笑”,“已被温暖的海水浸润”透露出蕾蕾文字独有的春天般的美。

冯蕾蕾家长:文章开头简单明了,文中、文末引用了海子的诗歌是一大亮点,很喜欢!文笔较之前老练很多,作为家长,有点小惊喜!

刘·华莱士曾经说过“美,在凝视者的眼睛里”。北大曹文轩教授亦言“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可见,凝视之于发现平淡生活之美,思考,继而有所感悟的意义。

1.聚焦特定空间,发现平凡生活之美。

走一步,再走一步

初三11班陈昕

我跟她的距离不近也不远。我却不敢迈出那一步。

我与她提着大包小包去了火车站,上火车时,她总把我护在身后,还时不时回头看看我,我颇不以为然。

只订到一张票,还是最上铺,她让我到上铺看会书,可我却一直玩着手机,最后她一把夺过手机,“刚要过关的游戏啊!”我不悦地对她说,“你干嘛?”说着拿被子捂住自己。听到她坐上凳子的声音,车窗里嘈杂的走动声,吵闹声。我掀开被子,悄悄移到铺边,用余光偷瞄着她。她坐在那儿,时不时地抬头看我,像是我会一不小心掉下来,我缩了回去,闭上眼睡觉。

兴许是换了地方,睡不着,爬下楼梯去晃荡了一圈,回来,却突然发现她不在了,我一下慌了,跑去厕所敲门,出来的却不是她。去盥洗池边,也没有她的身影,我急哭了,她是不是觉得我不听话,不要我了?我再次跑回去,还是没有她的身影!

一旁的阿姨告诉我,她只是去某个空着的铺位去睡一小会。阿姨把我带到她面前。看见她,我忍不住嚎啕大哭,她被惊醒赶忙安慰我,我一边哭着一边问她:“你是不是不要我了?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不停地用手擦着眼睛,可她却只是笑着回答我说:“怎么会呢,傻孩子,妈妈一直在的。”

她伸出手摸了摸我的脸,牵起我的手回了床铺,“上去吧,我一直在下面。”她重新回到了位子上,我点点头,那句“我一直在的”让我想起上火车时她像母鸡护鸡仔那样护着我,想起她总是好脾气地纵容我的任性……

我伸出脑袋,对她说:“妈,你上来和我一起睡吧。”

她似乎颇有点诧异,继而点了点头,听着她踩楼梯的声音,我的心也随着“咚咚”的跳着。原本狭小的地方变更小了,看着她的脸庞,我决定向那个温暖世界再走一步,我用手轻轻的抱住了她,她没有惊讶,只用手摸了摸我的头,轻轻的,痒痒的。

“妈。”我轻轻地开了口,“每次跟你心平气和的交谈,想跟你更近一步,可后来总是以争吵收尾,现在,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她笑着说道:“睡吧。”轻轻地拍着我的背,我的手紧紧抱住了她。

成长,一步一世界,你说,走一步,微风拂面;我说,再走一步,阳光温暖。

陈昕:从曾经的对母亲不懂得爱,然后慢慢了解母亲,了解到母亲爱我,我爱母亲。抱着她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到很踏实很温暖,而这种感觉在嘈杂的车厢陌生的人群里表现得特别突出。

李安琪:这篇文章很真实,似乎不过是平常生活中随时可以遇到的事情,其实每个人只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陈昕家长:文章通过写孩子因我管着而对我略微的抵触之情,之后因不见我而着急不安,进而嚎啕大哭,看出她对我的依赖很深,孩子摄取了车厢这一特定狭小空间写这一看似普通的一件事使她懂得与家人和谐相处,使她有所成长,身为母亲,我觉得很欣慰。

2.聚焦特定时间,挖掘平凡生活之美。

人间有味是清欢

初三(12)班刘思涵

小时候提起奶奶,好像第一个想起的便是她的淡。她总是喜欢素淡的衣裳,身上有清浅的香味,一闻便知是给小小的我备下的奶糖。在早上给我端一碗蒸蛋,是奶奶多年来的习惯,浅黄的蒸蛋撒了几颗碎盐粒,最为素净的搭配却承载了我整个童年。粗盐的味道被鸡蛋的生腥气掩盖,却在舌尖点到粗盐的一刹那,一碗蛋的味道会变得加倍馥郁,好像在自己的记忆里那便是一直是奶奶的味道,淡而不寡。

后来啊,我如同小马驹一般地在朝夕间长大,学会了品尝世间百味,也学会了接受世间百味。一碗只撒上盐粒的炖蛋的味道,好像已经离我很远,很远。

起初奶奶坚持着每天一碗的炖蛋,一样的鸡蛋加粗盐,可吃到嘴里便觉得淡,再品不出其中细细的咸味,也觉不到舌尖点到盐粒时的惊喜,便只是敷衍地吃上两口甚至一口也不动,久而久之地,便也就没有了味道。

是夜,我又一次挑灯夜战,面对窗外连成一片的黑色,倏的,母亲尖锐的话同父亲声声长的叹息在脑海中空响着,交织着。舌尖,蔓开些许苦涩,是早已经习惯的味道。我突然很想吃东西,甜的也好酸的也罢,只要止住口中不断蔓开的苦味便好。终于我还是按着自己平日里的喜好撕开一包薯片,被辛辣的味道刺激着口腔,囫囵地咽下后剩下的仍是之前口腔中唾液的寡淡。

奶奶却老得一日比一日快,睡得也是一日比一日的浅。她轻手轻脚地走进我房间,看见桌子上未动的薯片,“囡囡啊,阿是饿了,奶奶给你烧点东西吃吃啊?”,“不……好吧。”,“不”字被堵在喉头,看着奶奶的身影还是应了下来,“你等一下哦。”奶奶轻声地说着,不多时奶奶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炖蛋和一碟酱油,“晚上吃点热的,炖蛋你先凑合着吃吧。”她好似有些局促地搓搓手,我小口小口地吃着,“加点酱油吧,味道要浓很多……”,“不要,还是和往常一样的盐嘛。”许是鸡蛋的热气蒸腾地太快,把心氤氲得格外温软,带一点撒娇的口气软软地催促着奶奶,看她笑得见牙不见眼,却不忘在蒸蛋里添上一小撮盐,我继续小口小口地吃着,奶奶静静地伫立一旁,我细细地在心中描摹奶奶的脸,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每一处阴影,也细细地品着舌尖清浅的蒸蛋的味道,未化开的盐粒在舌尖点开的馥郁咸味,美馔入口,相思入骨。

一碗蒸蛋,素净的味道。时光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几乎分不清,哪一种是情怀,哪一个是滋味。

刘思涵:“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一碗蒸蛋,淡而不寡。平庸的食材只因被赋予了奶奶的前缀而不平凡。自己的写作总是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加进去,如:文章前后的呼应,写自己所爱的人事物。一如平淡的蒸蛋中使人为之惊喜的的粗盐,作文也需要给自己几分欢喜。亲情的深度莫过于应着龙应台的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所有的长辈都在身后注视着你的渐行渐远,追不上,也赶不来。再者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感情,点滴的浸润在生活中,再细细的去忆,总是会有真情实感的共鸣。

丁科嘉:文章就像作者笔下的奶奶那样--淡而不寡。没有过多的话,没有花巧华丽的语言,就是一碗蒸蛋贯穿全文。从“我”幼时最喜爱奶奶做的素净的蒸蛋,到长大后尝遍人间味后,不愿再品尝那种素淡的味,也就如同与奶奶渐行渐远。可笔锋一转,在夜中的挑灯夜战想用食物来抵挡内心的苦涩,却怎么也抵不住奶奶那一碗素淡的蒸蛋。有一个细节是让我很感动的:奶奶怕“我”嫌淡,另配了一碟酱油。可“我”没有加,还是原来的素净味儿,但这素净的味道,抵得过千万种酸甜辣。那一瞬间,也就如思涵所说:美馔入口,相思入骨。

刘思涵家长:读罢《人间有味是清欢》,欣喜,欣喜孩子有如此细腻的文字,用心把奶奶一碗普普通通的炖蛋和背后老人对她的爱细腻地描述出来。欣慰,欣慰孩子有感恩的心,平时总是







































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
治疗白癜风哪里最专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