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迷恋演技类综艺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4-2 1:23:44   点击数:
 北京医院治雀斑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14463.html

开年之初,环视综艺市场,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是——

我们为什么迷恋演技类综艺?

一个比较另类却也不无道理的回答是:既然很多综艺都不乏“表演”成分,那么,不妨就让观众将对表演的点评欲,尽数释放在正儿八经谈论表演的节目上吧!

于是,从这个角度,人们对演技类综艺形态的下意识判断,是纯粹。已然成熟的演员,压得住阵的导师,在足够精湛的表演中,寻找登上金字塔塔尖的快感。

这样的先入为主,并无问题。只不过,即便是局限在某个类型,节目的形态,终究需要在内核不变的前提下,完成突破。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演员的品格》。

对节目最直观的第一印象,是新人+表演+培训的新鲜气质。

上周六,第三期播完,《演员的品格》开始一点点显露其背后的魅力。

相比半个月前第一期首播之后,遭遇到的两极评价(众多负面意见中,很多都指向了不纯粹),这档全新亮相的网综,一如表演这门职业:慢热。个中味道,需要细品。

在经过了前两期的出场与分班后,第三期开始正式进入到对表演的训练上来。继而,演员培养中的特殊性与丰富性也渐渐体现出来——

表演老师刘天池的第一课,是标准的释放天性;

再到B班的声乐、C班的爵士舞、D班的形体基础,

这些形式各样的、看似与表演关系不大的初阶培训,让观众看到了所谓“演技”背后的复杂,同时在节目表现上,也与优胜劣汰的形式有了行之有效的结合。

而与前两期直接带妆表演、正面硬刚不同,随着培训的展开,竞技的形式也在丰富。

比如第三期的考核环节,就是随机分组、自行编剧排练的90秒芭蕾表演。这里要考验的是——

演员几乎没有全能型,那么如何应对自己的弱项,发挥自己的优势;

以及,在无台词无服化道的情况下,如何靠创意想象、形体表演和团队配合,展现你的演技。

这背后,体现的正是表演的复杂与多样。

三期过后,《演员的品格》口碑的确开始出现回暖。

一方面,是“慢热型”的内容形式使然,无论是节目本身,还是认知度有限的新人演员,都需要给足时间来展现不同的闪光点;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在观感上,开始回归观众对于演技类综艺的初始期待:纯粹。

不过,一个躲不开的事实是,大家总难免会对演技类综艺,剖开来做着这样那样的比较。

年末,大众第一次感受到了演技类综艺的魅力。

▲章子怡的专业度与敬业精神,开始让很多人重新认识表演

通过竞技的外壳,与竞演的形式,专业演员将自己吃饭的家伙,在舞台上被观众用放大镜进行着最赤裸的评判。

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让更有能力的人获得更多资源,亦符合主流观众对当下影视的基本期许。

而相比演员,演技类综艺更深远的影响,还是对于更广大的观众群体——

当年轻人开始认真谈论表演,开始对此前并不知晓的演员产生兴趣,同时,也近距离地参与到了演员磨合表演,与展现演技的全过程,并在最后,得出自己对每段表演的感受与评判。

最终改变的,是TA们未来在看电影追剧上,选择与评判的标准。

这是演技类综艺的价值所在,对中国影视市场的助力,功德无量。

▲演技的高低,标准见仁见智,但对于观众而言,

演员的投入与用心与否,或许才是更重要的那一环

而随着演技类综艺的由台到网,《演员的品格》也相应做出了新的改变。

此前被质疑的跟风与混搭,在三期过后,显现出和谐的一面。而《演员的品格》在网综上真正的升级之处,就在于——

将综艺最基本的娱乐性,在高度与宽度上,做了最恰到好处的结合。

高度来自表演的主题。这门被很多观众视为神秘与高难度的职业,有着先天便能拔高节目的优势;

宽度来自品训的形式。59名90与95后的新人演员聚在一起,用天的时间,完成由内到外的品训,最终成为真正的演员。

这样一个目睹改变的过程,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更有着一种陪伴着完成成长的形式感。

更不用说,随着表演与演技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这个主题本身,便已成为自带高度与宽度的存在。

事实上,对于”恰到好处“的理解,我们大可以换个角度——

相比于偶像,演员亦的确,更需要一个培养与锻炼的过程。

三期节目中,都有一些新人演员,在训练与考核中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这其中,有的是对具体扮演的角色理解出现偏差,有的是对一段表演的整体结构把控不足,有的被某个技能的缺失所困扰…

▲第三期中,如何带着形体上的不足完成一段表演,

成为不少新人要克服的难关

整个11期节目,就是让观众们见证这样一个,演员如何与表演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完整呈现。

在这之中,除了表演技巧与经验的打磨,《演员的品格》还特别强调了两个字,就是名称中的:品格。

要拍好戏,先做好人。这样的道理,即便是观众也早已听过太多次。而节目要做的,则是将“演员在创作中如何做人”,具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包含了:真实地记录下每一段表演背后,有着哪些冲突、矛盾与磨合,并与最终的结果对比,好的结果是怎样来的,不好的结果,又是怎样造成的。

“演值团学姐”周冬雨说出的这段话,对于新人而言或许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就是他们在成为演员的过程中,必须认识的“残酷现实”。

所有关于分享、互助、团结与信任的内核,都通过一次次训练与考核,真实地呈现在镜头前。

而最终,能够实现成长与进步的新人,才能走到最后——这是赛制的残酷,更是作为演员的残酷。

事实上,从下一期开始,《演员的品格》就将进入到正式的淘汰环节。每个人对于“品格”的理解与吸收,将决定了TA们在这个舞台上能走多远。

除此之外,看到的,还有《演员的品格》在制作理念上的成熟与稳健。

最直观的体现,是作为以新人培训和优胜劣汰为发展线的综艺,不炒作不撕逼,不靠话题博眼球,实打实地将重心放在表演与成长的核心之上。

在口碑已然成为一部影视剧生死最大砝码的当下,这样从品质入手的态度,或许也是综艺背后的主创们,必须坚持的原则。

就像“演值团学长”井柏然说到的,“自己好是没用的”。

某个爆点的炒作,或许会带来一时的热搜与热议,但口碑的伤害也是双向的。细水长流的慢热,口碑终将不会辜负品质。

表演如此,做节目,亦是如此——自己好或一时好,“永远,没用”。

节目刚刚来到第三期,关于《演员的品格》的讨论与热议,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