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见过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多见于代谢、中毒、缺血缺氧脑病等,但完全对称性到可以称之为“镜像病灶”的疾病你见过吗?当你第一眼看到时会想到什么?现分享一例如下:
中年女性患者,43岁,病程10天;.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11天,伴咳血8天;患者大致病史就是1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针刺样头痛,伴发热,体温不详,未去就诊及服药;8天前出现咳血2次,并有咳浓痰,医院就诊行肺部CT,诊断“支气管扩张并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等相关治疗后,未再缓解,咳嗽、咳痰减轻,但仍有发热、头痛,遂以“颅内感染”收我科住院。既往身体较差,曾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大致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音有力,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体查:神志模糊,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双眼活动自如,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可。颈抗可疑。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双侧病理征(-),克氏征(±),布氏征(±)。感觉粗测正常。辅助资料:外院CT(年2月25日):双肺上叶尖后段肺结核并左肺尖肺大泡形成,双肺下叶肺部炎症并右肺下叶前段支气管扩张。
拟诊讨论中年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伴咳血10天。既往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史。查体:颈抗可疑阳性,需排除颅内感染:结脑?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凝血功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降钙素原、肿瘤标志物、血管炎全套、结缔组织全套、微量元素、维生素B12、铜蓝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均大致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9/L。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43pmol/L,促甲状腺素0.μIU/ml,甲状腺相关抗体阴性。钠离子稍偏低,.6mmol/L;腰椎穿刺术:压力mmH2O,脑脊液常规、细胞学、生化、免疫球蛋白、结核抗体、抗酸染色、墨汁染色、革兰染色均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培养未见细菌增长。无颅内感染证据,头痛可能是发热的一个继发症状?予以阿昔洛韦抗病毒,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头痛缓解,无发热,咳嗽、咳痰好转;重点看看头颅磁共振如下:
影像描述: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双侧额叶、苍白球及尾状核对称性信号改变,呈T1WI稍低、T2WI稍高、DWI稍高信号,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脑沟裂不宽,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3D-TOF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检查结论:双侧额叶、尾状核及苍白球对称性信号异常,性质待定,请结合临床考虑。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看到如此对称病灶甚是惊讶!查阅文献可知为:渗透性髓鞘溶解症
该病又称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中枢髓鞘溶解症,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的特殊脱髓鞘病。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和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PM)。很明显该患者为脑桥外髓鞘溶解症。
本病一般在低钠血症恢复后1~2周出现症状。CPM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和各种脑干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闭锁综合征。EPM较CPM少见,其病因很多,首位病因是电解质紊乱,特别是血钠纠正速度过快的患者中。其次是肝肾移植后、垂体瘤术后、不恰当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恶性营养不良、恶性肿瘤、严重创伤等出现低钠血症且血钠纠正速度过快的患者中。近年来,相继有学者提出了中枢髓鞘溶解症的发生与快速纠正低血钠相关。也有EPM及CPM患者血钠水平正常的文献报道。针对该患者我们分享患者因为反复肺结核、咯血至外院就诊时很可能使用了垂体后叶素止血,但遗憾是无法查看到外院治疗记录。但其入院时血钠偏低可以佐证以上推测。当然,该综合征仅仅是一个神经影像现象,仅仅记录了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神经细胞变化过程,它的出现可能指向某些特定的疾病;但具体病因还需要我们去查找和验证。通过以上病例我们可知当基底节区出现这么对称性病灶时需考虑EPM可能。
吴积宝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