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症目前病因仍未明,可能是一种与感染及异常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幼童,尤其是两岁以下婴幼儿,同时易发于春夏之交,是儿科医师公认最难诊断的10大疾病之首。医院儿童内科部过敏气喘风湿科主治医师郭和昌医师指出,“诊断的首要条件是:发热超过38℃且持续至少5天”,再来则是以下5点来确认诊断。
5症状?判断川崎症
1个嘴巴:扩散性的口腔黏膜发炎,嘴唇干裂、红肿、出血或是合并草莓舌。
2个眼睛:红眼睛,非化脓性且无疼痛,较常侵犯眼球结膜或是眼白部。
3只手指触摸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病变(单侧1.5cm,通常单侧,有部分病童会双侧呈现)。
4肢末端肿胀发红:四肢末端充血浮肿、脱皮,发炎时就像穿上红色的袜子和手套,脱皮时犹如金蝉脱壳一般的脱落厚皮。
5多形性皮疹:一般发热5天之内就会出现“多形性皮疹”。疹子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躯干和四肢,包括荨麻疹、猩红热样的皮肤红疹、多样性皮肤红疹及较少见的小脓性痂疹,任何皮肤疹都可能与川崎症有关。
郭和昌医师说,诊断方式与符合项数多寡有关:
?吻合以上4~5项症状→典型川崎症。
?若仅符合3项或更少,但已高烧5天→建议进行抽血及心脏超声波检查。
(川崎病的典型症状——草莓舌)
郭和昌医师补充,除了上述5项临床诊断标准外,川崎症也有许多非专一性的临床症状,包括:躁动不安、咳嗽、呕吐、腹泻、腹痛、胆囊水肿低白蛋白血症、肝功能损伤,甚至心脏衰竭等,这些让川崎症的诊断更加复杂。
他指出,儿科医师之所以感到诊断棘手,是因为症状出现的时间点较不集中,可能有所忽略,而典型症状则是所有症状都会一起出现,建议父母若在病程中,观察到孩子有这些特别症状,不妨以手机拍摄,就医时提供医师做为参考。
10天内为治疗黄金期
郭和昌医师强调,“最常见导致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元凶,就是川崎症”,由于不同病程有不同的心血管变化,统称为“急性心脏冠状动脉症候群”。为避免情况严重造成心脏的永久性伤害,“及早确诊,才能掌握发热开始10天内的黄金治疗期”,他进一步指出,“只要能在黄金治疗期接受治疗,病会痊愈,且日后与正常人无异”。
他说,确诊后的治疗方式是住院接受注射免疫球蛋白,病童每一公斤体重需要2克,每一瓶的剂量有3克,以体重12公斤的病童为例,要注射7~8瓶免疫球蛋白,这些剂量必须在12个小时内完成注射。郭和昌医师解释,“川崎症急性期给予免疫球蛋白,能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是十分确定且全世界认同的治疗方法,因免疫球蛋白具有全身抗发炎的反应作用,会有效减少发热持续时间、全身性的发炎反应及广泛性的冠状动脉损伤”。另外,还可使用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凝血药物治疗川崎症。出院后,依照医嘱定期回诊及接受心脏超声波追踪检查即可。
郭和昌医师表示,“现今对于发热应建立的警觉是:高烧5天后,烧坏的可能不是脑袋,而是心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