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7-6-19 19:16:02   点击数:
 

斜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

一、问:什么叫斜视?

答:一只眼固视某一视标时,另一只眼的视线偏离该目标叫斜视。

二、斜视的分类有哪些?

答:斜视分类有如下几种。

1、融合功能分:隐斜视、间歇性斜视、恒定性斜视

2、注视情况分:交替性斜视、单眼性斜视

3、发病年龄分:先天性斜视、获得性斜视

4、偏斜方向分:内斜、外斜、垂直斜、旋转斜、混合型斜视

5、眼球运动及斜视角有无变化分: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

三、问:斜视的非手术处方有哪些?

答:斜视的非手术处方

1、共同性斜视:没有明显眼球运动限制,两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临床分共同内斜视,共同外斜视。

例:先天性内斜视:多发病在6个月龄前,斜视角多在40个棱以上,多为恒常性、单眼性斜视,双眼视功能异常主表现中度抑制及异常视网膜对应,且极易形成弱视。因发病早,融合功能较差,恢复双眼精细视功能较难。

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发病平均年龄为2岁半,早治疗能恢复较好的双眼视觉。

例:间歇性外斜视:发病较早,但一般到5岁才逐渐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加,部分人因集合力弱,融合功能不良,可过渡到恒定性外斜,早发现早治疗可恢复较精细双眼视觉,否则反之。

2、非共同性斜视:眼球运动在某个方向或某些方向有障碍,斜视角随注视方向的变化而改变。

(1)麻痹性斜视:神经肌肉麻痹引起,占非共同性斜视主要比例,是由先天或后天性因素引起神经核、神经干、或肌肉本身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先天分A先天发育异常,B出生时创伤,C幼儿期疾病导致,其中上斜肌麻痹最为常见。后天分:颅脑外伤、颅内炎症、肿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

(2)限制性斜视:由于粘连、嵌顿等机械性引起。

四、问:斜视对视觉功能有哪些危害?

答:斜视会引发双眼视觉异常和斜视性弱视,不仅视力低下,也伴有色觉、对比敏感度、拥挤现象等异常。例:复视和混淆视、视觉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注视异常、三级视功能异常等。

1、视觉抑制:视觉活动中一只眼的视功能部分或全部被压抑的现象,有产生正常视觉所需的生理性抑制和视觉矛盾下产生的病理性抑制。

(1)生理性双眼视觉抑制:存在于正常的单、双眼视觉活动中。单眼:突出所注意的视觉信息,又能降低环境干扰。双眼:是对单眼物像的主动性抑制,又称双眼竞争抑制,表现为交替主眼及一眼瞬时抑制,是双眼视觉的基础。

(2)A、病理性视觉抑制:是斜视,弱视等疾病经常出现的双眼视觉紊乱。斜视患者为了避免复视和混淆视而抑制斜视眼的中心凹,消除混淆视,同时又抑制斜视眼的与斜视角相应的视网膜区域来避免复视。视觉对混淆视抑制较快,对复视抑制较慢。年龄越小发生抑制越快,范围越大,成人发生斜视后难以出现抑制,复视常存。

B、机动性抑制:出现在能交替注视的斜视患者,很少发生弱视。

固定性抑制:发生在斜视眼,无论该眼斜视时还是强迫其注视时均被抑制,导致单眼弱视。

2、视网膜对应关系及其异常

(1)视网膜对应:

正常视网膜对应:无论是否存在斜视,自觉斜视角等于他觉斜视觉。有些正常视网膜对应患者黄斑区存在抑制,自觉斜视角不能稳定地重合在他觉斜视角,却在他觉斜视角附近交叉跳动,称为企图正常视网膜对应。

异常视网膜对应:当双眼视网膜对应点共同的视觉方向发生了变化,失去共同的视觉方向,两眼的非对应点建立了新的对应关系。此时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被破坏,复视消失,建立异常视网膜对应并出现周边融合后,也能建立拙劣的双眼视觉,但与正常质量相差较大。当斜视角为40棱?50棱时较少发生异常视网膜对应,多发生抑制,相反微小斜视角却容易引起异常视网膜对应及弱视。

(2)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形成过程:出现斜视>>发生复视和混淆视>>视觉系统发生抑制>>视网膜周边抑制解除>>建立新的周边融合>>产生异常视网膜对应>>进一步加深中心凹抑制。

(3)异常视网膜对应类型:

A、异常视网膜对应:自觉斜视角不等于他觉斜视角,异常角大于3度?5度。

和谐性异常视网膜对应:用同时视画片检查时无论他觉斜视角如何,自觉斜视角等于0度,既异常角等于他觉斜视角,有粗糙的双眼视觉。

企图和谐性异常视网膜对应:自觉斜视角在0度附近,并存在抑制区。用同时画片检查时自觉斜视角在0度附近跳动,但不能重合。

不和谐性异常视网膜对应:同时视画片检查时自觉斜视角位于0度至他觉斜视角之间某个位置,即异常角小于他觉斜视角。

企图不和谐性异常视网膜对应:用同时视画片检查时,自觉斜视角在0度至他觉斜视角之间的某处交叉跳动,不能重合。交叉跳动区的中心可以作自觉斜视角。存在一定抑制区。

B、对应缺如:斜视患者左右眼只能分别注视,两者对应关系不明确。用同时画片检查自觉斜视角时,在任何位置两张画片既不能重合,也无交叉感,根本回答不出对应关系,也测不出自觉斜视角,有时虽能看到双眼图片,但却是在双眼明显交替注情况下看到的,治疗后恢复双眼视觉的可能性较小。

C、垂直异常视网膜对应:异常对应多为水平斜视影起的,垂直斜视虽然斜视角较小,但也能引起异常对应,可发生如下情况。

a、患者具有同时视,矫正他觉视角后,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存在不正确的投射。

b、自觉垂直斜视角比他觉垂直斜视角小。

c、后像检查及Haidinger刷可以证明存在垂直方向的偏斜。

D、双重对应:某些学者认为正常对应和异常对应可以同时存在。

3、注视异常:使用中心凹注视称为中心注视;单眼发生抑制后只要该患者的定位功能未发生变化,就仍能保持中心注视。当黄斑部抑制逐渐加深,其视网膜空间感知能力减弱,将转用中心凹外的视网膜代替中心凹,称非中心注视。根据其视网膜注视点的部位分旁中心凹注视、旁黄斑注视、周边注视、游走型注视。

4、三级视功能异常

A、同时视异常:双眼不能同时感知各自视标,单眼在不同范围呈抑制状态。同时视是三级视功能的初级功能,无同时视是最严重的三级视功能异常,有同时视的斜视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反之较难。

B、融合功能异常:融合功能发育的关键期可能在2一3岁,此时期非常容易受干扰和破坏,因素有:不等像视、屈光参差、弱视、抑制、斜视及异常对应的持续性刺激等。主要表现有a、双眼图像无法融合。b、虽然能融合但融合范围窄小,容易发生视疲劳。c、斜视不断加重,却逐渐出现异常融合功能。

C、立体视功能异常:是三级视功能最高级形式,影响同时视和融合功能的因素都将影响立体视发育。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