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就是指修养身心,以期达到保健延年的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的提高,谈及养生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养生的意识,重视起了养生。那么如何养生?什么才是科学养生呢?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养生方面的书更是汗牛充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古人也在很多经典中都对养生之道提出了不少的观点。比如在道教经典中就有修炼内丹和外丹的方法。并且在养生这方面古人是领悟的比较深的,在周易参同契中就有: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圆三五,寸一分,口四八,两寸唇,长尺二,厚薄均。腹齐三,温坐垂。阴在上,阳下奔。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二百六,善调匀。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赡理脑,定升玄,子处中,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情性纯。却归一,还本原。善敬爱,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途路远,复幽玄。若达此,会乾坤。刀圭沾,静魄魂。得长生,居仙村。乐道者,寻其根。审五行,定铢分。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御白鹤兮驾龙鳞,游太虚兮谒仙君,受天图兮号真人。其意思就是大的环境决定小的环境,小环境只能去适应大环境。也就是人形成的小环境只能去适应自然法则。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也就是在适应自然法则的同时,还需要相互合和,相互作用,不能一成不变。就例如人体内的气和血,气属阳血属阴,但是血可以生气,气可以统帅血。气和血又维持着一定的平衡,气衰一般会表现血亏或者妄行。阴阳相互克制,但是又相互依存。独阴不生,孤阳不长,就是这个意思,而且阴阳应该各有所属,不能阴去长而阳去生,这样的话就违背了自然法则。在人体的阴阳配合,阴阳之位是存在的,也应该相互配合。在这方面心态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心态,身体的阴阳配合就比较容易,因为心主志藏神。这个心不是心脏,主要是指自主意识,它相对身体属阳,身体就属于阴,心态好的话才能正确的统帅身体,才能使身体更好的调节到最佳状态,也就是达到平衡。如果修炼内丹,那么脾胃就是炼内丹的鼎,那么所吃的任何食物就都是炼内丹的药,
如果把脾胃看作是一个鼎的话,那么圆三五,寸一分,口四八,两寸唇,长尺二,厚薄均。腹齐三,温坐垂这几句就是食物入口到脾胃的过程。也就相当于药入鼎的过程。或者也可以理解为鼎的结构。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中国医学大辞典胃》按:“胃,汇也,水谷汇聚之所也,为人体内消化器,形如囊,左大右小,横卧于膈膜下,上端为贲门,接于食道,下端为幽门,连于小肠。”《灵枢?平人绝谷》说:胃“受水谷。”《难经?三十一难》说:“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所以胃又称为“水谷之海”、“太仓”、“仓廪之官”。胃的腐熟水谷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纳阴吐阳的过程。因为食物入口到最终的排泄比较快,而在经过胃和身体的吸收过程比较缓慢,所以才有阴在上,阳下奔。首尾武,中间文的语句。始七十,终三旬。二百六,善调匀。七十日、三十日、二百六十日,共计三百六十日,即是十二个月,亦即一年一周天。如果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日,天天能善调匀,那么就会得长生,居仙村。怎么样善调匀?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赡理脑,定升玄,子处中,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情性纯。却归一,还本原。善敬爱,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途路远,复幽玄。若达此,会乾坤。刀圭沾,静魄魂。结合前面内容意思就是,对胃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珍惜,要象臣对君一样,不能过饱要有一定空间,食物在胃里来去游,不出门,这里的门就是不出贲门的意思。而且干湿程度要把握好,赡理脑,定升玄,子处中,得安存。子为水,子处中就是有水在其中调和的意思。也就是不能过干。另外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日,吃的东西也要有区分,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就是这个意思,圭:中国古代的日规,用于测量一年和24节气时间的长短的工具。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有冷热寒暑,这些对胃都有影响,比如冬天如果吃过冷的食物就很可能对胃有伤害。在明白这些的同时还应该了解个体情况。应该严格按照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日的节气取食。乐道者,寻其根。审五行,定铢分。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御白鹤兮驾龙鳞,游太虚兮谒仙君,受天图兮号真人。如果能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修炼,严格遵守自然规律,根据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日中五行之顺逆,来确定铢分。保持魄魂自净,那么身心就会大定,烦恼全无,六根清净,寝无梦,觉无忧也。若欲如此,惟乐道者能寻大道之根宗。此等至理,但可审思密藏,难以口谈文述。惟默默行之,三年九载,道成德就,则身外有身,驾鹤骖龙而神游乎寥廓之表;膺箓受图,而天赐以真人之号,是谓圣修之极功,丈夫之能事毕矣。不管道教还是佛教在养生方面都存在有不少的经典。养生是个全面工程,但是养生中最难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修心。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还是诸子百家的经典中,关于养生之道的论述都把修心放在最重要位置,而我觉得只有自己的道与天地之道相合而不违背的人,或者说只有心存仁爱的人才能静下心来修心。这个道就是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也就是人常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不管是谁也不管他的心理素质多么的好,一但做了一背良心或者有违大道的事情,那么他心里一定不会平和宁静。这是肯定的。在黄帝阴符经中有这样的话,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练,谓之圣人。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能见,莫不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其意思就是天有阴阳,有四季,四季分五行。如春天属木,在春天的时候木气旺,在这个时候扶木之正气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人性有巧拙,天有阴阳,有四季,人就应该顺从寒暑,有伏有藏。观察天地之道,明辩阴阳。顺应四季,审察五行得失以定补不足而泻有余。九窍有巧拙。九窍为头面部七窍及前、后阴。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者,耳目口是也。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最容易招邪,耳目口是人身体重要器官,也是外界刺激传入的途径。有思想的人追求的都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去除没必要的干扰。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虚无缥缈的东西,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听声则精摇,视色则神驰,言多则气散,精气神伤,则命衰。因此人若能无视,禁听,希言,滦神静虚,闭其要口,则精气神凝结不散,九窍的动静顺应自然,这样邪气怎么可能为害?邪气怎么可能不被消除?九窍动静顺应了自然。那么人的身体就顺应了自然。生命就可以长久,就可能少生疾病。火依赖于木生,木多火炽;火炽则克金.,木能生火,火多则木焚。火能生土,土多则火晦,土依赖于火生,但是火多则土焦。人的身体是建立在动态平衡的基础上的,如果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那就会产生新的平衡,但是在这个时候人的身体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时候。
我以前一直在想什么是病?前些天我终于想明白了,当医生看见这个病人的时候,首先看见的是这个人,还是这个病?我想肯定是最先看见的是人。然后就是去分出阴与阳那这个人,在道德经上就是道,这道就是这一个人,而这个人又可以分阴和阳,阴阳在身体就是气与血这就是为医之道的第一步。这其实也就是八纲辨症,先分阴阳,然后再看谁强谁弱,
再看是上还是下,这样就确定了是什么位置的病,我以前就说了,在人的身体分看得见,和看不见,如果用电脑来比喻人身体上只要看不见的,就是阳,就像电脑的软件,人身体上看得见的就是阴,就像电脑的硬件,硬件是不是都看见吧?但是软件谁看见了?一个电脑如果没有安装软件,那还是电脑吗?人身体的病,就是阴与阳的病,就像电脑,如果软件与硬件不协调,就会生病,大家都知道癌,其实在中医看,就是阴阳不协调,就和电脑不能正常启动一样,或者动不动就死机,我发这个养生之道,就是让人去学习什么是科学养生。
科学养生就是要顺其自然,就是春发,木旺,夏长,火强,心旺,秋收,是金旺,冬天藏,是水旺,土旺四季
其实人所有的病症归纳起来就是阴与阳的病,也就是阳阴不平衡才产生的结果,包括人的生老病死,归根结底也都是由阳阴决定的。比如,在人的身体中有一对阴与阳,酸与碱的平衡。酸主死,碱主生。当人出生时身体是偏碱性的,在人进入青年时期,酸与碱是相对平衡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吃的食物中的酸就会慢慢改变这个平衡,就会使身体是偏酸性,人就会衰老,当酸性达到一定的程度人就会死亡。在黄帝阴符经中有这样的说法:奸臣往往会出现在最核心的部位,奸臣的任何行动都可能使国溃败,亡国;就好象人身体的邪气,隐藏在身体最核心的部位,当遇到适当的时机,邪气就可能爆发,邪气爆发则命倾;因此人当观天道,执天行,做到无视,禁听,希言,敛神静虚,闭其要口,这样则精气神就凝结不散,就很容易建立和维持身体的平衡,降伏身心,使身体始终与大自然保持平衡和谐,就会性命长久,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些,那就是圣人!天地之道,阴与阳,在人身体中也存在有阴与阳。而调节人身体中阴阳平衡的就是心,心若静,则人身体中阴阳就会一直处在相对平衡的范围内。天地时刻都在盗取万物之生机;而人依靠盗取万物来求生存;那么人就是万物之盗也。有生就有死,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天地阴阳,阴生阳长。更有四时,四时成序,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周而复始。如果天地人三盗保持平衡,天地人三才就会相安。因此上说:进食当明辨阴阳,选择时间,按照季节选择食物。并且还要因人而异。在人身体中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两大方面,比如象人的思维,人的意识,人的思想,包括人说话,这些人都看不见。而象人的身体,人脏器等等这些人都能看得见。但是身体中就是看不见的指导着看得见的这些东西。也就是阳施阴受,阳指导阴的行动。简单的举个例子,在人的身体中有一对阴阳,气和血,在中医理论中就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意思就是气统帅血,气为血所生。曾经有人问我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我不管是什么主义,但是人的精神活动什么主义也说不清楚,但是它却是现实存在。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执行思想的命令。大脑的思维活动才是肢体的总指挥。养生之道在于修心,因为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身体阳阴平衡的作用。而心在中医的理论中其实也就是那些看不见的总和。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歪风不入邪气不侵。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境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养生必须先得养心,说到养心,说到养生之道,就不能不说心态。什么是心态?按照字面意思,心态就是指人们对事物所产生出的心理态度。我对心态的理解是,心态就是人对人世间万事万物所产生出的心理活动。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这也就是人的世界观。对待事情的表现,不管是那个人,一般都可能会想的很多,但是根据人对事物所做出的反应,总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另一个方面是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但是不管做出的是什么样子的反应,都完全决定于你个人自己的想法,决定于你个人自己对事情的判断和心境。因为心是行动的总指挥。而且根据个人的客观条件的不同,如掌握知识多少,自身修养因素等个体差异,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一个好的心态可使人充满快乐,积极进取,很有朝气,有精神,有自信,处理事情就有条理,就可能会少吃错,不出错。相反如果是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心情不好,充满忧虑。如果让这样的心态维持时间过长的话,就可能造成身体素质下降,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怎么样才能保持一后果良好的心态?在人生的道路上崎岖不平,坎坎坷坷,无论是谁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因此,在遇到挫折和失误,烦恼和苦闷的时候,就应该迅速的去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态及时的恢复平和,恢复正常。但是要长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要说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各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的方法是,首先是分析造成心态失去平衡的原因,当寻找到原因以后,再去寻找调节的方法。虽然造成的心态失去平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我觉得不外呼有这么几个大的方面。
首先是别人给自己造成的心态失去平衡。
现在有很多人都不会算账,算账就是算得与失的账,在做出行动的时候,看是得还是失,看得的多还是失的多。尽管看起来很简单,可惜有很多人就不懂得算账。在别人给自己造成的心态失去平衡的问题上我觉得,首先是一些人往往会把事情的后果想像的很严重,这样就会无意中产生焦虑,急躁等情绪。就比如说对待孩子这个问题上。一些人如果发现孩子偶尔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可能会想到孩子以后就会成为小偷似的等等。如果带着这样的思想去教育孩子,那不光是给自己徒增烦恼,而且就是教育孩子的效果我想也一定会收效不大的。其次就是朋友与朋友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亲人与亲人之间等等。在这些关系中我总结出有这么几点,第一个,是利益。第二个是害怕吃亏的心理。第三个是不懂得怎么样和人相处,也就是不懂得和人相处的技巧,这样有时候可能为点小事情,或者为了一,二句话就会搞的大家都不开心。其实人和人相处很简单也很复杂,很简单就是如果大家明白有舍才有会有得的道理,那就简单多了,很复杂那就是在人的心里有了根深蒂固的不良影响,或者是只想得不去舍,如果是这样的人,那么谁会和这样的人相处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有这样想法的人能明白这些道理。
我在和人相处时所遵循的原则是,在保持尊重的同时,求同存异,不要求别人什么都和自己一样,也从来不想着去改变别人。只要人人都存在有仁爱之心,就会很容易和别人搞好关系的。当然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在人类社会中肯定存在素质低下,不懂道理的人,我也经常遇见这样的人,我在每次快要生气的时候就先问自己,对这些无知的人我值得不值得生气,这样想了以后一般气就小多了,或者可能就会生不起来气了。当然有时候会遇见一些无知的人给自己带来不愉快,我在遇见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很象鲁迅小说里写的啊Q那样的想,狗咬了人,但是人就不可能反过来再去咬狗。这虽然是开个玩笑,不过我觉得自己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让自己的心情不受影响怎么想都不为过。所以就是遇见无知的人的冒犯,也不会影响我的好心情。人这一辈子都不是生活的很顺利,总会有不顺心和做错事的时候,我当然也一样。我在做错事的时候,一般不去自责,觉得已经做错了,就错了,如果能改就好,如果改不过来就不去想了。我在不开心的时候,就强迫自己去想些高兴的事情,听些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样烦恼自然就没有了。当然也可以选择,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或者换个环境等方法,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就是快速稳定稳定自己的情绪。当心情好了的时候,那会看着什么都顺眼,做什么事都顺心。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那么,每天都是快乐和充实的。虚怀若谷,处事廉洁,用平常心去对待一切,不要老觉得别人不如自己,不要想着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确的,不要老去干涉别人的行为。其实这个世界上傻瓜比大熊猫还珍贵,只能是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做法而已,异曲同工,只要目的达到了,你就不要去管别人怎么做,或者不去看别人怎么做,这样心情自然就能好些。而且我的看法是,情绪不稳定了,做事情错误的几率就高了,当然后悔的事情也就多了。所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修心,同理修心也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养心就是要使心静自然,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东西,要知足者常乐。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躁。比如你总想比人家过的好,过的不好,过的好无所谓。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过高了,一辈子也达不到还徒增烦恼。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就不可能达到修心的目的。当今养生之道的目的是为人,就是为了让人少疾病,多长寿。人在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不管你是活的酸,还是活的甜,不管你是活的苦,还是活的辣,活的咸,只要你活着就是人生。有人生就会有道。而人类社会应该共同遵守的就是人道,人道仁和义,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有责任心的人,才能很容易使心态保持平和。
说起人生就不能不说命运。那么什么是命运哪?人赤身裸体的来到这个世界,从出生时那哇的一声啼哭,人的运就开始了。而这以前的就是人的命。不同的命运一直伴随着不同的人生。
命和运各占人生的一半。一般的人,只重视命而忽视运。其实这是不对的。命是先天带来的东西,而运却是通过后天的努力结果。命不可变,但是运却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的命再好,先天带来的再多,那也是很有限的,而命不好的人,如果是通过不断进取和努力,那他的结局也会很不错。
人虽然是一种是高级动物,但是他也受自然规律的约束,有生有死,生生死死这就是遵循着自然规律。人的命是由上天决定的不能选择,也不可能改变。但是人的运的好坏,怎么样来度过自己的一生,那就要靠个人的不断努力和自己的选择来决定。说白了人的一生都是在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不断修正自己的道,为了自己人生目标在不断充实,不断积累中渡过。人的一生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走完这一生却不容易。人的一生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着,为了能更好的生存而奋斗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曲折坎坷和充满艰辛中度过,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只不过因为命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道路曲折的程度不同而已。人的一生要经过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等不同阶段,还要受生,老,病,痛等各种各样的折磨和考验。人在生长的阶段还要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尽管人生道路艰辛多变,但是对于那些生存能力强,或者说是勇敢的人,环境越是艰苦,才越能锤炼个人的意志,才更能增长,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和生存本领。人读十年书,不如行千里路,不经历风雨就不可能见到彩虹,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成功。只有不断努力和艰苦奋斗才能完成人生的蜕变,才能有个辉煌的人生。人生一世说复杂点就是证道的过程,过去修炼的人证道成功就可以成神成仙,平凡的人证道成功就是成王称帝,但是人生一世虽然不容易,但是只要用心去感悟,认真的去做人,踏踏实实去做事。并且再具备有个良好的心态,那人生一世也会很感到很轻松。人的一生很短暂,就是生活一千一万年,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所以在这短暂人生中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多了解一些养生之道,少一些病痛,是非常要必要的。
所以说道底,决定人的一生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对生活的态度和心态,也就是人的理想、人生观、世界观也就是道。如果一个人制定了正确而切实可行的道,远大的人生目标,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具备了宽广胸怀,在心里存在有善良,存在有博爱的心,存有一定的道德观念。不断进取,挑战自我,不屈命运,坚信自己,那么,他一定就能保持有良好的心态,就具有了很高的思想境界,如果是这样,那他也一定会拥有了美好的人生。也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道,让自己的道无限的接近天地之道,以仁义的思想去做事,做人。在黄帝阴符经的开始就这样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意思就是观察天地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在生活中模仿应用这个规律。就可能会拥有无尽的生命!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这个道理。本人对道的理解很有限,但是一片诚心是肯定的,我希望看完这片我对道的论述,能让你换个角度加深你对道的理解。并能有个良好的心态,拥有无尽的生命!
学会生活,就是学会怎么样和大自然保持平衡,否则就很可能很容易的破坏,或者很难建立这种平衡。在知道了养生之道以后,要想减少病痛还必须学习一些养生之术。养生之术即包括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这些养生之术的目的就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的平衡。
在这个问题上我根据我平时的做法,总结出这么几个方面:
1:吃。在吃的问题上,我觉得一定要控制,现在有些人说现在病多,当然这与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认为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食物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劳动强度的降低等,大多人的食物都已经精细化,或者更好。如果长期这样的生活,那无疑会给身体吃出负担。一些人以为换个花样,吃些杂粮就认为身体就不会有问题,其实换个花样,吃些杂粮只能是在人身体所需要的元素上或许能有些好处,但是只要是吃,那就会给身体吃出负担。人的身体是个有机的整体。它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所以在补充需要的元素上不是太重要。科学控制饮食我认为才是最重要的。我的做法就是一个礼拜,断食一天。我是选择在礼拜天断食,在这天我只饮不食。而且根据我前面说的,在饮食上还要着重摄入一些减性物质。
2:拉,中西医:便秘是万病之源。《千金要方》:“便难之人,其面多晦”。《论衡》:“欲要长生,肠中常清;欲要不死,肠无渣滓。”道家:“若要不死,肠中无屎;若要长生,小便常清”。中医说:“欲无病,肠无渣;欲长生,肠常清”。人到一定年龄后,随着活动量的减少,在拉上就会出现问题。轻的经常保留有宿便,严重的就便秘,几天都不上厕所。
不管是宿便,还是便秘对身体都是有害的。粪便在肠道潴留时间过长就会产生有毒物质,肠道经常吸收这些有毒物质就会产生病变。
所以要坚持清理宿便,我的做法是每天做收腹提肛运动,时间不限,直到排便为止。或者晚上在以肚脐眼为中心,用手沿顺时针方向按摩几分钟,这样做的目的就给肠道人为的增加些外在动力。让肠道蠕动加快。
3:喝,我觉得喝水很重要。一些人很少喝水,这样的习惯不好。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都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如果喝水少那尿就少,尿量少了身体产生的垃圾就排泄不出去,如果让这些废弃物在身体内积蓄过多的话,就很容易产生疾病。
我每天都强迫自己喝最少1暖水瓶的水。
4:按摩:按摩说白了就是刺激身体的一些穴位,以调节身体的状态,使身体能更好的与大自然相适应。我的做法是每天在比较尖锐的地方,比如象门框上靠脊柱两侧。
5:舒筋活络:我的做法是白天2手平申,放在墙或者树上,舌尖抵住上腭,2腿交换着前弓步推墙,在推墙时必须是由丹田,也就是肚子发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人为的排出身体的浊气。晚上睡觉前,我一般会先爬在床上,头尽量向后背几分钟。
在坚持每天做好这些的同时,还应该拥有高质量的睡眠,晚上如果睡眠好那么第二天就会有精神,如果晚上睡眠不好那么第二天就会出现精神萎靡。所以高质量的睡眠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而且人在睡觉的过程也是人养精、练气、调神的过程。如果人在睡觉前能迅速宁静思想、排除杂念进入睡眠,那是很有益处的。在这里我根据我的经验,我在每天在睡觉前都会练习一遍我发明的《静养功》现附在后面:
静养功(初级)
田山秦
此功法为本人根据九宫八卦的原理,自创的一点小心得,长期练习的话,可以调节身体平衡,对神经衰弱,心烦意乱,失眠多梦等,有一定的效果。
一:预备。
此功法就是在身体上用意念选择9个点,分别是1,百会,2,耳朵,3,劳宫,4,天柱,5,尾闾,6,会阴,7,大脚呲,8,会阴,9,关元穴(既丹田),依次选择并牢记好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劳宫穴,天柱穴(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尾闾穴(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会阴穴(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关元穴(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运行时单数顺时针乘9,双数逆时针乘6。并且每次旋转不少于10秒。
二:准备。
身体平躺,或者座正,身体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眼睛微闭内视,意守下丹田(既关元部位),舌抵上颚,深呼吸达3次以上,确保身体内浊气排出干净以后,(一般3到4次)。这样就可以了。
三:行功。
在做好准备工作以后,意念在百会处顺时针旋转9圈,下来沿耳根逆时针旋转12圈,完了以后中指弯曲,并在劳宫处轻轻点击27次,完了以后在天柱处由外向内相对旋转24圈,下来在尾闾处顺时针旋转45圈,完了以后在会阴处逆时针旋转36圈。下来大脚呲轻轻上下活动63次。完了以后在会阴处逆时针旋转48圈。下来在关元穴(既丹田)顺时针旋转81圈。
四:注意事项。
1:运行时切忌急噪。2:确实身体放松。3:每次旋转或者点击不少于10秒。4:思想不能有杂念。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不一定有什么科学道理,但是很实用。写出来也没什么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
静养功(高级)--成仙之路
田山秦
仙意指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如:神仙,或者具有一些高超才能的人。在道德经中把仙称为看破红尘,隐居在山中的的高人。按照我的理解。仙就是是道教认为修为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在佛教就是成为佛的人,其实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成仙成佛的关键都是在于境界,而这个境界也是影响人身体平衡的重要环节,当境界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么身体的平衡就会很容易建立,所以身体也不会因为失去平衡而产生疾病,相应的人的生命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延续。曾经有人问我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仙,有没有鬼?我说有,按照我的理解,仙,人,鬼这三者的关系比较形象的可以说有点象易经中的
否卦或者仙为纯粹的阳,也就是纯粹的精神体,比如吕洞宾的号就为纯阳子。而人是有阴有阳,是阴和阳的结合体,而鬼是纯粹的阴.好多人都想成仙,成佛,其实我觉得成仙,成佛很简单.只要精神能绝对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就成仙,成佛了,可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简单了,而要提高精神的力量,就必须是在心静的前提下.那么怎么样才能到达这个境界或者提高自己的境界,怎么样才能走上这成仙之路哪?
要想成仙,成佛第一步就是达到绝对心静.在心静的前提下去控制身体,让身体与大自然紧密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再脱离自然.如果能到达这个程度了,那么你就很容易成仙,成佛了!
在佛教道教的经典经文中都提到心静,而且还有不少可以让人心达到静的状态的方法,比如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就是这样说的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其意思就是一切注意修行之人,当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使自己的心境得以提升。而心境的提升,就可以拥有智慧,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使自己处于比较安全的位置。如果说修行是因的话,那舍利子就是果。菩萨。即修行之人。度一切苦厄。即就可以使自己处于比较安全的位置。而且心境的提升也能使自己能正确的面对一切苦厄。修行即修心,即用心去感悟高深的道理,天地的法则。也只有具备一定智慧以后,才可以观察出高深的道理,天地的法则。在这个时候就使自己心境得以提升,心境得以提升的结果就是,看花不是花,或者说是对任何影响心境,影响心情的事物就可以视而不见。就可以对一切苦厄能够正确面对。当一切苦厄度尽之时,也就得到了正果。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眼睛之所见。心境到了一定高度就可以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以视五蕴内外一空。洞然世界千万事物为无物。眼耳鼻舌身意。即六识。佛教讲求无欲无求,无眼耳口鼻舌身意,其实也就是排除外界干扰,不受物欲诱惑。无欲者无求,无求者心镜自然长明。乃至达到比较高层次的无意识界。无生亦无老无死。无因亦无果。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慎思而修。就具备了智慧。再以智慧的目光返过来观察身心。就会忽然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世俗世间。就好象永远的脱离了诸般苦难。心境得以大自在。由是观之。菩萨既能以此得度。足知人人皆可依之而修矣。是故世尊特告尊者。以示观音之妙行。欲晓诸人人也。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按照正确的方法修行,就可能明白很多道理,拥有大智慧,就可能接近事情的真实,或者无限接近事物本质,而不虚往。就可能若波罗蜜多故,就可能心无挂碍,心无挂碍故,就无有恐怖,就远离颠倒梦想,就可能看破涅槃。超脱世俗困苦,远离痛苦根源。
在吕祖百字碑也有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的句子,意思就是凡修行者先须养气,调养真气时,当静气宁神,平心忘言、不受外界干扰。动静也可以理解为阴阳,阴静阳动。阴下阳上,上下相合。
只有达到了静的境界,那么就可以说完成了第一步。
成仙,成佛第二步就是功法.其实也就是用功法提高精神的力量,或者叫提高意念力。
其功法如下,
此功法为本人根据九宫八卦的原理而自创的,长期练习的话,不但可以调节身体平衡,而且也可以提高精神的力量。非意志坚定者,不可练习。
一:预备。
此功法的原理就是在身体上用意念选择9个点,分别是1,百会,2,耳朵,3,劳宫,4,天柱,5,尾闾,6,会阴,7,大脚呲,8,会阴,9,关元穴(既丹田),依次选择并牢记好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劳宫穴,天柱穴(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尾闾穴(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会阴穴(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关元穴(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运行时单数顺时针乘9,双数逆时针乘6。并且每次旋转不少于30秒。
二:准备。
身体盘腿坐姿,身体放松,五心向上,双手放置在两漆关节之上,眼睛微闭内视,意守下丹田(既关元部位),舌抵上颚,头稍微向后,保持呼吸通畅。深呼吸,每次达10秒以上。
三:行功。
在做好准备工作以后,意念在百会处顺时针旋转9圈,下来沿耳根逆时针旋转12圈,完了以后中指弯曲,并在劳宫处轻轻点击27次,完了以后在天柱处由外向内相对旋转24圈,下来在尾闾处顺时针旋转45圈,完了以后在会阴处逆时针旋转36圈。下来大脚呲轻轻上下活动63次。完了以后在会阴处逆时针旋转48圈。下来在关元穴(既丹田)顺时针旋转81圈。行功当循序渐进最终每次达到每次不低于2个小时。而且最好是子午两个时间段。
四:注意事项。
1:运行时切忌急噪,越慢越好。2:确实身体放松。3:思想集中不能有杂念。
如果长期坚持,就会打通身体经脉,打通身体经脉的标志就是在身体经脉中有蚁爬感。这样应该继续坚持,最终就会达到吕祖百字碑中所说的,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赞赏
沈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医院南京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