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医师每日一练临床口腔中医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6-12-7 16:31:01   点击数:
 

张某,女,28岁。年1月6日初诊。

  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感寒不适,现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时流清涕,咽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

  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恶寒,发热,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咽痒,咳嗽,脉浮为主症,诊断为感冒。患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时流清涕,咽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辨证为风寒束表证。

  其病因病机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中医病症鉴别: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

  中医治法:辛温解表。

  方剂:荆防达表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患者,男,32岁。主诉:刷牙出血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多前刷牙出血,量不多,可自行止住,漱口可止,偶有咬硬物出血,无明显口臭,牙齿无明显疼痛、松动等。要求治疗。刷牙2次/日,竖刷,每次1分钟,吸烟3年,约10支/日,2年前曾因刷牙出血在其他诊所“洗牙”,治疗好转。检查:口腔卫生状况差,菌斑IIo,牙石(++~+++),牙龈颜色暗红,龈乳头圆钝,质松软,未触及附着丧失,BOP80%,PPD2~3mm.X线片未见牙槽骨吸收。

  答案

  诊断:

  1)边缘性龈炎

  2)诊断依据

  ①牙龈发红、水肿。

  ②探诊出血。

  ③虽有假性牙周袋,但无附着丧失。

  ④X线检查未见牙槽骨吸收。

  3)鉴别诊断:早期牙周炎:有附着丧失;X线可见牙槽嵴顶硬骨板消失,牙槽骨吸收。

  4)治疗设计

  ①口腔卫生宣教。

  ②龈上洁治。

  ③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

  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疗效不好。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肿,腹胀加重而来院。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血压(/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长期咳嗽、咳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

  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96mmHg,神清合作,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肺叩清,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2.5cm,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脾未及,移动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

  化验:血常规Hbg/L,WBC6.7×/L,尿蛋白(++),比重1.,镜检(-),BUN:7.0mmol/L,Cr:umol/L,肝功能ALT56u/L,TBIL:19.6umol/L.

  答案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

  3.肺部感染

  (二)诊断依据

  1.高血压性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二十余年血压高(/mmHg);现在Bp/mmHg;心功能IV级

  3.肺部感染:咳嗽,发烧,一侧肺有细小湿罗音

  二、鉴别诊断

  1.冠心病

  2.扩张性心肌病

  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进一步检查

  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X线胸片,必要时胸部CT

  3.腹部B超1分

  4.血A/G,血K+,Na+,Cl-

  四、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合理应用降血压药

  2.心衰治疗: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药

  3.对症治疗:控制感染等

男性,75岁,间断上腹痛10余年,加重2周,呕血、黑便6小时

  10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上腹胀痛,餐后半小时明显,持续2-3小时,可自行缓解。2周来加重,纳差,服中药后无效。6小时前突觉上腹胀、恶心、头晕,先后两次解柏油样便,共约g,并呕吐咖啡样液1次,约ml,此后心悸、头晕、出冷汗,发病来无眼黄、尿黄和发热,平素二便正常,睡眠好,自觉近期体重略下降。既往30年前查体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手术、外伤和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查体:T36.7℃,P次/分,R22次/分,Bp90/70mmHg,神清,面色稍苍白,四肢湿冷,无出血点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上腹中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腹水征(-),肠鸣音10次/分,双下肢不肿。

  化验:Hb:82g/L,WBC5.5×/L,分类N69%,L28%,M3%,plt: ×/L,大便隐血强阳性。

  答案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1.胃溃疡,合并出血

  2.失血性贫血,休克早期

  (二)诊断依据

  1.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

  2.呕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

  3.查体上腹中压痛,四肢湿冷,脉压变小

  4.Hb82g/L(g/L)

  二、鉴别诊断

  1.胃癌

  2.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出血性胃炎

  三、进一步检查

  1.急诊胃镜

  2.X线钡餐检查(出血停止后)

  3.肝肾功能

  四、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2.抗溃疡病药物治疗

  3.内镜止血、手术治疗

李某,女,36岁。9年5月16日初诊。患者平素胆怯,前天看到一场车祸,现症见: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数弦。

  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心悸不宁为主症,诊断为心悸。患者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数弦,辨证为心虚胆怯证。

  其病因病机为: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中医病症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但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中医疾病诊断: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心虚胆怯证。

  中医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剂:安神定志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龙齿(先煎)、酸枣仁、远志、茯神、党参、茯苓、山药、天冬、五味子、石菖蒲、朱砂(冲服)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些好
北京有什么好的医院是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