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公益读书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11-30 14:36:30   点击数:
 

王凤仪思想系列丛书

家和万事兴(2)

二、胎教

1.胎教意义

胎教是说受孕后,胎儿居母腹中与母体属一脉,经络相关,智愚贤否,实为重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胎教,从涵养自己性情,讲求自己生理,以固卫生的根本。这时,母亲若是时刻心存道德,志在圣贤,定生英俊人才;若心存邪欲,专好奸贪伪诈,必生败子凶徒。胎教的意义,实为“教母”。若真明白胎教的妇女,受孕后,必主敬存诚,举止庄重,为子女良好的基础。如物出于模型,也如成实籽种,播种于肥沃土壤,必达嘉禾丰登之兆。否则,不知改良土壤,绝难发好芽,更无收获之望。

2.胎教修养

当怀胎之始,亟宜栽培心地,涵养性天,克己复礼,必戒必慎。是以耳不听恶声、争吵乱音,不闻是非之语,勿听不吉之言,是守“非礼勿听”之义也;目不视恶色,不看邪僻丑陋,勿观杀害凶暴,不见奇形怪状,是守“非礼勿视”之义也;口不出恶言,不道妄语、绮语、两舌,尤不可讲怪力乱神故事,是守“非礼勿言”之义也;行必稳,坐必正,寝不侧,立不跸,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是守“非礼勿动”之义也。动容周旋务求中正,喜怒哀乐宜求中节,洁整衣装,清净屋宇,壁上悬圣贤哲士之像,案上陈列圣经贤传之书,使孕妇观感而生纯洁高尚之思想,则胎元因之化合,将来产儿必然聪明俊秀,脑力充沛,富于思想。及至成年,定是奇才多能,做国家之栋梁,经邦济世,所谓人定胜天必矣。

古来留的遗注,妇女带戒指一节,不是一种装饰品,是禁戒的意思。要节严戒房事,一切谨慎,如龙养珠一般。言语宜安详和蔼,存想尤宜正大光明。如昔时孔子之母在尼山祷告后,及至有孕,每日斋戒,不敢起一邪心,生一妄念,一片至诚,要生贵子,担当济世化民的责任,后来果然生孔子,以及颜氏老夫妇称为圣父圣母,诚明胎教的效果,可以想见。

希望孕妇们,在养胎时期,自身亟应保全健康,念念存仁,纯然天理,生感恩报德的思想。性光圆满活泼泼的,要喜气欢悦的样子,精神常得愉快,自然能生中和之气,使胎儿得受氤氲之正气,煦照胎儿之周身。此乃天良之光,如九天太阳一般,常常照耀胎儿,不但能照化小儿之阴质业力,且能照活小儿之天性,是谓真慈母。这是胎教绝神绝妙之良方,留心胎教者,何不试行之?

妇人们在十月保胎时期,万望莫意气禀性用事,谨戒悲哀,勿生忧恐。若孕妇性情乖张,忿怒无常,阴郁之气,集聚于内,胎儿被不正之气,萦绕于心灵,将来产生子女,不是夭亡,便是多病。儿在胎中就给种上毒气,是谓胎时未得先天之正气。这不明白胎教的妇人,于无形中害其子女,甚可警也。论说气禀性不化除之害处很多,兹以孕妇胎儿受病的原因,用四字韵语,稍微发挥之,以供明哲之研究。凡作种种之病,定是五阴性质之害:

阴本不化,怒气冲冲,小儿落草,就得抽风。

阴土死板,又犟又拗,生下小孩,面黄肌瘦。

女性太弱,阴水愚鲁,往往生孩,寒气在腹。

又急又躁,阴火内炎,生孩不育,非黄即疳。

阴金好分,口如刀锉,小儿下生,虚喘咳嗽。

性质不良,家庭不幸,何故夭殇,胎中受病。

按五行性道理详细近推求,孕妇要常发作五阴气质,实是影响胎儿。就是长成之人,也被这五毒“恨、怨、恼、怒、烦”所害,人要为一朝之忿,气禀性发作,耍大脾气,如同下大雾一般,一切青苗都能雾坏。可想那胎中小儿,比小苗还柔嫩,哪能受了孕妇的心性暴动,发作大脾气呢?如果气质不变化,虽富贵之家多学多识者,敢说亦难求贵子。希望妇人们速速觉悟,若认识自身之责任,勿做已往之迷梦,切莫自误而误人,对于家庭和国家有偌大之关系。无论有孕无孕,最好目的,上道德讲习班,学学妇德女道,及性理伦理,那益处可就太多了。

3.胎教卫生

近来文明进化之国,皆能注重胎教。在孕育胎儿的过程中,起居有时间,饮食有节度,不许劳逸过度,饥饱不匀,或暴喜暴怒。居室的清洁,饮食的调和,处处都合理化。适中保育胎儿的善法,孕妇宜习小劳为妙,时常行动,不可久坐久卧,也不可伸手高处取物,以防跌倒,睡眠要两边换睡,不可一边睡,以免小儿形貌偏斜,饮食宜清淡,不宜肥浓,宜甘平,不宜大热,青蔬白饭,富子养分何必厚味。但妊娠中好犯的偏食毛病,喜吃特别的食物,要想生智慧子女,形貌端庄,非努力避免不可,特别是烟酒、大鱼、大肉更宜少吃,这些都与胎元有害甚深。胎儿受麻醉性的影响,将来生育后,有可能是不健康的孩子。关于胎儿自身必要的成分,都是分取母体的养分。孕妇的卫生和健康,与胎儿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妊娠中得要充分摄取良好营养,经常吸取新鲜空气,多受取日光浴,加以柔软的运动是为孕妇最高尚的卫生。

胎教诗云:

克念存仁天性开,管教凡骨换圣胎;

德宏量大真祥瑞,佇看麒麟送子来。

4.胎产要言

凡妇人怀孕,最宜忌欲。严戒房事,则易生易育,且生子性善聪明,而天花胎毒必轻,无抽风疮毒之患;凡妇人之怀妊,其胎动、小产、难产、血崩、血晕、血迷、交骨不开、气脱神昏,一切难疗之症,此皆由胎前犯房事所致。至临产数日前,误犯房事,为害尤烈,必至殒命。其有怀胎犯房事幸未小产者,生子必性恶而淫,胎毒最深,其抽风、胎炼、胎黄、胎热、胎寒、赤游丹毒、麻疹、天花,其毒必重。种种恶疾,皆由怀胎犯房事而然。每见壮年夫妇,生子最易,而多不成立者,大都由斯所致。无人道破,悲夫!

如新产后,误犯房事,必致妇人血崩等种种难医之病,轻者变成痨瘵疾,重者立刻丧命,且能致夫成病。其深戒之!

总之,胎前十个月,产后一百天,万不可轻易犯房事,倘一犯之,轻者病,重者死,是自己求之者也。然犯者时候不同,致祸轻重有差。见者各宜深信谨守,勿以片刻之欢,关乎夫妇子母之命也。

三、襁褓教育

襁褓教之浅言

从初生至一周岁之间,为襁褓时间,是小儿萌芽时代,又为人生初步时期,也是哺护时期,须时刻赖母力照拂,以及应施行教育。母亲看护适当,保全小儿的健康、性灵、发育。第一有益小孩的卫生;第二要收拾得灵便,大人不苦恼;第三于经济上不能耗费,可长久如法抚育,体贴尽致,这是襁褓时期的工作。

旧习襁褓之害

旧习襁褓是用褥布裹包,再用带掐子把小儿的两手紧紧束缚在胸的两侧,然后用条小带把两腿缚住,放在布袋上,小儿便不能动转,枕坚厚的枕头上摇车子等等。这些于生理上多生弊害。

襁褓教的改善

以上的旧习惯,是我们家庭育儿应改善的,应按小孩的天然体来论,不需裹包,不必使带掐子。小儿睡卧要他自由动转,得其自然发育,免去一切弊害,这样能增加健康等等。所以,无论男女有健康的身体,方能做伟大的事业。因此,体格发展与否,关系到人的一生前途与幸福,希望为儿母者,深加研究,改善不良之旧习。

四、乳教

小儿哭时哺乳之害

小儿食乳,本系人之天然的性能,但乳哺应有定时,相当次数。最少须要两个小时或三个小时。生后满二十日,夜间可以不给乳,母子均得安睡,胃肠得其休养,小儿自然健壮。若办不到,稍给些乳亦可。但哭时不可哺乳,小儿啼哭时,正是运动,于生理上无害。若每哭必乳,小儿不知饥饱。乳头入口不知拒绝,便承顺吮食乳汁,终必停食结聚,久则伤脾,应当注意。

小儿仰卧哺乳之害

小儿仰卧哺乳容易呛着,食管气管易伤,经此一呛一吐,小儿的顶脑门以及耳鼓、眼球,周身血络,大受震动,腹内五脏,也受颠簸,立时满面红涨,眼泪流淌,气息作喘,是小儿仰卧哺乳之害,应当注意。

气禀不化哺乳之害

乳妇与乳儿之性情的智愚,体质的强弱,可是关连一乳,气血相同。勿问乳儿将来如何,但观现在乳妇气度的形象,可知婴儿性情的变化、发育和健康良否,以及常见疾病一切情况,皆由于妇人气血变化而来的。气血的变化,是性情发动所感召。所以,妇人五行性阴浊气质(即恨怨恼怒烦)不化,着急上火等等。因此,乳儿的强弱、愚智和疾病,都是由乳妇所传给的,对于乳儿的性情影响甚大。所以,气禀不化,哺乳是有害的。

心情暴动哺乳之害

妇女处于家庭之间,如不明礼让,往往因一些琐碎小事,致生争端,惹起心性的暴动。同时五毒“恨怨恼怒烦”的发作,性动情迁,气质不平,而身内的气血也随之变化。暴怒时乳妇的乳汁含有毒质,小儿食含毒的乳汁,是导致各种急慢性病的因素。所以,心性暴怒哺乳是有害无益的。

乳妇即知即行

乳妇应知晓上述喂乳之害。希望有乳儿的妇女,应当存心研究,要养成乳儿顺从的美德。在给小儿乳哺前,乳母端坐,少息五六分钟,待气息热度平复后再喂食等等。乳妇的气血关系到小儿的健康和幸福,若能化除性中一切阴浊气质,培养心性,实现慈良贞静,欣然喜色,处人处事,情感圆融,随遇而安,使心意温柔而常和乐,涵养气质清和,则血中自然无阴浊气火。这样小儿食清净之乳,将来必然聪明,体质发育自然健康。所以,乳妇的天性要纯善而柔和。

怀孕哺乳,切勿生气(印光法师语,编者增补)

女子从小,习其柔和,终身受福。

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气,生大气则堕胎。兼以乖戾之气,过之于子,子之性情,当成凶恶。又喂儿奶时,必须心气和平。若生大气,奶则成毒。重则即死,轻则半日一日死,决无不死者。小气毒小,虽不死,也须生病。以故爱生气之女人的儿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喂,雇奶母喂,都是一样。生了大气,万不可喂儿奶,须当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气和,过半天再喂。喂时先把奶挤半茶碗倒了。奶头揩过再喂,就无祸殃。若心中还是气烘烘的,就是一天也喂不得。喂则不死,也须大病。此事古今医书均未发明。近以阅历方知其祸。女子从小就要学柔和谦逊,后来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凡儿女小时死病,多一半是其母生气之故。少一半是自己命该早死。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杀儿女,不知有几恒河沙数,可不哀哉。《复张德田居士书一》

又与女人说,(亦可与男子说)女子从小就要教彼此性情柔和。纵遇不如意事,亦不生气。习以成性,不但于自己有无穷之好处。且家庭得和睦之祥,而儿女必不夭死。性情贤善,国家得贤才之庆。气性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以一生气,乳即变成毒汁。气大极,喂儿立刻即死。稍小点,半天一天方死。小气虽不死,亦必定生病。此一定不易之事理。《复明心师书》

五、婴儿教育

1.婴儿教育

小儿初离襁褓,已有简单的智性,稍解人意,应导入正轨。婴儿知识初开尚未发达,有很强的模仿性,但是不能分辨善恶,最易染成不良的习惯。所以对于教言教行的方面,是不可忽略的,务必教礼让的美德,真诚的习惯,切不可娇生惯养,放纵其任意任性的恶习。作为父母一定要子女引导好,因为他们是第二代国民,关系国家的兴旺、家庭的昌盛。一位教育家曾把小孩比作一棵小树,并说:“这树在生长的时候,一任其便,而不加以扶植,修理标本,这棵树是很难成为栋梁之材的”。所以,对于婴儿的教育,亦正如此。为父母者,最好要有一定的规律,给予小儿良好的印象,发展正当的理智,使其健康成长。

2.婴儿教之弊害

道德讲演举例说:“小孩像座小庙似的,给他装什么像,就叫什么庙。”可是常见给装神的少,装鬼的多。以往习俗的弊病,是讲给小孩很多不良的故事,不合乎教育,都是近乎习性禀性的,还教什么抽鼻啦、挤眼啦、摇头啦、挠手啦、咬牙啦、发狠啦、按指斗飞啦,等等。这些足以影响婴儿的性,是弊病之一也。

还有孩子哭,母亲欲止哭声无术,常用恐吓之法:狼来啦、妖精来啦,等等怪异的诳语,吓唬小孩,这样能使小孩感受惊恐之症,有惊破儿之胆识之害,且于神经、知识等身心之发育大有不良影响,是弊病之二也。

或者有用哄骗之法:孩呀莫哭,娘与你做饼买糖吃等等,久之儿知受骗,便哇的一声大哭、特哭,再说做饼买糖,儿也绝不再信。此种诳语,不但对小儿失信,且能导致幼儿说谎,为父母者切记注意。此是弊病之三也。

给小儿用以上种种恶作剧,是最坏的恶习。若不戒除而改善,与小儿有很大的影响。还有最恶劣的习惯,是教小孩学骂人。曾见夫妇闲居无事的时候,拿小儿作取乐的消遣品,叫小儿骂他爹,他爹也不明白教育,心反喜欢,于是高起兴来,连向就教给小儿骂他妈。那小孩子才学说话时,就给他装个忤逆的印象,正是不肖之始。若稍渐长,再加溺爱偏疼,这小孩将来虽然不能打爹、骂娘,也可能气得你发昏,还想成好人,怎么可能?我们很好的孩子,何不引上正路向上发展,为什么偏向坏里教呢?

婴儿的心性是洁白的,如白绫一样,往上染什么色,就成什么色,一经染上了色,就难去掉。所以教之以善则善,教之以恶则恶,“少年与天性,习惯成自然”,随父母为转移。关于婴儿的德、智、体之育,都要教之以道,育之以德。婴儿接受大人的提示,必要摹仿效法。如若教他见人鞠躬行礼,请安问候,给儿种孝悌之因、礼义的印象。例如将要给儿食物或与饼果,提示说这是你父亲买的,或者祖父母买的,教小儿知感恩,次行礼,然后再吃,教育婴儿须用感化法,勿说怪妄不经之语,勿说欺谎诳骗之言。教言教行,学诚学信,尚礼尚让。最好是父母以身作则,使儿效法,养成良善之德行,为立身之根本,必有厚望。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终生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可影响孩子的一生。

婴儿教育诗云:

常言教子在婴孩,学礼学仁莫学乖。

装上何神是何庙,趁他知识还未开。

六、儿童教育

1.儿童教育的重要

现在的儿童,是将来国家社会上的中坚分子。所以现代的文明国家,对于儿童教育极其重视。但与儿童的密切关系的,当然是家庭,尤其是儿童的父母。教育儿童的重点,有两个时期,由二、三周岁至六、七岁,是完全家庭教育时期,自七八岁至十三四岁,是受学校教育时期。一般人往往以为把儿童送入学校,就认为尽了教育责任,其实自儿童初生到成人,父母永远不能卸其责任,尤其是儿童入学校之后,更应注意,还得以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使儿童得以健康的成长。

2.儿童体育的向上

儿童体育的锻炼,教育儿童不在贫富贵贱,是要做父母尽其教育的责任,注意儿童的言行动作。因他尚缺乏自觉之目的。如有错处要切实指教,怎样是对的,怎样是不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又是坏的等等,这样自然就被你导入正轨并向上发展,使其健康的因素不断的增强,对于儿童的将来,实有莫大的影响。如古时孟母三迁教子,正是为防止恶习,儿童稍长则每天喜欢户外活动,舞蹈、嬉笑以及高声吵闹,奔跑等事情,使儿童的身体得到自然的发育,具有活泼的精神,踊跃的气概,则其健康必因之而增强,便是儿童的体育向上。

3.儿童智育的启发

儿童的知识渐开,脑性很清灵,好奇心重,幻想力强盛,所以记忆力和注意力,同时并增,故多仿效性。再稍长些则每喜察问,如见蟋蟀便问为何展翅有声,想起鸟雀便问是否会说话,鱼虾夜晚是否睡眠等等,这都是注意力与记忆力的表现。这时父母要善于正确引导,当儿童有问之时,给以正当的答复,因其知识程度以赐教。再给讲古今忠孝懿行的故事,或圣贤事业的功绩,随时随地教以各种的学业,与各种常识。如天时、方向、气候、地理、人情、事务等等。再示以发奋之正道,自强不息的振作,若多才多能努力进步求人格向上,效古圣先贤志愿,破除儿童的退缩、自欺、依赖的心理,养成来日有独立事功的能力,有发明创作的精神,有经邦济世的才干。这即是儿童理智尚未发达,于此是非莫辨之时,正好启发他的智力,引起他入胜尤为得力,这便是儿童的智育。

4.儿童德育的培养

儿童的接受提示性、报施性、积蓄性,都含有德性的成分。如遇儿童跌倒,父母快快称赞:我的好孩子,跌倒总不哭,你看这回跌倒,能够自己站立起来。儿童受此正面的提示,稍有损伤往往不觉痛楚。再如儿童见人之物欲要时,急提示曰:非我之物要之失礼失义,有伤廉耻。儿知廉耻的可贵,即不能要了。若与其他儿童相争,则提示曰:我的孩子明礼义好让人。儿晓礼让尊重,随之息争矣。如果儿童稍有孝悌礼让的行为,父母因事随时称赞,以言辞奖励,这样渐渐的启发,儿童便有倾向道德的观念。有时训导以三纲大义、五常之德,示五伦为人道正轨,遵入德之行,教之仁慈爱物,养成道德之根本。并以长大孝亲尊师,感恩以报德。再可因其性教以自立,兼能重视公共财产,保护公物,养成公德美行,为建设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便是儿童的德育。

5.儿童犯过规戒

父母关于儿童的德、智、体三育,既有以上的要点。遇儿童顽皮的,更得有适当的处罚,如儿童击毁器具,玩弄火源等,不得已而稍加体罚,使知警戒。更应注意的是,应禁止的事,不论何时必须禁止,又如儿童哭闹,呵斥也不听从,体罚更惹烦恼,唯有禁食以作警戒,见他真正悔改再宽恕,但正当责罚时,任何人千万不可护庇,以免增长儿童的娇惯性。儿童稍长举止种种不规矩,又或咆哮急躁,喧哗争论等等情况,若不就初犯时严加惩戒,长大更恐难管束,还有儿童习惯浪费,任意自由外出交游,接近不良儿童为朋友,必于初犯时加以严禁。但父母训育孩子,首先,平时要做到以身作则,再指导他的将来,感化儿童自知前非,诚心悔过,这是严慈兼施根本的规戒方法。教育儿童不要当着众人而加以责斥,如果丧失儿童的廉耻,久之儿童就失去了廉耻之心,作坏事也不知可耻,受打骂也不知可耻。这不知耻的儿童,虽有良师也难教育,此失教之过不在儿童,而在儿童父母,可见父母的责任重大。

6.入学时期的注意点

养不教是父母之过。儿童到了学龄,应速送入学校读书,切不可溺爱,误了求学的光阴。当儿童上学时期,父母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在学校倾向师长的心重,可谓是有命必从,对老师的吩咐注意和信仰,胜过父母的训示。所以对于他们的应用、应行、应付的一切供给,为父母一定要预置齐全周备,不要妨碍他们向学心的兴趣。务必随时训示要知爱物,精心保管,知物力之维艰,来之不易,切勿浪费与弃失。关于儿童书包的检点,每日应有一次视查,是否整齐清洁,书籍文具等物之增多或减少。如见多物时一定问明此物来源:是同学给的?还是拾到的?或偷取的?因情形严加规戒,更是警惕之示以好恶,则儿童必知自禁。如一般家庭的父母,以为儿童入了学校,得受师长的教育,对于上学放学的事情,学生成绩优劣等等,概不过问与查看。大多数的儿童入学校后,所犯的毛病都在此一点。回到家庭来,也要时时督促他们温习功课,最好规定时间。时间以外,可以任意他们去游戏活动,但不准外出。所交同学是否良善,一定要帮助掌握。再教他们学自治的能力,衣装要整齐清洁,教导行走的仪式,途中见人要有礼貌,道路交通的规划要遵守等等。这时,儿童已粗知人情事物,更要教他处人处事要合群,孝敬长辈,尊敬师长,谦恭敬让懂礼貌,开言就坐,起立都要有安祥大方的气度,这些都是为人立身之理,必教儿童学习做到,人格定然完美。

以上是王凤仪先生《家庭六步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理念是他总结了人类的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研究的经验积累。他说:“全球各国都是由男女两个人集合的,先有男女而后有夫妇、父子、兄弟、君臣等等,这叫五伦。要想世界好,必有好国民,欲有好国民,必从女童做起,姑娘为未来国民之母,关乎家庭的和乐繁荣,世运的兴衰,欲期世界和平,必须正本清源”等等。说明父母在教育子女中的责任,父母的举止言行,永远是孩子的老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夫妇为人伦之始,未来子女的父母。男子必须要深明义理,做到纲德中正,立根本教育的基础。夫妇和是孕育伟人、哲士、圣贤的土壤,土壤肥沃,子孙必昌。但是胎教这块土壤更为关键。自古圣母皆贤女,有贤妻良母能生贤明子女,才会有神童,教育出圣子。这是从古至今注重根本教育与胎教的不变定律。例如女子在怀孕后,能心存伦常道德志在圣贤,定生聪慧人才。因胎儿在母腹里与母体是一脉,经络相连,气息相通,母亲的存心和行为可直接影响孩子的终生。有例可证:如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母亲颜氏就是实行胎教的典范,孔母在尼山祈告后,及至有孕,每日斋戒,不敢起一邪心,生一妄念,一片至诚生贵子,担当济世化民的重任。在这样宁静至清的土壤里孕育圣婴,必然有所得,后来生了孔子,可谓真慈母,这说明有圣母才有圣子,足以证明胎教和母亲的存心与品格的修养,对胎儿以及婴儿和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为母亲之举对孩子影响至深,最终使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亚圣,与孔子形成了儒家学派。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