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问题的详细分类建议收藏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6-9-10 13:30:16   点击数:
 

弱视的分类:

(1)斜视性弱视

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由于眼位偏斜而产生复视,为了消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时间被抑制而致使弱视。这类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此初期适当医治,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固执病例,虽经长时间医治,视力改良不多。

(2)屈光参差性弱视

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构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会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象,日久产生弱视。这类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医治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初期改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避免其产生。(3)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乃至不恰当的遮盖一眼,使得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视功能发育遭到抑制而产生弱视。这类弱视,不但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4)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侧性。产生在没有戴过改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戴适合眼镜后,能使视力逐步提高,但为时较长,一般需2~3年。(5)先天性弱视

病发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在出身后,视膜或视路产生小出血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继发于眼球震颤,全色盲等。这类弱视预后不佳。

近视的分类:

1、根据近视的程度分类

1、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3.0D的近视。

2、中度近视屈光度3.0D~6.0D的近视。

3、高度近视屈光度大于6.0D的近视。

2、根据屈光状态分类分轴性近视与屈光性近视

1、轴性近视眼的各屈光成份基本正常而眼轴偏长。大都多近视可归于轴性近视。

2、屈光性近视眼的屈光间质的屈光力过强,而眼轴正常。

3、曲率性近视最常见的是角膜或晶状体曲度增大,如圆锥角膜,大角膜或小角膜,角膜移植术后,球状晶体或小晶体等。

4、调理性近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调理,出现调理紧张或调解痉挛引发的近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近视状态消失,这类现象为调理性近视,也被称为“假性近视”。

3、按近视的性质分类分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1、单纯性近视绝大多数产生于青少年期,进展缓慢,屈光度偏低,改正视力佳,随着身体发育的停止,近视眼的近展趋于稳定,这类近视为单纯性近视。大多数后天性近视可归于此类。

2、病理性近视又称为恶性近视、变性近视、高度近视、进行性近视等,属基因遗传性近视或先天性近视。其特点是出身时或生后初期即产生,有遗传因素:发展快,呈延续进行性加深,青少年时期近视程度进展明显;近视度数大,一般6D以上;眼轴明显延长,眼底病变初期出现并呈延续进行性加重;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低下,常不能完全改正,大多数患者近距离视力尚可,严重者近视力也低于正常。

斜视的分类:

斜视大致分为5类:

第一类:也是最常见的斜视,成为共同性斜视,其特点以下:(1)眼球运动无障碍;(2)向任何方向注视其斜视角度无变化;(3)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差≤5°(8.5△),当应注意,旁中心注视者在双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不相等;(4)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5)眼外肌及其神经,神经核无器质性病变。

共同性斜视又包括隐斜视,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外斜视3种。隐斜视是一种潜伏性的眼位偏斜,这类偏向又能被融会反射所控制,因此不出现眼位偏斜,并保持双眼单视功能,只有在某种人为的方法打破融会时,眼位才出现偏斜,据报道90%~9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斜视,一般情况下隐斜视是不需要医治的。共同性内、外斜视又可理解为一种显性斜视,二者眼位偏斜的方向恰好相反。

第二类:非共同性斜视,临床上主要指麻痹性斜视,其特点是:(1)复视,视混淆,眩晕;(2)眼球运动障碍;(3)病变眼注视时斜视角大于健眼斜视角;(4)在麻痹肌作用方向斜视角加大:(5)常有异常头位:(6)眼外肌本身或其神经,神经核存在病变。

第三类:A-V综合征,是一种亚型的水平性斜视,由于同时伴随垂直性麻痹,当向上和向下注视时,水平斜视度产生明显变化,国际上能用字母A和V的形态来命名这类斜视。两个字母的开口方向表示两眼分开强或集合弱,字母的尖端方向表示集合强或分开弱。15%~25%的斜视合并A、V征。

第四类:特殊类型斜视,由多种不同特殊缘由引发,有10余种。

第五类:旋转性斜视,是眼球前后轴产生旋转偏斜。

另外还有人根据斜视的形态分为内斜、外斜、垂直斜视等。

散光的分类:

进入眼球的平行光线各经线焦点不在一个截面上则称为散光。引发散光的缘由很多,比较常见的有:

(1)曲率性散光:为角膜曲折度产生异常变化引发。如屈光力最大的子午线与屈光力最小的子午线相互垂直,则引发规则散光,多为先天性,而且散光度数较大。如为角膜表面不规则变形、曲折不平,在视膜上没法构成焦点,则称为不规则散光,如角膜外伤性瘢痕、圆锥角膜、角膜变性等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2)偏心性散光:之前多见于晶体移位,如先天性偏斜、晶体半脱位等;近年来,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增多,临床也可见因PRK、LASIK手术光斑偏离光学中心引发的散光。(3)屈光任性散光:为晶状体各部的屈光指数产生变化而至。散光度数一般比较小,如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发生水隙、羽毛状混浊,造成晶状体的屈光指数改变,都可构成散光。

散光可根据屈光情况分为不规则散光和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是指各子午线的曲折度不一致,用一般柱镜没法改正;规则散光是指曲折度最大的子午线与曲折度最小的子午线正好垂直,用柱镜改正能取得较好的视力。其中规则散光又可分为:

(1)单纯近视散光:为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膜上成像,和它垂直的另外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膜前聚焦成像。

(2)单纯远视散光:为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膜上成像,和它垂直的另外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膜后聚焦成像。

(3)复性近视散光:两条相互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都是在视膜前成像,但是它们屈光力不相等。

(4)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相互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都是在视膜后成像,但是它们屈光力不相等。

(5)混合散光:两条相互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一条是在视膜前成像,另外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膜后聚焦成像。

远视的分类:

远视按度数可分类为:①低度远视:+3.00D,在年龄时由于能在视远时使用调理进行代偿,大部分人40岁之前不影响视力;②中度远视:+3.00D~+5.00D,视力受影响,并伴随不适感或视疲劳症状,过度使用调理还会出现内斜;③高度远视:+5.00D,视力受影响,视物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反而不明显,由于远视度数太高,患者没法使用调理来代偿。能被调理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在未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时难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调理幅度或能力下落,被调理所代偿的显性远视则逐步暴露出来。

长按辨认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北京中科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