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中风?
大病来袭前,多有一些蛛丝马迹,有心的人一眼识破及时预防,防止了灾难性的后果。小中风就是大中风来临之前的“蛛丝马迹”。“小中风”医学名词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它是指大脑,脊髓或者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导致的不伴有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一般症状持续时间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正因为它发作时间短,而且在短时间又恢复正常,所以往往被很多人忽视。其实它就是一种预警信号。它的发生提醒患者身体已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不重视,不作处理,这些隐患可能逐渐加重,容易引发再一次严重的中风。大量研究表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病后2天、7天、30天和90天内的卒中发生风险分别为3.5%、5.2%、8.0%和9.2%。中风先兆有哪些表现?
哈欠不断
如果没有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极有可能是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的先兆。说话吐词不清
突然说话不灵或吐词不清,甚至不能说话,口角歪斜,伸舌不能或者偏斜,但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24小时。出现这种情况应引起重视。短时记忆丧失
发作时出现短时间的记忆丧失,对时间、地点、方向都不清楚,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头晕
中老年人中风前会反复突感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可恢复正常,此情况有可能为小中风,应及早治疗。肢体麻木
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同时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特别是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者动脉硬化病史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如有突然发生单侧肢体麻木,手脚无力,站立不稳,很快又能缓解,一定要引起重视,尽快就医。视物不清
单眼或双眼突然黑朦,看不清东西,几秒或十几秒后便恢复正常,它是由视网膜缺血引起,同时伴有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是中老年人中风最常见的先兆。不明原因的跌倒
运动神经失灵,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容易跌倒,又很快能够站起来,时常发生在转头或者仰头时,这也是中风先兆。作者介绍付剑亮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
神经内科行政副主任
简介: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认知障碍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卒中学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和认知障碍。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扎实的神经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的诊断及治疗以及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知识。擅长: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睡眠障碍、头痛、头晕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疑难杂症的诊治。▼推荐阅读▼中风的这些误区,你知道多少?
-03-03
年过50,进入中风“危险期”,该怎么预防?
-03-02
中风不是突然搞“偷袭”,发作前,身体会发出警告
-03-0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