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儿视功能异常及常见疾病介绍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6-10-1 10:00:23   点击数:
 

小儿视功能异常及常见疾病介绍

(一)视力障碍

小儿表述能力差,因此视力障碍常不能及时被家长发现,特别是单眼视力障碍或慢性视力减退。新生儿出生时视力即有障碍者,多由于母孕期患传染病、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性疾病等,或由于产道损伤、感染,或由于胎儿本身有先天性发育性疾病所造成。婴幼儿时出现视力不良时常合并眼球震颤及斜视存在,可有胆小、笨拙、不愿与他人玩耍以及性格及行为变化。儿童视力障碍多由于用眼方式错误、用眼过度等造成,较严重时可影响学习成绩等。

1.短暂性失明:又称一过性盲,患儿无诱因突然出现视物不能、失明,多在几分钟内恢复,少数可持续数小时。常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或脑动脉痉挛(血管神经不稳定的儿童,高血压或其他血管病变的患儿容易发生)、低血压、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血管性偏头痛、高颅压、癔病、头部外伤和主动脉弓综合征(Takayasu氏病又名无脉症)、梦魇等。

2.急性视力障碍:患儿在发病几小时后或2-3天内视力急剧下降,严重到可仅有光感,视力可在1一2天内丧失,可见于急性传染病和败血症引起的化脓性葡萄膜炎。其他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急性视神经炎、中毒性弱视、脱髓鞘疾病、颅脑视神经及眼部外伤、视网膜脱离及眼内出血等均可引起急性视力障碍。

3.屈光不正:指平行光线经患儿眼的屈折后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又称非正视眼,临床一般分为3类:

3.1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患儿的眼屈折后聚焦成像于视网膜后,可由于眼轴过短或屈光系统功能异常导致,幼儿期可引起弱视。患儿远视力可正常或下降,近视力下降,持久近距离用眼容易出现疲劳,可有内斜视、结膜炎等。

3.2近视:指平行光线经患儿眼的屈折后聚焦成像于视网膜前,有一定的遗传性。患儿近视力正常,远视力下降,易发生外斜视。高度近视可引起眼的退行性变性,发生玻璃体混浊、黄斑变性、出血、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等。

3.3散光:指平行光线经患儿眼的屈折后不能会聚成一个焦点,而形成前后两条焦线,患儿通过调节作用或移动目标均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高度散光患儿远近视力均下降。

3.4屈光参差:指患儿双眼屈光状态不等,相差2D以上。

4.弱视:指患儿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矫正视力低于0.9而不能达到正常者。常由于斜视、屈光不正或参差、形觉剥夺等原因使大脑视中枢及眼黄斑功能受到阻抑所致。患儿可有中心注视和旁中心注视两种注视性质。如能早期发现,消除抑制,可以提高视力恢复两眼视功能。

**临床相关疾病介绍**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不是病理状态,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因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而自然出现的视觉问题,表现为视近困难,在近距离工作中,必须在其静态屈光矫正之外另加凸透镜才能有清晰的近视力。远视眼比近视眼出现老视的时间早;近视者戴角膜接触镜比戴普通框架眼镜者出现老视要早。

(二)视野改变

1.向心性视野狭小:指患儿视野在各方向均缩小,可见于癔病、视神经萎缩、晚期青光眼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患儿暗适应减低,夜间活动困难,严重者白日活动亦受限。

2.偏盲:为视野内某一半发生缺损,通常以注视中心为界。

2.1同侧偏盲为一眼鼻侧和另一眼颞侧视野缺损,多为视交叉以后视束、视放射起始部或中后部的损害

2.2两眼颞侧偏盲:常由于视交叉部病变引起。

2.3同侧上象限偏盲:见于颞叶白质病变。

3.扇形视野缺损:视野缺损呈扇形,其尖端位于生理盲点,多为眼底疾病如(中央动脉分支栓塞或缺血性视盘病)等;尖端位于中心注视点,常为视路病变;鼻侧阶梯型扇形视野缺损可见于青光眼患儿。

4.螺旋状视野:检查视野过程中,患儿视野越查越小,形成螺旋状,为典型的癔病性视野。

5.色视野倒置:眼部功能性疾病可表现为红色视野反比白色视野大。

(三)光觉障碍(夜盲):指患儿在黄昏后或在暗光下视物不清,即暗适应功能异常。婴幼儿常不能自述,易被忽视,但在暗处行走时可有伸手向前探索样动作,可提示此类疾病。可见于维生素A缺乏、药物中毒或损害(如链霉素、甲醇、奎宁、砷、铅等中毒)、先天或后天性眼底疾病等。

**临床相关疾病介绍**

1.维生素A缺乏症:食物中的维生素A主要来自肝脏、鱼油、奶制品、鸡蛋等动物性食物。绿叶蔬菜以及黄色或橙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富含各种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强化维生素A和含胡萝卜素的食品也提供部分维生素A。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暗适应能力下降是维生索A缺乏的早期表现。维生素A严重缺乏时可表现为:皮肤干燥、眼部病变(包括干眼症、角膜软化和夜盲症)等。血清视黄醇浓度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评估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血液生化指标。5岁以下儿童,血清视黄醇0.7ummol/L即可视为维生素A缺乏高风险;0.35ummol/L则可确诊为维生素A缺乏。

2.维生素A过量和中毒:单次极大剂量或长期摄入高剂量维生素A可导致维生素A过量和蓄积中毒,引起皮肤、骨骼、脑、肝等多脏器组织病变。血液中检测到维生素A酯(retinylesten)是维生素A过量的生化指标。血清视黄醇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不能可靠地反映维生素A过量。当单次极大剂量或长期摄入高剂量维生素A时应监测维生素A的血液生化指标。美国医学会设定的儿童维生素A的可耐受最大摄入量为:O-3岁ug/d;4-8岁ug/d;9-13岁ug/d。

(四)色觉异常:分为色弱和色盲两种,因形成原因又分为先天性(性连锁隐形遗传病,多为女性传递男性表现)和后天性(视觉传导通路损伤)之分。色弱是指患儿对某种颜色的识别能力减低。色盲是对某种颜色的识别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最常见,蓝黄色盲极为少见,全色盲更罕见。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