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后天性无眼球 >> 预防治疗>> >> 宝妆散文哥哥

宝妆散文哥哥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7-7-30 10:04:48   点击数:
 

★作者简介★

梅花宝妆:女,年生,原籍四川,现居介休,自由职业,晋中作协会员,介休作协理事,擅长小说、散文创作。

哥哥从小脑子就笨,所以上学上得很吃力,他那时包括我那时都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上中学是需要考的。农村小学条件艰苦,老师们都待不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即便留下来的也多是代教老师,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一个班能考上六七个就算是烧高香了。哥哥连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上,第三年家里把他送到镇上最好的小学去补习,这回他终于考上了。那时只考两门功课,语文和数学,总分超过才能被录取,而他正好考了分,绝大多数学生被挡在分外,过早地步入社会开始了所谓的人生。

哥哥上中学照样也很吃力,各门功课都很差,平均下来也就是四五十分,这让他的老师很恼火,因为评职称加福利等事项,考核的重要依据就是所代班级的成绩。哥哥一个人就把他所在班级的名次拉到末尾,任何老师都不会高兴的。哥哥学习的态度是很端正的,也经常求教老师请教同学,怎奈脑子不给力,无论怎么学都没有大突破,时间一长老师便对他失去了信心,对他不理不睬。

我的家乡所在的镇子90%都是农业人口,只有10%的人是非农户口,因为数量少,所以处处显得高人一等。这些10%的后代与农民的孩子同在一所学校里学习,优越性不言而喻。每当班级里统计谁是吃商品粮的,他们总会把手高高举起,而农民的孩子则深深地低下了头,仿佛身为农民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那些非农学生的确是有高人一等的资本的,那时的政策对吃商品粮的人有特殊优待,非农学生初中毕业如未考上高中,可以就读技术学校,出来后就是国企工人。即使没有读技校,那时也还有接班制度,子承父业或母业是常有的事情。哥哥的同学包括我的同学,很多非农学生最后不是读技校分配工作就是接替父母的岗位做了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正因为非农学生没有改变命运的使命和就业的压力,所以他们大多都不好好上学,尤其在这种农非混读的学校里,他们显得尤为调皮。哥哥的班级里有五六个吃商品粮的,最是顽劣,常常取笑农村学生。

哥哥平素老实,不哼不哈默默无闻,从来不惹事生非。人太老实就显得好欺负,他们班那几个非农学生时常拿他开涮,每当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他作业完成得不好时,他们就带头起哄,使哥哥陷入众矢之的的局面。哥哥虽然老实,但他也有自尊心,被围困嘲笑的次数多了,他便觉得上学没意思,几次三番想退学。他把退学的想法与父母说了,父母当然不同意,好不容易考上了,怎能轻易退学?再说,农村孩子拿什么改变命运,还不得靠读书么?哥哥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

哥哥的愤而退学发生在他念初二那年。那次刚刚期中考试完,他的数学竟然只考了18分,数学老师非常气愤,当场就把他的卷子撕个粉碎,而接下来的嘲笑声则像洪水一样把他给淹没了。他觉得自己再也待不下去了,连书包都没要就跑出了学校,一路哭着回了家,任是谁劝都不听。哥哥坚决不上学了,但家里却不想放弃,给他做了许久的思想工作,最后哥哥勉强同意把初中念完。父母去找他的班主任表达想继续念下去的愿望,他的班主任推三阻四,不是说自己有课要上就是说还有会要开,父母去了几次都没能与他有实质性的交谈。父母没办法,只好去找校长,校长倒是一派和气,说教书育人是学校的责任,他们不愿看到任何一个学生辍学。在校长的安排下,哥哥又回到了学校。大概是因为父母去找过校长的原因,他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他的“教育”里便多了一层意味,总是话里有话言外有言。哥哥虽然笨,但他并不傻,这额外附赠的“教育”让他的心里很是憋闷。

老师的故意奚落被那些非农学生看在眼里,对他的嘲笑、捉弄更加肆无忌惮。有一次哥哥又考砸了,老师当堂让他滚出去,他含着眼泪去到教室外,下课后被一帮同学围住,一个父亲在派出所上班的小子戳着他的额头骂他蠢猪,还学着猪的样子在他面前晃来晃去。哥哥终于忍无可忍,一把揪过这个同学,把他从二楼的护栏上掀了下去,这个同学当场就摔断了一条胳膊。这件事情引起了巨大反响,首先是派出所来人,扬言要抓他少年犯。其次是学校召开大会,对他进行通报批评。第三,那个学生要到省城去接骨头,他的父母要我们家掏一万元的医药费。几件事情下来,莫说哥哥不想上学了,就连我的父母也觉得还是让他待在家里比较好。这回哥哥彻底解脱了,从此与学校告别。

哥哥辍学时才16岁,严格说还是未成年人,父母觉得让他在家里种地没什么出息,就打算给他找个师傅学一门手艺。他倒也不反对,就是对于学什么拿不定主意。父母觉得学皮匠是个不错的选择,劳累强度不大,摆个摊就能挣钱,可他一听说皮匠是专门给别人补臭鞋的,就严词拒绝了。他认为皮匠是一门不受人尊敬的职业,他拉不下那个脸来。后来父母又给他踅摸别的师傅,类如电工、泥瓦匠、修家电、开汽车等,他都没有中意的,不是他觉得难度大自己学不会,就是认为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总之没有一样是他想学的。

那时我的母亲常年做着点小生意,哥哥不学手艺,母亲就带他跟自己学做生意。哥哥对学生意也无甚热情,因为他脑子笨,对于这种全靠算计过活的营生实在学不来,跟着母亲去跑了几趟后就坚决不去了。

哥哥既不学手艺也不做生意,只剩下唯一的出路——打工。打工热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正好赶上这股大潮,从此便加入到农民工队伍,成为千千万万打工者里的一员。他从十七八岁起开始打工,世上的工几乎都被他打遍了。他曾到广东当过车间工人,也曾到新疆当过筑路民工,还曾到东北炼过钢铁。他曾在浙江种过花卉,也曾在上海送过快递,还曾在海南卖过旅游纪念品……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中国。

哥哥打工和别人一样,都是开春走年底回,一走一整年。他当然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但他却不能随便回,一是雇主不同意,二是他舍不得花那几个路费,再说请假期间没有工资,回家后还得花钱,一来二去损失的就不仅仅是路费了。哥哥的雇主有的对他好,有的对他不好,对他好的年底就把工资结清,让他带着钱回家。对他不好的,总找各种理由不结工钱。据他自己说,现在都还有十几年前的欠薪没有结清。那是一个工地,他们一帮人给一个包工头盖大楼,结果楼盖好了,包工头却跑了,他们去找发包方,发包方说这不是他的责任,推脱着不给。他们中有性子烈的人,身上捆了炸药去威胁对方,结果被及时赶到的警察抓了去。这件事情经过调停,发包方给了他们一部分钱,说余下的等协调好包工头再给,但是一等十几年,现在却没了音信。

哥哥再打工,首先问明工钱是否月结,月结的他就去,年底再结的他就不去,但这样的单位实在太少了,雇主对打工者往往不信任,不压着工钱怕工人半路摞挑子,压着工钱工人就不好随便跑了。对于这样的现实,哥哥也很无奈,寻不到两全之法,只好接受,谁叫他是一个打工仔呢?

哥哥25岁时娶了我们当地的一个农村女子,长得倒也不丑,就是没什么文化,她是被挡在分外的那批人。女人没文化就显得粗俗,不懂什么道理,说话也不讲究,常常与我的父母发生矛盾,没几年他们就从一家人变成了两家人。

嫂子这个人头脑简单,在她的朴素想法里,女人嫁人不就是图有个依靠么?她没什么奋斗精神,不像别的女人那样跟随自己的民工丈夫外出打工,在她嫁给我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她没有出去打过一次工。她也没什么追求,把家里那几亩地忙活完就成天坐在麻将桌前消磨时间。她的懒散被我的父母极端鄙视,从未在我们面前说过她一句好话,一提起来就气愤。更让父母气愤的是,她居然不生孩子。农村人娶媳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传宗接代,媳妇懒惰没追求这些都可以原谅,但不生孩子是断然不能被原谅的。

哥哥的老婆不生孩子,他自己也很苦恼,但他有什么办法呢?他每年打工挣的那些钱只够日常开销,哪有闲钱给媳妇治疗不孕之症?母亲抱孙心切,就自己掏钱带儿媳妇去看病,遍访名医,尽寻良方,钱花了不少,但儿媳妇的肚子始终没有动静。

几年后母亲对儿媳彻底失望,托人从外面抱了一个孩子回来。母亲把孩子交给嫂子后就不再过问,拿她的话说,连生都没生,难道不应该亲手把孩子养大?母亲的话似乎有道理,一个抱来的孩子如不每天缠磨在身边,如何能有感情?嫂子对此不敢有发言权,在她看来,一个女人如果不生育,那将是她这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哥哥有了孩子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必须长年累月打工才能应付家里的开支。那些年他为了省钱,除了吃饭以外的一切事项通通都戒了,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交际不应酬,每天下了班就钻到工棚里,看看电视,跟工友吹吹牛皮,要么就拿出纸笔来胡乱画一画。虽然他去过很多地方,但当地的美食、名胜却无一品鉴过,他花不起那个钱。

哥哥为了养家养孩子,往往两三年才回一次家,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节省回家的开支,二是可以挣些额外的钱。有一年春节,他所在的工地需要一名看守人员,别人都不愿意干,而他却抢着干,就为了挣人家那点看守费。工头承诺,春节期间付给双倍工资,这对于哥哥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他不想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那是一个高速公路的工地,这段工程已经完工,人马已转移到了别处,只留下些大型设备还在原地,其实也没人来偷,荒山野岭的地方,连鬼都不来何况是人,派个人守着无非是表明这些设备是有主人的。哥哥用了几个“没”字来形容这个地方:没水没电没人没信号。工头走的时候给他留了一塑料桶水,不太多,摊到每天大约只能用5升水,因此他除了做饭喝水外,不敢做别的事情。他说一盆洗脸水至少要反复用一个星期,洗澡更是不敢奢望的事情,一个春节下来,他觉得自己都已经发霉发臭了。没电也是个烦恼的问题,白天还好说,他可以观山望景,可一到夜晚无尽的黑暗就把他团团包围,他陷在一个漆黑的世界里听着野兽的嚎叫孤独入眠。没人和没信号更是折磨人,他带去的那台收音机成了没用的摆设,找遍了四周的山头也没有一处能接收到信号。他每天带着那台接收不到信号的收音机到处寻找人的踪影,可他找遍崇山峻岭也没有看到一个人。人是群居的动物,整天处在与世隔绝中,心里难免产生悲凉的感觉,尤其还是在万家团圆的春节,心中的那份凄凉更是浸入骨髓,他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无情地抛弃了。当哥哥结束看守任务回到“人间”时,看着那熙熙攘攘的人群竟然放声大哭。

哥哥的孩子三岁时,一直被认为不生育的嫂子竟然怀孕了。哥哥知道这件事情后,先是一阵惊喜,尔后就犯了愁。他不知道该不该留下这个孩子。从他内心来说,他是想留下这个孩子的,毕竟这是他的亲骨肉,但是养育这个孩子却是他的能力所达不到的。首先,国家政策不允许,那时生二胎是要被罚很大一笔钱的。我们那地方是计划生育全国先进地区,交不出罚款被拆房赶猪搬家具拉粮食的比比皆是,一般人根本不敢以身试法。其次,即使哥哥凑钱把罚款交了,但日常的供养也是很吃力的,以他一个农民工的收入,断然无法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思来想去,哥哥决定打掉这个孩子。我的母亲是不同意他打掉孩子的,毕竟这是她的亲孙子,但哥哥的话也不无道理。母亲老了,她再怎么帮衬也是有限的,最终这副担子还是要落在哥哥的肩头。最后,一家人在唉声医院,打掉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

哥哥命苦,不仅没能有个亲生的孩子,最后连老婆也扔下他撒手西去了。前年冬天,与他携手走过二十多个春秋的妻子罹患白血病不治而亡,哥哥由此沦为鳏夫。

嫂子得的是急性白血病,从发病到去世仅仅十四天。嫂子虽然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出来的大义,却让我既敬佩又心痛。当她得知自己得的是白血病时,并没有表现出巨大的恐惧,她很平静地对哥哥说:不治了,咱回家吧。哥哥对嫂子向来情深意重,他对嫂子说: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治,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治好你的病。嫂子摇着头说不必了,我死了你和孩子还得活,我不能让你人财两空。哥哥不依,仍然叫嚷着要给嫂子治病,嫂子急了,医院的窗台上说,你再要逼我,我就跳下去!哥哥没办法,只好答应嫂子回家去。

面对生死,我的母亲抛弃以往的成见,积极筹钱给嫂子看病,嫂子得知后对婆婆说:别费心了,我的病治不好的,就让我消消停停地去吧。母亲落下伤心的眼泪,终于原谅了这个让她怨恨了二十多年的儿媳。

嫂子去世了,一家老小悲痛欲绝,所有人都忘记了她的不好,只叹芳华易逝苍天无眼。

嫂子的去世对于哥哥来说犹如背负了一笔良心债,因为嫂子的一句不治,他就放弃了治疗,这让他的良心不得安宁。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哪怕明知没有希望也要做最后一搏,如不这样做就会觉得没有尽到责任。哥哥陷在痛苦里不能自拔,他甚至认为是他“杀害”了自己的妻子,他不配做丈夫,也不配做男人。他把痛苦埋藏在心里,时常在没人的时候独自哭泣。

嫂子去世已经两年了,哥哥一直没有再婚。母亲觉得不能让他这样单身下去,毕竟才四十几岁,以后的路还很长,必须找个人来陪伴他走完下半生。哥哥对再婚没有热情,母亲张罗来的对像他总找各种理由来搪塞,相来相去没有一个合适的。我曾问他真的不想再找了吗?他说暂时不想找,心里总过不去那个坎。我劝他要放下,毕竟斯人已去,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下去。他说不想讨论这个话题,说起来伤心。

哥哥如今依然在打工,他的孩子正在上大学,开销很大,他必须夜以继日地工作才能把孩子的学业维持下去。我不知道他还能坚持多久,我也不知道他将来的结局。

这里是一群喜欢文字的发烧友,

知彼欢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邮箱:

qq.







































江西白癜风医院
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