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这个秋天太冷了,
所以,有一支走心的广告片,
猝不及防闯进了大家的心窝子。
与以往的刷屏广告不同,
这次的主题既平凡又伟大,
既扎心又温暖。
它在你的心上划了一道,
让无数中国家长陷入沉思!
哪怕再忙,
也请你花几分钟看一看:
这是一支泰国推出的公益广告片,
选取了一位叫巴乍的教师作为主人公。
他既普通又特殊。
他的日常就是千千万万普通老师的缩影,
但他特别在,
即便上课也要带着妈妈一起,
故事由此缓缓展开……
故事开始,
急促的呼吸瞬间抓住大家的眼球,
当老奶奶问出:你不去学校吗?
瞬间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也为结尾留下了伏笔。
原来,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
只有巴乍可以依靠,
而巴乍必须寸步不离的照顾她。
于是,巴乍每天
都会带着自己的妈妈去学校上课,
妈妈每天就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陪着儿子上课。
但是,
每天看着一个耄耋老人在后面昏昏沉沉,
这群稚嫩的孩子难免会分散注意力。
于是,巴乍和母亲的一举一动,
都被孩子们看在眼里。
紧接着,反转的文案非常刺骨,
两个家长开始对巴乍抱怨:
“我也同情老师的,
但这是学校呀又不是他家。”
是啊,她们一定在想: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公共资源,
巴乍老师照顾妈妈,
会分散多少精力出去啊?
还怎么专心教我们的孩子?
有的孩子回家还和家长说,
巴乍会让学生帮忙照看自己的母亲。
是啊,她们一定在想:
我们交钱是让孩子去学校读书的,
巴乍作为老师,
怎么可以使唤我的孩子?
这样会浪费孩子多少精力啊?
更有甚者,
埋怨巴乍为什么不找一个保姆,
正考虑让孩子转学。
是啊,他们一定在想:
就为了省下一个保姆的钱,
巴乍就把母亲带到学校来生活?
你眼里全是自己的妈妈还有学生吗?
来自于家长的压力与日俱增,
巴乍的苦楚,
不过是别人眼里的抱怨、误解、批评…
终于有一天,
校长找到巴乍老师,
委婉的的表示:
可以帮忙招人照顾妈妈,
希望巴乍专心教学。
仿佛这个冷漠的世界,
让这位老年痴呆的妈妈无处可去,
这个世界
不会好了吗?
故事高潮就此拉开,
在压力和坚持面前,
巴乍选择了后者。
巴乍理解校长的难处,
他谢过老校长一片好心后说:
她是我自己的妈妈,
我绝对不肯让别人代替我照顾的。
话已至此,
巴乍在工作和妈妈之间无疑选择了后者。
这时候,视频推进到高潮部分,
巴乍发现,坐在外面的妈妈不见了。
一个要被家长接回家的学生
听见了巴乍的呼喊,
他也狂奔着朝同学们呼喊,
学生们瞬间都意识到,
一直陪伴自己上课的“奶奶”不见了,
于是,学生们一起急切的喊着:
“妈”、“妈”、“妈”
这一刻,言传身教四个字
体现的淋漓尽致。
巴乍用自己的身体力行,
向每一位家长昭示了一个真理:
老师教书育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孩子们正在天性塑造的年纪,
再多的大道理
都没有巴乍无微不至照顾妈妈
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深远。
因为孩子们在课堂上
学习的是知识,
在课间和日常耳濡目染
塑造的是人格。
巴乍这样的老师,
润物细无声,
他把孝顺、感恩、爱潜移默化
播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
视频的结尾,
校长还语重心长的道出了一个真相:
之前,有不少学校高薪请巴乍去任教。
但是,他都拒绝了。
巴乍老师的教学能力,
绝对毋庸置疑。
他比其他老师更难为可贵的是:
绝不会为了高薪而置母亲不顾;
当镜头切换到巴乍小时候与母亲合影,
曾经抱怨、误解、批评过巴乍的家长
都低下了头;
最后,
校长提议家长们投票决定
巴乍老师是否留下来,
广告就此结束。
巴扎有没有留下来?
每个家长心里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诚然,
我们对父母日常生活中的絮叨
早已经不厌其烦,
但终有一天,
我们也会为人父母。
这支广告片把矛盾和真实
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最后,视频结尾点睛之笔印出一行字:“百善孝为先”,亲自为广告点亮了光,由一个普通老师孝顺父母升华到整个社会层面。
这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方式,振聋发聩式的传递出了这家品牌精神。
走心广告从来不靠大牌明星、不靠大团队制作,要的就是那份心灵波动,要的就是那份直击心灵的叩问: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不得不说,这支广告让我在这个秋天心窝一暖。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真的非常有限。
人生不过一张A4纸,珍惜眼前时光:
当你看完的时候,是不是突然感觉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把人生量化呈现在眼前时,竟然如此短暂。
人生就是这样,短暂到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再也没机会了。
(文章来自机场等船创业最前线)
————————————————————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