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治疗及家庭护理乳糖不耐受讲座回顾下集
腹泻的治疗及家庭护理
补液治疗
早期应用ORS可预防和治疗脱水,减少静脉补液,减少抗生素滥用(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Ⅲ)
预防脱水
每次稀便后都有补充一定量的液体
<6个月:50ml;6个月-2岁:ml;2岁-10岁:ml;>10岁:每次随意,至少要多于ml,直至腹泻停止。
轻至中度脱水治疗
口服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4小时后评估脱水情况,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如果患儿腹泻次数多,腹泻物水份量多,伴有呕吐频繁,或者拒绝口服补液盐,出现重度脱水的症状,必须要静脉补液,不然会有休克的危险。
重度脱水的症状:烦躁不安,过度嗜睡,眼窝深凹,手脚冰凉、肤色苍白,皮肤褶皱、松弛,小便减少到24小时内1-2次或无小便
腹泻的药物治疗
锌剂
锌是确保肠黏膜的修复必须的微量元素。由于急性腹泻时大便丢失锌增加,补锌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腹泻病和慢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预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
补锌剂量
<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共10-14天
>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共10-14天
(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锌mg,葡萄糖酸锌mg)
蒙脱石(思密达)
治疗儿童急性水样腹泻可以缩短腹泻病程,减少腹泻排便次数和量,提高治愈率。
服用量
<1岁,3g/天,分两次
>1岁,3g/次,3次/天
益生菌制剂
某些益生菌对于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有疗效,尤其是对病毒感染导致的水样腹泻具有显著疗效。
布拉氏酵母菌缩短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程,减少患儿住院时间
鼠李乳杆菌治疗急性水样腹泻,可以缩短病程
其他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罗依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在治疗急性腹泻时均可缩短病程。
每日乳杆菌用量与病程的关系:病程剂量依赖呈负相关。
益生菌制剂对侵袭性细菌导致的腹泻没有明显疗效;对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缺乏明确疗效;治疗院内感染性腹泻有效;急性病毒性肠胃炎有疗效;对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有效
推荐益生菌应用于急性水样腹泻
对侵袭性的细菌导致的炎性腹泻不推荐应用
推荐在疾病的早期给予益生菌治疗
消旋卡多曲(杜拉宝)
能明显缩短急性水样腹泻患儿的病程,在最初的24小时内能明显控制腹泻症状
作用机制:是一个脑啡肽酶抑制剂,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减少肠道内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
安全性:该药作用于外周脑啡肽,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并对胃肠道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无明显影响,显效快,服用安全,另外可以和食物、水或母乳一起服用,应用方便。
抗生素
使用指征
痢疾样腹泻患儿;疑似霍乱合并严重脱水(挥霍之间,撩以致乱);免疫缺陷病;早产儿;慢性潜在疾病;病情重、病情迁延(高热、血性便、病程延长1周以上)
抗病毒药物
推荐意见:尚无针对引起胃肠道感染的病毒的药物,抗病毒应用于急性腹泻病的治疗无意义,不推荐应用
不推荐使用“止泻药”
止泻药(延缓肠蠕动);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使用止泻药有风险;延缓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排出;被感染的体液留在肠道内;导致隐性脱水
腹泻的家庭护理原则
无脱水征或轻中度脱水的患儿可在家庭治疗,家长应该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⑴给予患儿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⑵补锌治疗
⑶尽早恢复饮食
医院去?
①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者腹泻量大
②不能正常饮食
③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
④高热(<3月龄38℃以上,>3月龄39℃以上)
⑤脱水体征明显:明显口渴、眼凹、烦躁易激惹、萎靡、皮肤、四肢末端、少尿或无尿
⑥粘液脓血便、果冻样便
⑦年龄<6个月,有慢性病史,有合并症状
病毒性胃肠炎(秋季腹泻)
临床表现
腹泻,蛋花样便或水样便,自然病程3-8天,平均5天左右,可致脱水,呕吐,通常24小时左右发热,厌食,腹部痛性痉挛及肌痛
发病特点
95%以上的病毒性胃肠炎发生在5岁以下
发病率高峰:3-24个月的儿童
经胎盘获得的母体抗体的清除及断奶会使其风险增加,而获得保护性免疫会使其风险降低
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病毒性胃肠炎的高发,俗称秋季腹泻
感染病毒种类: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等
腹泻期间的再喂养
一旦补液完成,应立即恢复进食(适龄膳食)
○可食用碳水化合物(米饭、面条、馒头)、瘦肉、水果、蔬菜、酸奶
○在口服补液期间继续母乳喂养似乎可减少腹泻次数、量、持续时间
○在非母乳喂养儿童中,无乳糖膳食可能会减少腹泻时间并降低治疗失败(腹泻/呕吐持续或加重,需要额外补液或体重持续减轻)的风险
○不能长时间吃BRAT(香蕉、米饭、苹果酱、烤面包)食物
○回避高脂肪食物,回避果汁等高糖食物
腹泻的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常洗手,不到环境脏乱差的地方
坚持母乳喂养
积极防治营养不良
合理应用抗生素(不滥用)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国产保护率在60-70%左右,2月-3岁每年都要服用
乳糖不耐受的原因和治疗
乳糖和乳糖酶
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
乳糖酶由小肠微绒毛细胞分泌
乳糖代谢
小肠微绒毛分泌的乳糖酶把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乳糖酶的生成规律
乳糖酶大约孕33周开始大量生成,在足月出生及新生儿期间达到最高峰,3岁左右开始减少,约在7岁后减少到仅剩下新生儿期的十分之一量,一直维持到成年。
乳糖不耐受症状
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在大肠内发酵,被细菌分解,产生气体和酸
摄入乳制品或含奶制品后导致产气,腹胀,泡沫样大便、粘液便、蛋花便,产酸,腹痛:哭闹不安,大便发酸,腹泻,少量表现为体重增长不良
乳糖酶为什么会缺乏
可以分为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和基础肠病导致的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种族性:亚洲人和游牧民族的对比
发育性:儿童到成年
先天性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感染(细菌或病毒)后导致肠道微绒毛受损,引起乳糖酶分泌不足
儿童腹泻中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达46.9-70%
肠道微绒毛的修复时间:2周-2月(个别甚至需要3个月)
乳糖不耐受症状可能会持续2-3个月
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干预
口服乳糖酶
外源性乳糖酶:细菌β-半乳糖苷酶,酵母菌β-半乳糖苷酶
在含乳糖食物中加入乳糖酶或将其同含乳糖食物一起摄入,能够减少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并降低氢呼气值,乳糖酶不能完全水解所有的膳食乳糖。对于不同患者的效果各不相同,小婴儿效果不佳
活菌酸奶
1岁以上孩子均可喝,是能量和钙的替代来源,许多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对酸奶的耐受良好,活菌酸奶中含:内源性β-半乳糖苷酶,酸奶中的乳糖被分解
益生菌
摄取含乳糖酶的益生菌也许可以帮助乳糖不耐受患者消化乳糖,但是评估益生菌潜在益处的研究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果,因此益生菌的作用仍未被证实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干预
尽量坚持母乳喂养
除非较长时间的体重不增,甚至体重下降或出现营养不良,可尝试无乳糖奶粉喂养
已经使用配方奶喂养的可直接更换为无乳糖奶粉
乳糖酶疗效不佳(可尝试)
◆下集完◆
感谢王医生的讲解
有疑惑,可下载APP
或前往邻家好医6号大街诊所
坐标: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6号大街号(云水苑南侧)
邻家好医,更多好医生的聚集地!
微博:邻家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