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最严重的危害是冠状动脉损伤,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发热、皮疹、球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红斑和硬性水肿以及颈部淋巴肿大。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
(一)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
(1)发热:发热持续5天以上,一般持续7~14天或更长,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39~40℃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2)球结合膜充血:于起病3~4天出现,无眼球结合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
(3)唇及口腔表现: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4)手足症状: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自指、趾甲下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指、趾甲有横沟,重者指甲、趾甲亦可脱落。
(5)皮肤表现:多形性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可呈弥漫性红斑,肛周皮肤发红、脱皮,婴儿卡介苗接种处可有充血,结痂。常在第一周出现。
(6)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直径在1.px以上,坚硬有触痛,但表面不红,无化脓。病初出现,常为一过性,热退后消散。
2.心脏表现于病程第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等。发生冠状动脉瘤或狭窄者,可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症状。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但也可发生于疾病恢复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其他表现患儿易激惹、烦躁不安少数有颈项强直、惊厥、昏迷等无菌性脑膜炎表现;有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大、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等消化系统症状;或有咳嗽、关节痛、关节炎。
(二)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核左移,轻度贫血,血小板早期正常,第2~3周时增多;血沉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α2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急相蛋白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血浆黏度增高;ALT和AST可以升高。脂质代谢紊乱。
2.免疫学检查血清IgG、IgM、IgA、IgE和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Ts细胞数减少而Th细胞数增多,IL-6等TH2类细胞因子明显增高;总补体和C3正常或增高。
3.ECG早期示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T变化;心包炎时可有广泛ST段抬高和低电压;心肌梗死时相应导联有ST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及异常Q波。
4.胸部平片可示肺部纹理增多、模糊或有片状阴影,心影可扩大。
5.超声心动图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心室内径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可有冠状动脉异常,如冠状动脉扩张(直径3mm、≤4mm为轻度,4~7mm为中度)、冠状动脉瘤(≥8mm)、冠状动脉狭窄等。
6.冠状动脉造影超声波检查有多发性冠状动脉瘤、或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者,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指导治疗。
(三)诊断标准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若发热5天以上(必要条件),如5项表现中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即可诊断。
(1)手足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
(2)多形性红斑。
(3)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
(4)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
(四)鉴别诊断
1.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抗生素治疗有效,可发现病灶。
2.渗出性多形红斑婴儿少见,皮疹范围广泛,有疱疹及皮肤剥脱出血,有口腔溃疡。
3.幼年特发性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无眼结合膜充血,无口唇发红皲裂,无手足硬肿及指端脱皮,无冠状动脉损害。
4.其他热性发疹性疾病如麻疹、幼儿急诊、手足口病、猩红热等,参见相关部分。
(五)治疗
1.阿司匹林30~50mg/(kg·d),分3~4次服用,热退后3天逐渐减量,约2周左右减至3~5mg/(kg·d),维持6~8周;如有冠状动脉病变时,应延长用药时间,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
2.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剂量2g/kg于8~12小时静脉缓慢输入,宜于发病早期(10天以内)应用,可迅速退热,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应同时合并应用阿司匹林,剂量和疗程同上。应用过IVIG的患儿在9个月内不宜进行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接种。
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剂量2mg/(kg.d),最大量≤60mg/d,分次口服,热退后逐渐减量,用药2~4周。病情严重时可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每次15~20mg/kg,每日1次,连用3天,后续改用泼尼松口服治疗,2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
因可促进血栓形成,易并发冠状动脉瘤并影响冠脉病变的修复,故不宜单独应用;但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与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潘生丁)合并应用。用于丙种球蛋白耐药、合并全心炎或无法得到丙种球蛋白时。
4.抗血小板聚集除阿司匹林外,可加用双嘧达莫(潘生丁),3~5mg/(kg·d)。
5.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补充液体、保护肝脏、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等,有心肌梗死时应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合并感染时应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治疗。
6.心脏手术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7.IVIG非敏感型川崎病治疗川崎病患儿在发病10天内已接受IVIG2.0g/kg治疗,无论一次或分次输注,若48小时后仍发热(高于38℃),或给药2~7天(甚至2周)后再次发热,并符合至少一项川崎病诊断标准为IVIG非敏感型川崎病。
(1)重复IVIG治疗:首剂IVIG后仍发热者,建议尽早再次应用IVIG2.0g/kg一次性输注。
(2)三联治疗:在IVIG使用基础上,联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治疗。
(六)预后与随访
1.预后川崎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1%~2%的患儿可见复发。未经有效治疗的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者可达15%~25%;病死率约0.5%o,死因为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瘤破裂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2.随访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体检、ECG和超声心动图等);有冠状动脉瘤者更应长期密切随访,每6~12个月一次。冠状动脉瘤多于病后2年内自行消失,但常遗留管壁增厚和弹力纤维减弱等功能异常。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宝宝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