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眼睛
——大庆青少年近视防治报告
NewsWatch
本报记者王菲
一家里孩子说看不清黑板,医院检查,大夫说,近视了,左眼二百二,右眼二百五,得配镜。
小学二年级就近视了?你问。
都这样,大夫让你往身后看,后面排着的、门外等着的,好几个孩子。于是你释然了,大家都这样。
生活中随处可见戴眼镜的人,在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当时戴得比较多的是大学里的教授,可那时全中国也没有几所大学。
仅仅在50年前,到处都是戴眼镜的人也是难以想象的。相关人群还是主要集中在教育机构里,包括一部分政府机关。还属于极少数。
到了30年前,高中生戴眼镜已经很普遍了,我所在的省重点中学,熬到高三,班里只剩下四个同学不戴眼镜;但在小学生里,戴眼镜还是极个别现象。
而现在,眼镜却在小学生中普遍地存在着,大家已经见惯不怪、习以为常了。
有统计数据为证: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另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近视比例已达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就是说,小学生,两个有一个近视;初中生,四个有三个近视;高中生,五个有四个近视。
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
这样的句式你用没用过?
上网搜一下: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环境”“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质量”;在民间,更有“某某是老太太眼珠子、心头肉”之类的表述……
人们用眼睛来比喻特别珍贵的东西,比喻需要小心呵护的东西。
钻石珍贵吧?但没有人说“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钻石”,与眼睛相比,钻石不够珍贵。
为什么?
因为眼睛是我们了解世界最重要的窗口,而且每人只有一双,不可再生、不可转让、不可购买。科技发展到今天,连心脏都可以更换,但眼睛不能,它只可以局部修复,比如换角膜,却没有办法整体更换,比如移植整只眼球。
如此珍贵的眼睛,却从小学就开始出现问题,而且不仅仅是大面积,可以说是整体性的问题,为什么?
三不能不说,与教育普及和课业压力过重有关。
年以前,只有少数人家的孩子会读书;50年以前,义务教育开始普及,到现在基本全覆盖。普遍的从幼年起的读书行为,加上越来越重的课业,从两个方面影响孩子的视力:一方面是长时间近距离读书造成用眼疲劳,另一方面是孩子看远方包括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减少,不利于眼疲劳的缓解。而电视、电脑的出现、普及,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智能手机的普及,屏读时代到来,孩子们即使是游戏,也起不到恢复眼健康的作用,甚至在加重眼疲劳。因此,孩子的眼睛迅速因过劳而视力受损,不得不早早戴上眼镜。
四孩子不能不读书,让孩子彻底离开屏幕(电视、电脑、手机)也不太可能,那么,是不是这种整体性的视力受损趋势不可扭转呢?
当然不是。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戴眼镜,还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视力没有受损,即使是课业最重的高中生,也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视力没有问题。清华北大这样学霸聚集的学校,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眼镜大学”,这就说明,读书学习与视力受损有相关性,无必然性。
破除了这个心理魔障,剩下的就是如何做的问题了。这个需要教育管理者、学校、学生、家长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上述诸方面,详见本期报道。
作为孩子们的家长,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好:一个是主动控制疲劳,一个有意恢复健康。
主动控制,就是对孩子学习、上网、玩手机行为进行管理,及时提醒休息或有意识地向远方看,调节视力;
有意恢复,就是有意识地制造让孩子去外面玩儿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脱离屏幕,在阳光下活动、游戏。
五人在阳光下活动,眼睛会在各种远中近景之间自然切换,有利于局部过劳的肌肉与器官恢复正常。
然而因为学习、因为父母工作等方面原因,我们的孩子在阳光下的时间很少:早上匆匆到校,从家门到校门,在阳光下走几百米到上千米的距离吧,然后就进入教室,然后课间10分钟,从楼上跑下来就差不多了,能有几分钟在阳光下?
然后是间操时间,这个是完全的阳光下的时间;然后是中午放学、吃饭、午睡、下午上学,下午可能有体育课、体活课,然后就是放学回家写作业,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满打满算,孩子在阳光下的时间,一天最多三四个小时,最少也就一个小时左右。
六人类从在草原、森林中的游荡状态(似类人猿),到农耕定居到现在,也就一万两千年左右的时间。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史中,一万年仅仅算是一瞬间。生物体要想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至少需要十万年以上的时间跨度。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身体状态与一万两千年前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我们的身体器官机能更适应阳光下的种种活动,而不是坐在室内读书写字。
人的各个器官适应阳光,就像鱼儿适应水一样自然而然。而长时间坐在室内读书学习,反倒需要后天培养训练学习。强制孩子用大量的时间在室内学习,可以说是违逆人类天性的。
然而生存压力之下,我们不可能让孩子放下书本,到大自然中疯玩。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从教育管理者到教师到家长到孩子各个层面,把保护视力的意识与行为“习以为常”,从有意训练到养成肌肉记忆,从而彻底扭转青少年视力大范围受损的现状。
本期报道,从青少年视力受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方方面面正在进行的努力,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效果,先进的经验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呈现,希望对保护青少年视力有所推动。
现状篇
四岁孩子度近视
近视低龄化令人震惊
NewsWatch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们感知缤纷色彩的重要器官。
然而,《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近视的总人数高达4.5亿左右,6-15岁的儿童、青少年平均近视率达到46%以上。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年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全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小学生为45.94%,初中生为77.54%,高中生为85.09%,与全国中小学生近视比例相近。
越来越多的“小眼镜”医院配镜,视力问题已成为孩子们的健康短板。近日,记者走进大庆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中心,一个个近视低龄化的真实案例,令人心生惋惜。
案例1不按时复查1年疯涨度9月3日,小文成了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但逐渐模糊的视线,让她对新学期提不起精神。
文静的小文是去医院小儿眼科就诊的,当时双眼近视度,视物模糊疲倦症状明显。主诊的市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中心主任周亚平为孩子配了眼镜,并叮嘱家长一定要配戴,且半年复查一次,同时要注意用眼习惯。
可当新学期开学前,小文在家长的陪医院时,周亚平感到非常痛心。小文坐在凳子上,一声不吭,医生怎么问话,都怯生生不回答,验光结果更是令人诧异:一年内,小文的近视增加了度。
原来,家长认为小姑娘戴眼镜影响美观,且抱着“一戴眼镜再也摘不下来”的观念,并没有让小文按要求配戴眼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父母还为她报了多个辅导班。而小文自己又爱看书,每次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阅读姿势也不对,户外活动极少。
此外,家长还听信一些育儿谣言,在不正规的机构让孩子接受按摩等所谓视力训练。一系列不科学的方法、习惯,让小文的近视迅速加深。逐渐模糊的视力也让她变得内向、怯弱。
“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孩子的近视若不能有效控制,将会以年均75度到度逐年升高,直至发展为高度近视。”周亚平说,“定期规范的验光配镜和复查非常有必要,家长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观念,耽误了孩子。”
案例2四岁小男孩初诊为度近视家住东风新村的陈女士是典型的双职工家庭,夫妻二人每天早早地坐班车上班,工作一天,晚上下班到家时,已经6点多了。平时都是婆婆带四岁的儿子晨晨,婆婆年纪大了,带孩子有些力不从心,电视机、平板电脑自然成了晨晨最忠诚的玩伴。晨晨经常看动画片长达一个小时,一个节目播完了,自己再换另外一个台找别的节目看。
不久前,陈女士发现晨晨有些不对劲儿。陈女士说,最近发现孩子看电视好像看不清,总是看着看着,就不自觉地往电视前面凑,眼睛也总是眯着,有的时候还歪着脑袋。怀疑孩子看不清楚东西,陈医院就诊,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四岁的儿子,右眼近视°,左眼近视°,双眼视力仅为0.15。听到这个结果,陈女士痛心疾首,可是已经无法挽回。医生推测,晨晨近视的主要诱因是有家族遗传史因素和近距离用眼并且缺乏户外活动造成的。
医院副院长贾心刚说,医院经常会接诊低龄近视患者,有的孩子仅22个月,就已经没有远视储备了,令人十分痛心。婴幼儿、学龄前的儿童大多数呈远视眼,随年龄的增加,远视度数下降,逐步变成一个正视眼,再过度用眼,就会形成近视。没有远视储备的孩子在上学后,很容易发展成为近视。
案例3到网上配镜导致孩子总喊头晕市民孙先生在我市某化工企业上班,前不久,他给7岁的儿子童童从网上配了一副眼镜。“同样的东西,网上比实体店里便宜差不多块钱。眼镜到货后,童童戴上,说感觉还行。”孙先生说,医院给孩子配眼镜的,但一问,要一千元左右,他感觉有些贵,正好有同事告诉他,网上配镜很便宜,所以就回家上网看了看。
据孙先生介绍,他先是带孩子到了市区某家眼镜店验光,然后将度数、瞳距等提供给网店,不到一星期,网店就将配好的眼镜送到了。可孩子戴了一周后,上课时总愿意趴在桌子上,还说头疼。经常是戴了一会儿眼镜,就摘下来,然后使劲儿用手揉眼睛。他一想,能不能是眼镜不合适导致的,医院。
对于网上配眼镜是否可行,医院小儿眼科主任医师王志兰说,近视眼镜事关眼睛健康,配眼镜不能单靠验光度数,还需进行调节功能和眼位检查,才知道眼镜是否适合自己,而且,孩子还小,需要散瞳检查后,才能配出合适的眼镜。就像童童,实际上他是有散光的,可是网店配的镜片并没有体现。家长给孩子配戴眼镜,最好到具备验光资质且有丰富验医院选购,否则,孩子配戴不合适的眼镜,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还会加剧度数的增长。
案例4一个学前班就有四个小眼镜家住绿色家园的胡女士近段时间颇感苦恼,她发现正在上幼儿园学前班的孩子,在家经常眯着眼睛看电视,看手机时,离屏幕的距离也很近。因为丈夫和自己都深受近视的困扰,医院的眼科检查,结果发现孩子远视储备不足。胡女士说:“医生说学龄前儿童出现视力异常的情况已比较常见,让家长要多观察留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胡女士的担忧并不是个例,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电子产品的应用呈现出人口众多、低龄化趋势两个特点。由“读屏时代”带来的眼部问题也越来越多。不少家长把手机当成了哄娃神器,每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或自己要忙家务、工作的时候,找个视频、游戏、动画片给孩子,宝宝会瞬间安静下来。然而,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与次数增加,难免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危害。
“我也明白让孩子过多地使用手机不好,但有时候真的没办法。”胡女士无奈地表示,有时候带孩子出去吃饭或聚会,孩子哭闹起来,怎么哄都不行,不但影响了聚会,也会影响周围就餐的顾客,她就会拿出手机,放上一段动画片,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自己和朋友也能安心吃个饭。但久而久之,她发现孩子对手机有点上瘾:“不时会缠着我,让我给她手机,或是在我不注意的时候,她自己已经打开手机,看起视频或是玩游戏了。”
这种情况不少家长都遭遇过。幼儿教师小雨在工作中发现,近年来,班上的“小眼镜”有增多的趋势:“有的孩子在入园前体检时,就发现视力低于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的后来还戴上了眼镜。”她表示,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她也会适时提醒家长,不仅要注意别让孩子读书学习用眼过度,更不要让孩子过多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培养孩子正确的用眼习惯,但由于家长监督时间有限,或有的家庭是老人带孩子,依然难以避免孩子过量使用电子产品或看电视,“平板电脑、手机这类电子产品屏幕小,需拿得近才看得清楚,一不注意就容易造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小雨说。
案例5电子教学普及影响儿童视力不少家长反映,要杜绝孩子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很困难,因为现在一些学校的作业都需要孩子们在手机、平板或者电脑上完成。家住让胡路区的王女士,9岁的女儿在该区一所小学上三年级,暑假作业就有需要下载APP完成的,比如英语每天读单词打卡等。记者了解到,还有的学校让孩子做PPT、视频等。
而校外的培训学校和培优机构,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课前测”的答案答出来后,用平板电脑上传,老师根据上传的答案,迅速统计学生的错题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讲解易错题。老师还能进行答题排名,给“超级学霸”积分卡奖励……“除了课前测要用平板电脑之外,学生培训结束之后的课外作业,基本上也是用平板电脑上传答案图片。”家住东风新村五区的一名家长说,用平板电脑既能方便学生上传解题答案,也能方便老师批阅作业。
除了平板电脑,我市多所学校的教室里都装有搭配投影机的电子白板,老师使用频率较高。“电子白板要搭配投影机使用,投影机的灯泡成本昂贵,而且使用寿命不长,如果不及时更换,灯泡亮度下降,必然影响清晰度。时间长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力。”我市一所小学负责人称,相比公办学校的教学设备,校外培训机构的电子产品使用频率明显高一些。
周亚平说,最传统的板书对孩子的视力是最好的,电子白板虽然可以更生动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从保护孩子视力的角度出发,还是呼吁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重视,减少电子白板的使用率。
本报记者王明明
样本篇
东城领秀学校:
下课必须出去玩
学生近视率不升反降
东城领秀学校是我市一所普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在学生近视率逐年攀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个学校整体视力不良发病率为年57.62%、年57.08%、年57.02%,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该校是如何积极做好近视眼防控工作的呢?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1课间不去户外的学生老师要把人“撵”出去活动“同学们,下课了,快到操场上活动活动,不许留在班级里。”10月29日上午,在东城领秀学校,教师陈安霞对班级里的孩子们说。原来,东城领秀学校要求,课间,学生都去操场活动,班级不允许留超过两人(生病除外),多留一人,扣除0.5分,用于考核流动红旗评比,并形成规章制度。
学校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的课程与活动,保证青少年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还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学期一次运动会;足球、广播操比赛和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多到户外参加活动,积极参加主题教育和学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短距离长时间用眼的写作业、做习题的补习班、书桌旁走出来,保护眼睛,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强各方面能力。
2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保健操不再流于形式“食指按压穴位的时候,其他四个手指头要放松;要跟着音乐节拍按,不要抢拍,幅度不要太大……”在东城领秀学校一年级教室里,孩子们认真地做着眼保健操。校医吕振英不时地在班级门外驻足,了解一年级新生掌握眼保健操的情况。
吕振英说,东城领秀学校每年坚持新生入学视力普查工作,并纳入常规管理,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学校还积极开展近视防控工作培训,在对学生视力筛查的基础上,请医院专业人员为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免费复查,初步确认其原因,并给予诊治。发现视力异常学生,及时反馈给学校及家长,使校内视力筛查、眼科专业复查、视力异常信息反馈真正成为保护学生视力的重要举措。
吕振英还把培训新生眼保健操的视频发到学校群里共享,视频很快被我市多家学校使用并转发,得到了市教育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高度认可。“每年我们学校都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眼保健操比赛,年陈安霞老师所带的1年6班,年仇佳伟老师所带的1年2班分别获得大庆市中小学眼保健操比赛一等奖。”谈及如何保护青少年视力,吕振英打开了话匣子。
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眼保健操培训及比赛,并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程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缘一拳远:“三个不”:走路乘车不看书、强光弱光不看书、躺着歪着不看书。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教师不允许占用,值周生会每天对两次眼保健操进行检查,不认真开展的班级,将被扣分,不参与流动红旗评比。
3加强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学校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抓好近视眼防控工作。抓住“全国爱眼日”契机,联合龙凤区疾控中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并通过学校电子屏、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致家长一封信、视力健康网上答题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近视眼防控知识知晓率。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加强家长对青少年视力的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