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5岁,因“双眼视物不清渐加重3年余”来诊,既往未曾诊治。
患者眼部检查:视力:双眼指数,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2.0mmHg,左眼13.0mmHg;右眼角膜透明,前房略浅,房闪(-),虹膜根部5:00-6:00位缺失,瞳孔下移、欠圆、对光反应(+),晶状体核IV级,余窥不清;左眼角膜透明,前房略浅,房闪(-),虹膜根部6:00-7:00位缺失,瞳孔下移、欠圆、对光反应(+),晶状体皮质混浊,余窥不清。双眼水平震颤。
右眼:
左眼:
B超示:双眼视盘后壁局限性隆起。
右眼角膜直径9.8mm,左眼角膜直径10.6mm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示:右眼/mm2,左眼/mm2。
眼轴:右眼23.37mm,左眼24.66mm。
眼底照及OCT均测不出。
这位患者的眼前段情况很特殊,临床上并不多见,提示我们一定要多方面考虑及询问患者病史。详细询问后患者无任何外伤史,父母亦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
初步诊断为:1.老年性白内障双眼2.先天性虹膜缺失双眼3.先天性小角膜双眼4.眼球震颤双眼
患者白内障较重、眼底情况不明确且自述年轻时视力不如他人,考虑极有可能存在先天性白内障、脉络膜缺失、弱视等情况,术后视力恢复可能不如常人,将相关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取得同意后,第二天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谨慎操作,注意后囊及悬韧带的发育异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视力0.1,眼压:12.5mmHg。患者眼球震颤较术前无变化,患者无不适,术后满意。
术后七天:右眼视力:0.15,矫正无助;眼压:14.5mmHg;右眼人工晶体位正,视盘边界模糊,黄斑区窥不清,视盘下方3:00-7:00脉络膜缺损,病灶区视网膜呈瓷白色。
根据术后检查,更改诊断“先天性虹膜缺失双眼”为“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失双眼”
讨论:
1.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多是虹膜、脉络膜缺损或发育不良,多发生于下方。一般为双侧性,单侧较为少见。
2.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症状除畏光外,常伴有显著视力下降、弱视、眼球震颤、小角膜、白内障、黄斑发育不良等;如若晶状体、黄斑区无明显病变,视力一般也不如常人。
3.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初期可佩带有色眼镜减轻畏光症状;若发生白内障可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考虑后囊及悬韧带发育不良的情况,需谨慎操作;若发生视网膜脱离可行玻切手术治疗,术中注油注气依情况而定,一般注油后不再取油以防复发视网膜脱离。
颜世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