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年11月4-5日芭芭拉老师幼儿教育(燕郊)工作坊(生命觉与儿童成长)中,芭芭拉老师推荐给学员的,有点长,建议家长们永久收藏,慢慢看。
《解放孩子的潜能》第六章我们的感觉
一、感官丰富我们
孩子从外面的世界吸收,同时也参与到外界活动中。他们有三种参与渠道:感觉、呼吸和营养。在每种情况中,我们吸收一部分,转化它们用来丰富自己,剩余的退还给外界。我们熟悉呼吸和吃饭的过程,其实通过感官得到的体验与呼吸、吃饭一样重要。失去某些感觉功能的人,深知感觉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另外,我们理解世界和其他人的方式,有力地影响到我们如何去面对外界。世界上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地去看,去听。
二、作为完整感觉器官的孩子
正如鲁道夫斯坦纳反复强调的,婴幼儿是完整的感觉器官,即幼小的孩子基本上对他的环境完全敞开,什么都过滤不掉。所有的感觉通道是统一的,所有的感觉印象合并为一个印象,深刻地影响孩子。成人很难理解这点,我们可以忽视或避开令我们讨厌的感官刺激,如太强烈、太大声、太热,但婴幼儿不行。
年幼的孩子暴露在每一个感觉印象中,他受环境的摆布。但不是所有的环境都有利于身心健康。
鲁道夫斯坦纳的深刻见解之一是认识到模仿行为的普遍性,对于婴幼儿尤其显著。模仿不仅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影响到整个人的未来发展。研究儿童发展阶段的皮亚杰,同样认识到模仿的重要性。后面我们将会看到这是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解。由于婴幼儿易受环境的影响,我们对环境的选择应当建立在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人的基础上。
什么是感觉?感觉器官不仅仅是通往外界的窗户。窗户是被动的,让光线通过,过滤掉一部份,反射一部份,但不涉及到行为。人类的感觉器官不同,它们需要人的调节,把注意力对准物体,接受外来信号。听见(hearing)和倾听(listening)不同,看见(seeing)和观看(looking)不同。在倾听和观看时,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上。这意味着我们积极地寻找和创造一种与看到、听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功能,感知到的世界就不能被理解。因为对于每一种感觉印象,我们相应地产生一种内在的活动,使我们能够理解所见所闻,并产生感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经历过的事物形成头脑中的图像或概念,以后我们可以回忆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对我们有用之前,需要经过神经系统非同寻常的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像自然界中的复杂系统,出生时,孩子的感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基本的结构成形需要很长的胚胎发育时间,功能的发展需要的时间更长,同时还要和其它的感觉整合。就像给一件大型乐器调音,使它能够加入交响乐队。例如我们的听觉,要用10年或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趋于完善,它先要对一些基本经验加工,然后才能接受更为复杂和强烈的印象。
三、理解世界
为了与世界有联系,我们在“这里”创造一幅关于外部“那里”的图像。婴幼儿的外部“那里”,不仅是他身边的世界,还包括他自己身体的状况。作为成人,除了最深的印象外,如不消化或脚趾头痛,我们学会忽略一些印象。但对于婴儿,从生物学上已经知道,内在环境是一种直觉的世界。婴幼儿身体的不舒服,各种消化过程,甚至自己呼吸和脉搏的跳动,都能够显示出整体状况是否协调和完善。
客观世界和身体内部产生感觉,感觉又产生感情和情绪,赋予我们与世界相关联的“色彩”(质地、形状、共鸣等等)。我们生长的环境,塑造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感觉,影响到我们在世界中的行为。在我们一生的旅程中,某些经历产生的感觉和感情会引起我们的变化,变得更深刻、更丰富、更本质。从这种经历中,我们获得对生命意义的许多感悟。只有形成了复杂的感情和概念,我们才能够开始真正理解世界:*孩子对世界的感知需要时间。孩子得到的感觉会对他产生影响。为了孩子健康的发展,我们需要保护他们,避免外界的过度刺激。
*只有充分发展感觉器官,以及相应的神经连接,机体对外界的反应才能以完整的方式出现。我们期望孩子动作协调,具有正常的语言表达和听觉能力,爱好音乐,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敏感,并做出响应。
*我们要求孩子用发展良好的感官觉察世界的美妙,从中形成对环境的开放态度。*孩子对自我的感觉,建立在对自身和环境的充分信任的感觉上,这同样需要有功能完善的感官。*身体的感官提供了更高层次理解和使用语言能力的基础,提供了有条理的思考和理解复杂现象的基础*丰富的感觉经验与形成清晰概念的能力相关,它们是形成正确判断的基础。我们对他人和世界越开放,他们展示出的真实内在品质越多。越是限制我们的感觉能力,我们与世界和他人的交往难度越大,虽然不是不可能。有个别例外情况,如出生时就有感官缺陷的人,或由于意外事故、疾病等,丧失了某种感觉功能,如果他们努力克服障碍,发展其它的感觉功能作为补偿,他们一样会获得成功。
感觉敏感性的降低
几项长期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年中,孩子的感觉意识以每年1%的速度持续减少,主要原因是感官受到的刺激过度。这意味着比起20年前,孩子对世界的感觉减少了20%。你能想象吗?如果减少孩子20%的视力,强迫他们戴上眼镜,公众会怎样怒吼呢?这种感官知觉(perception)的损失,削弱了孩子们整合他们经验的能力,减少了个体的“现实”感。感觉经验的缺失导致感情生活的冷淡、孤僻、不易被感动,缺乏同情心,变得麻木不仁。厌倦、漠不关心、迟钝破坏了人类天性中在爱、兴趣、好奇和同情等方面的敏感性。感觉缺失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孩子们需要更强烈的感觉印象才能有所反应——更大声、更鲜艳、更暴力、更富有戏剧性的体验。很容易看到对过度兴奋追求的现象。孩子和年轻人被吸引到有着高强度和强烈体验的活动中去。儿童心理学家约瑟夫蔡尔特恩皮尔斯说:“美国的儿童需要更强烈、更大量的刺激,同时却对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念麻木迟钝。”越来越多的健康专家认识到这个问题。美国儿童如此,英国儿童也差不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感觉轰炸和冷淡?这是由于过早地暴露在电视、录像、电脑面前,过早的听震耳欲聋的音乐,落入现代城市文化的陷阱中。巴西的一项研究表明,生长在农村的文盲儿童,比起城里的儿童,感官知觉能力和整合能力明显高出25%。当然我们不能搬到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去居住,可是怎么办呢?让我们先来了解孩子成长中的感觉本质。
四、感官是怎样发展的
当婴儿出生时,他们弱小无助,完全依赖父母的照料。他们的四肢有待发育,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支撑住头的份量。但感觉系统已在发挥作用。某些方面,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尽管一出生婴儿就感觉敏锐,但他对感觉印象的加工,对它们的区别和理解,仍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出生以后的几个小时内,婴儿无法控制他的运动。但他的眼睛却能注视和觉察到另外一张脸。出生5、6天的新生儿,能辨认出在子宫里听到过的声音,对母亲的声音有所反应。满月后的婴儿能辨别“p”和“b”的区别。婴儿还能区分甜和酸的味觉,苦味使婴儿做怪脸。出生才6天,婴儿就能分辩母亲和其她人的乳汁。婴儿对人脸有反应,甚至对画着两个点和一条线的脸型有反应。在几周的时间内,他们的视力由于近视而受到限制。当婴儿一旦能控制眼睛的运动,婴儿就会注视人们的眼睛,这大概是由于他们的视力聚焦在约20厘米远处,正好是母亲抱着婴儿时,母亲和婴儿的脸之间的距离。这使得婴儿惹人喜爱:我们觉得他正在看着我们。的确,眼睛中间的黑眼珠比我们身体任何其他的部分更能揭示出真实的自我。这点,伟大的画家们早已知晓。
五、活跃的婴儿
通常认为新生儿相当被动,大约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从出生的挣扎中恢复过来。但最近几年,由于科学家做出的精确观察,这个观点被推翻了。不仅婴儿有广泛的感觉,他们还以自己的方式做出明显而又细致的反应,虽然他们缺乏身体的协调,不能用我们能听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他们能够把注意力转向感兴趣的东西上。科学家从哺乳母亲那里知道,孩子们通过吸吮的强度来显示他们的兴趣。因此科学家在橡皮奶头上装配传感器,通过吸吮的强度来测量婴儿的反应。研究人员结合婴儿眼球运动的监测和头的活动,观察到婴儿对不同的感觉印象是怎样做出反应。以往要等婴儿长大后才能观察到的某些特征,目前在婴儿期就能观察到。研究揭示出:
*3个月大的婴儿通过吸吮意识到,他们能改变投影仪的镜头,使其影像聚焦在屏幕上。(并不很有用,但说明他们能使视力聚焦在中等距离远的地方。)*相同年龄的婴儿,通过系在物体上的一根带子,会用脚去碰悬挂小床上方的物体,使它晃动。(说明他们能有意识地引起某物运动。)*5个月的婴儿能分辨声音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5个月的婴儿对小舞台上木偶有反应,他们能够意识到3以下的数目。当然最能引起婴儿注意的是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的接触。婴儿使用有限的可能性去和周围的人交流。最常用的是眼睛,最有效的方式是哭泣。
人类学家乔纳森金顿注意到一位哭喊的婴儿威胁成人,甚至是不相关的人做出反应。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可能是从远古进化来的。那时我们的祖先居住在热带稀树草原环境中,食肉动物对婴儿的声音感兴趣。根据金顿的说法,让婴儿尽快停止哭泣,一群原始人就可以立即脱离危险。无论这是否属实,事实上,几乎没有人对婴儿的哭声,能够长时间的漠然置之。
绝大多数年幼的动物,通过尖叫、哭喊、吱吱声来控制父母的行为,吸引父母的注意和获得食物。人类的婴儿具有丰富的哭泣声。有经验的母亲和保育员知道婴儿的哭声是认真的,还是在试验他新发现的声音。在自然环境中,婴儿表现出某些生存的能力。
六、婴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从温暖、黑暗和没有重量的子宫里诞生是艰难的历程。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婴儿需要舒服、温暖、营养和安全。他们还需要和平与宁静,有那么多东西需要去适应——地球的吸引力、喂奶、消化、穿衣、周围的人等,成人的干扰越少越好。婴儿对哭和睡眠的需要就像对爱和营养的需要一样。丹麦儿童养育专家海勒海克曼在《为了孩子的花园》一书中写道:“出生是生与死的一场博斗。婴儿从黑暗来到光明,必须学习呼吸,经受压力,感到饥饿。只有睡眠能够让婴儿回到熟悉的状态中(子宫中)。这就是婴儿大量睡眠和哭泣的原因。”在我们的文化中,很难认同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哭就是不高兴,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竭力避免。至少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哭是婴儿主要的交流方式。除了哭的既得利益外,还增强了呼吸。父母试图每一次都制止婴儿的哭泣,并不是最佳的做法。如果婴儿学到只要一哭,就能获得专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