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学”是研究如何提高人类生育质量,使后代在智能及健美方面都能得到改善的一门学科。优的标准有三——健、慧、美。年,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最先提出“优生学”。他主张在社会的控制下,研究并改善人类后代的遗传素质。在“优生学”这门学科出世之前,我国中医古籍里,早就蕴藏着很多有关“优生”方面的论述,兹介绍如下:
一、择优婚配
(一)适龄婚配,切忌早婚
《褚氏遗书·精血篇》曰:“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后聚。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多而嫁。皆欲阴阳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子坚强寿。”说明男女肾气初盛时,绝非婚配的佳龄,只有肾气充盛,身体发育健全时结婚,才能孕育健康长寿的后代。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女方25-29岁为最佳生育年龄。此期不论生育能力,还是子宫收缩力都很好,较少出现难产、低体重儿、先天畸形儿,新生儿死亡率相对减少。有人调查指出,只要真正把25-29岁作为女性生育的佳龄,那么,先天愚型患者可以减少一半以上,就可以使数以万计的家庭免除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对提高人口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婚前体检,俞疾而婚
《妇人良方大全》记载:“凡欲求子,先察夫妇,有无劳伤痼疾,而依方调治,使内外和平,则有子矣。”可见古人早已重视婚前男女双方的体检,是否患有不宜结婚或暂时不能生育的疾病,以便及时治疗,待病愈后方可结婚生子。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郑晓英教授说:“导致出生缺陷的直接原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的直接作用,但至少70%的出生缺陷是可以控制的。”
目前我国城市已基本做到婚前体检,但有的农村未能如此。日本规定,男女婚前双方要互相交换三种证书——健康证、血型证、有无遗传病证。
(三)近亲不婚,免生残疾
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医古籍中,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记载。“同姓”实指较近的血缘亲属,如堂兄妹、表兄妹等,“不蕃”即不健壮之意。
我国新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是一项有利于提高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立法。有个别地区还流传着“姑作婆最贴心”、“姨作婆亲上亲”、“亲上加亲才放心”的说法,这是违反科学的谬论。
世界有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他与其表姐结婚,生下10个孩子,两个女儿未长大就夭折了,其他活着的孩子都多病缠身。达尔文为此十分苦恼,但当时他自己也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后来,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繁殖的过程中,发现自花受粉的植株,无法与生长在同一盆里异花受粉的植株竞争,前者的命运总是慢慢被淘汰,他反复证实这一论断。后来,他认识到:他与表姐的结合,正是类似植物界中自花受粉、近亲结婚造成孩子体弱多病的恶果。因此,达尔文晚年始终为此事深感内疚。
二、房事有节
(一)节欲保精,适时同房
《万事妇人科·种子章》曰:“种子者,男则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则平心定气以养其血。欲种子,贵当其时。”夫妻房事,是两者婚后生活的一部分,是生育后代的先决条件。中医认为,房事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能否受孕,而关系到后代的身体素质。
古人提倡房事不宜过于频繁。纵欲无度,精子发育不佳,就好比拿着不成熟的种子来播种,长出来的植物不可能茂盛。房事有节,从而保持精血旺盛,在此条件下,选择一定的时间(排卵期)播种,使精子和卵子均在生命力强壮的时候结合,对于确保优生是有利的。
(二)择境畅情,切忌险恶
《万事妇人科》曰:“男女无疾,交会应期,三虚四忌,不可不避。”“三虚”指天虚(雷电交加,暴风骤雨),地虚(地震土陷,山崩水溢),人虚(忧怒悲恐,醉饱劳倦)。“四忌”指烦躁、大寒、大暑、墓地。此说,其精神实质是,良宵佳境,夫妻心情平和、舒畅时交媾而孕者,其后代不仅长寿,而且智慧过人。否则,处险恶之境,怀恐惧之情,或大饱大醉而交媾,不仅不孕,孕则后代智劣短命。
三、孕期保健
(一)调饮食,和脾胃
《孕产集》曰:“凡妊娠,起居饮食,惟以和平为上。”《胎产心法》亦云:“胎之所以养,赖母之所嗜,因子母之气呼吸相通,是以胎气肥瘦,在母素日奉养厚薄如何。”孕妇需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饮食亦应富于营养。这是无论中医或西医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既可保证母体的营养需要,又充分满足胎儿发育的需求。多数学者提倡:妇女从怀孕早期开始,至哺乳期,饮食方面都应做到有营养,好消化,多样化,不过寒,不过热,不过腻。
(二)忌饮酒,戒吸烟
《大生要旨》记载:“饮酒多者,最为不宜……精为酒乱,则胎元不固。精多湿热,则他日胎毒、疮疡、痘疹、惊风。”现代医学也一致认为,酒精对胎儿有四种危害,1.影响胎儿生长发育;2.易致胎儿低智能;3.易致胎儿畸形;4.可引起流产或死胎。有报道谈及:可以说,孕妇在孕期没有饮酒的“安全期”,也没有“安全剂量”,孕妇万全之策是滴酒不入。至于吸烟对胎儿的危害方面,则比饮酒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学者谈及:孕前两个月,夫妇双方也不该酗酒、吸烟,否则,易使发育中的精子或卵子发生畸变,畸变了的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卵继续发育成的胎儿易出现多发性畸形。由于这一疾病多系星期天狂欢度假,继而种子、妊娠、分娩,国外医学把这种畸形儿称为“星期天胎儿”、“礼拜日孩子”。
(三)慎用药
对妊娠期妇女,祖国医学早有文字记载,要求“勿乱服药”。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一书,列出妊娠禁忌药85种,如乌头、麝香、巴豆、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大黄等。现代医学也强调孕前勿滥用药,如强的松、可的松、四环素、土霉素、阿司匹林、安定片等,若服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也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遗传与优生之奥秘》一书,记载了“轰动世界的海豹症”:年5月到年3月的10个月中,在联邦德国的10所医院里,出生了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婴儿约名,他(她)们的四肢很像海豹,人称“海豹症畸形”。患儿除无四肢或四肢不全外,还出现骨发育不全、缺耳、无眼、腭裂、肛门闭锁及其他内脏器官的畸形等。近两年时间内,西欧一些国家和日本也相继出生了这种畸形儿多名。这一人间悲剧,不仅顿时轰动整个西欧和日本,也轰动了全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终于发现引起畸形儿的“罪魁”,就是治疗妇女妊娠呕吐的药物——反应停(酞胺哌啶酮)。这种药具有镇静、安眠和止吐作用,孕妇服用后效果良好,感到非常舒服。因此该药在市场上广泛畅销,风行一时。结果,人类以极大的代价,才认识到反应停的危害性。自此以后,孕妇和胎儿才摆脱了它的威胁,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化学药物致畸作用的重视和研究。
(四)慎针刺
在针灸教科书中,有些穴位是孕妇忌用的,如合谷、三阴交穴位,孕妇不能使用。孕妇的下腹部及腰骶部穴位,亦属忌针,否则易致流产、死胎。
(五)劳逸适度
《孕产集》曰:“凡妊娠……不可太逸,逸则气滞;不可太劳,劳则气衰。”正常妊娠,一般是可以照常学习与工作的,可从事轻的家务劳动及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体内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及过重的体力劳动。
(六)忌房劳
《大生要旨》指出:“妇人怀孕,即迁别室另寝,常使身心清净不犯房劳……临产自然快便,生子也必聪明少疾。”《景岳全书》也说:“妊娠之妇,大宜寡欲。”孕妇宜寡欲,是祖国医学中十分强调的,是养胎、护胎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早孕期不宜房事,晚孕期亦不宜房事,两期之间房事亦应少之甚少。尤其是产前一个月最不可房事,否则易早产、产后感染等。近几年,国外研究证实,临产前一个月有性生活的孕妇,其羊水感染及胎儿死亡率偏高,并且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通常高一倍。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祖先的观察和论断是正确的。
(七)适寒温,防外邪
《妇人良方大全》曰:“寝兴以时,出处以节……使雾露风邪不得投间而入……保摄妊娠,使诸邪不得干焉。”说明注意养生,孕妇更应预防外界邪气的入侵,以保孕期安全。
现代医学也认为,孕期感染病毒,易致胎儿畸形。目前,已经发现与人类有关的病毒多种,已知至少有10余种病毒能通过胎盘危害胎儿,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
(八)调心神,重修养(胎教)
《叶氏女科证治》有这样一段描述:“胎期静养乃一妙法。不较是非,则气不伤矣;不争得失,则神不劳矣;心不嫉妒,则血自充矣;情无淫荡,则精自足矣。安闲宁静,即是胎教。”胎教即重视孕妇的精神修养对胎儿的影响。也就是使胎儿在母腹内就得到良好的感受和教育。
“胎教”之说,最早见于公元前年左右,古人认为这是“外象而内感”,初步认识到胎儿具有接受母体信息的功能。
宋朝陈自明著《妇人良方大全》特设有“胎教门”,并提出:“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则需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礼说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视恶事……世传胎教之道,是谓此也。”
妇女怀孕后,要始终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切忌七情所伤,这是养胎、护胎的重要内容,如听优美的音乐,看些喜剧影片,逛逛公园,将家庭环境搞得清洁、整齐、美观等,一些资料说“音乐的优美感与节奏感,要比噪音的刺激对孕妇更有利,看美丽的鲜花,要比目睹一场血淋淋的凶杀案对孕妇好的多。”
“胎教”已为中外医学家所重视,并证明其具有科学性。西医认为,孕妇若长时间恐惧、愤怒、烦躁、悲哀等,可致体内激素发生明显变化,并使子宫内环境改变而影响胎儿。美国已成立有胎教学校,日本设立胎教音乐会。我国已有胎教音乐录音带问世。此录音带有两种:孕妇听的和胎儿听的(置于孕妇腹部)。
(九)疗母疾,祛劣胎
前面已谈及,孕妇用药须在“慎”字上用功夫,但也不能草木皆兵,把用药问题绝对化。孕妇若生了病,还是应找医生诊治,该治疗的还是要治。《妇人良方大全》云:“若因母病,但治其母。”又说:“若气血虚弱,无以滋养,其胎终不能成也,宜下之,以免其祸。”
目前,中西医均很重视给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密切注意孕妇的身体状况,查看子宫增大与孕期是否符合,胎音、胎位正常与否等。若发现胎儿有严重问题,进行选择性流产,可以大大减少“次品”或“废品”的出生。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