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闭症的10种家庭治疗方法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6-12-12 17:50:28   点击数:
 

自闭症患者病情从温和到严重有许多类型,至今还没有一种特效的治疗方法。有些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步减轻,严重者将影响正常脑功能,治愈难,也有可能终身不治。但如果有特殊训练的老师,特殊的教育方法,自闭症患者可逐渐适应正常生活对儿童自闭症要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治疗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继发性症状等。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欧美,日本等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国家,问题儿童日益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首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以下介绍一些通过感统游戏和器材来帮助孩子康复,具体感统游戏在家庭比较要好操作些,而使用其中最好在感统训练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家庭可操作的感统训练游戏

1游戏名称:投球

  游戏目的: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学习观察和探索目标。

  游戏准备:废旧报纸、脸盆或纸篓一个

  游戏活动:在孩子面前将旧报纸揉搓成团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可以请孩子一起参与揉搓报纸)。让报纸球在地上滚动,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与孩子一起玩丢球、滚球、追球、捡球的游戏。成人示范将纸团投入筐内,然后引导孩子玩“投球”。

  游戏时间:20-30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根据孩子投球的情况,随时调整距离和筐或盆的大小。

2游戏名称:奇妙的录音

  游戏目的:感受录音的奇妙,倾听自己的声音,能重复成人所说的词或句子。

  游戏内容:成人先说几句简单的话,并用录音机或录音笔录下来,然后放给孩子听,引发孩子的兴趣。告诉孩子,这是“录音机(录音笔),它会学我们说话”。然后让孩子对着录音机(录音笔、手机上会说话的汤姆猫效果很好)说一句话,把孩子讲的话放出来给孩子听,观察孩子的表情和反应。

  游戏时间:10--20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2-3岁的孩子。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孩子来假装录音机,当成人说一句简单的话后,孩子就要学者重复一遍。

3游戏名称:双人两脚走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手臂力量、平衡能力。

  游戏准备:地板(或场地)上画好圆圈、曲线、或长方形等、小障碍物若干。

  游戏活动:让孩子骑在成人脖子上,握紧孩子的双手,或快或慢、或走或跳,自幼绕行与小障碍物之间。成人从背后用双手扶住孩子腋下,让孩子的双脚站在成人的双脚上,和孩子一起边念口令“一二一、一二一、”,一边沿着画好的图形走。

  游戏时间:20-15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成人孩子可以一起往前走或者向后退,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4游戏名称:钻洞洞

  游戏目的:练习手膝着地爬行,设定方向爬行。加强爬行的灵活性。

  游戏准备:孩子喜欢的玩具若干

  游戏活动:在房间的某处放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引起孩子先注意。一个成人手脚着地弯下身子做“山洞”,引导孩子钻过山洞去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孩子拿到玩具后,让孩子玩一会玩具以鼓励。

  游戏时间:15-20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选择适当的区域或空间,让孩子有开阔、安全的爬行范围。

5游戏名称:拉拉走走

  游戏目的:练习拉着玩具走路

  游戏准备:一个带轮子的可以拖拉的玩具

  游戏活动:拿出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告诉孩子玩具的名称。示范给孩子怎样拉着玩具走,引导孩子拉着玩具行走。

  游戏时间:20-25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玩具翻到或绳子缠绕时,大人要及时给与帮助,以免孩子发生危险。

6游戏名称:搬运工

  游戏目的:练习下蹲捡物,学习听指示做动作。

  游戏准备:玩具若干,装玩具的容器一个。

  游戏活动:将玩具摊放在平面上,成人走开一定距离。请孩子拿一样玩具走到成人处交给成人(如果孩子已经具备对玩具的认知,成人可以指定孩子拿取某一样玩具)。孩子完成“任务”时,成人要给与表扬。

  游戏时间:20-25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玩具翻到或绳子缠绕时,成人要及时给与帮助,以免孩子发生危险。

7游戏名称:大吊车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的手臂力量。

  游戏活动:成人屈肘,让孩子抓住成人的手臂,成人慢慢将孩子吊起来,再放下。

  游戏时间:10-15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吊起孩子的时候,动作要缓慢,均匀用力。不能持续过长时间,开始的时候,以2秒为宜,再根据孩子的能力延长吊臂时间。

8游戏名称:小飞机

  游戏目的:强化孩子的前庭固有感觉,对平衡能力及本体感帮助很大。

  游戏活动:成人一人抓住孩子的脚、一人抓住孩子的手,抬起后进行左右和上下的摇摆或晃动。孩子可以采取仰卧或俯卧的姿势。

  游戏时间:10-15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也可以改成成人各握孩子的同侧手和脚,进行前后、左右、上下的摇动。同时,注意孩子肌肉紧张的情况,不宜太勉强进行,如果孩子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另外摇摆或晃动的幅度不宜太大。

9游戏名称:抓泡泡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力,追逐能力。

  游戏准备:泡泡瓶一个。

  游戏活动:成人用泡泡瓶吹出泡泡,逗引孩子注意。鼓励孩子追逐泡泡、并用手去抓泡泡。

  游戏时间:10-15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选择安全的玩耍区域,以防孩子追逐时发生危险。

10游戏名称:拔萝卜

  游戏目的:用身体运动感受节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游戏活动:让孩子当萝卜。宝宝躺在床上,爸爸拎其腿或脚踝往斜上方边拔边有节奏地说“嘿呦嘿呦,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让孩子合着节拍反复弯曲膝盖、伸直膝盖。

  当说到:“拔出来啰!”时,就拉直孩子的腿。然后妈妈从头到脚咯吱或轻抚孩子,模仿洗“萝卜”的样子,最后妈妈亲亲孩子,假装要吃“萝卜”。

  游戏时间:15-25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玩这种模拟游戏时,孩子的兴趣会很高,成人可以经常和孩子玩这种游戏,游戏内容可以延伸为“包饺子、摘苹果、滚皮球”等等。

感统训练器材和作用

  

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平衡台: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圆筒吊缆: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并保持身体平衡,做前后左右大回转。促进身体协调以及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阳光隧道: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独脚椅: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滑梯: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下滑,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头抬高。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滑板爬: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插棍: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向前,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孩子在摆动中用双手从左至右,从上往下按次序插棍。强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脚步器: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

  跳跳床: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S形平衡木: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平衡能力的加强。

广州市七色花儿童智能和行为服务中心,是国家认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为国内外的语言发育迟缓、情绪行为障碍、运动障碍、发育迟缓、读写障碍、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沟通障碍、社交障碍等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脑瘫、唐氏综合症、多动症等儿童和家庭服务;并肩负着广东省、广州市孤独症、智障、脑瘫等贫困儿童的公益性康复工作。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或是文章对你有帮助,就请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北京现在好点的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