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 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都是差不多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和做事都要高度集中,学习就要聚精会神的去学,做事就要专心致志的去做。全脑教育加盟老师认为孩子的注意力是需要培养的,对于家长来说需要知道六不要。
一、不要急躁,做孩子的好榜样
遇事急躁,无法心平气和的处理问题,可能是一部分家长的性格特点。说话嗓门比较大,遇事又好争辩和计较,不能宽容待人,容易冲动发脾气,不能听人把话讲完……这些家长的表现会直接被孩子无意识的模仿学习,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很多案例表明:父母的品行直接影响到孩子。
二、不要过多抱怨和批评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表扬和批评是两种教育方法,对孩子造成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每一个人都喜欢被表扬不喜欢被批评,孩子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他不专心?另外,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要分一定的场合,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次数。
三、不要给孩子买太多玩具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成了父母的掌上宝,双方的老人更是溺爱小孩,父母会给孩子买各式各样的玩具,只要孩子喜欢就买,觉得这样子才是爱孩子,多多益善。全脑开发加盟老师认为孩子对待玩具的态度,就像从路边捡回来的一样,毫不珍惜。魔方玩一会儿,不好玩了,汽车模型玩一会儿,腻了也不玩了,玩具太多只会让孩子的专注度减弱,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养成不专心、不珍惜的坏习惯。
四、不要看打杀、暴力的电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日益发达,手机、电视、电脑更是成为家庭必备。一些家长觉得现在小孩子的电视节目,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而且增长孩子的见闻,特别是孩子爱看,因此放纵孩子大量时间用在看电视上。但实际情况呢,电视节目之所以可以长时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为电视里面的画面特别的鲜艳,活泼有趣,声音也非常动听,所以非常能够吸引孩子的视觉和听觉。殊不知,孩子的注意力正在被破坏,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正在减弱!
五、不要阻挠孩子做家务
一些家长过度的爱护孩子,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一切事情,比如收拾书包整理书桌,全都做了家务活也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做,因为怕麻烦,怕小孩做不好。但是,家长在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做家务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养成勤劳的好习惯,而且一个孩子要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也是很难的,长期锻炼孩子专注力,性子也会更加的沉稳。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在心理健康、就业率上、婚姻里等多个领域都会相对更加的优秀。
六、不要随意打断孩子
研究发现,当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他的大脑的一部分就会全神贯注,高度兴奋,如果这时被打断,往往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变得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当孩子试图说话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当孩子专心玩玩具时,当孩子认真写作业时,家长不要随意打断孩子,防止对孩子专注力培养带来各种不利。
注意力与专注力的区别,注意力训练在与家长的接触中常常听家长说,孩子上课老是不专心,不明白是注意力不够还是专注力缺乏?
事实上,一般情况下专注力指的是“专注的高阶阶段”,不仅要有专注的品质,还要有专注的持续。
因此,在幼儿初期给予孩子好的专注力培训师很有必要的,有了高质量的专注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事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专注力是什么从中文来看,“专注力”和“注意力”是差不多的意思,也就是对一件事专心及投入的程度,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注意力是英文attention的意思,也就是大范围的注意;而专注力是英文concentration或focus,有集中注意力的意思,就像拍照时不但会认真构图,而且能够准确对焦拍出好照片一样。大范围的注意力即,就大范围的注意力(比如固定坐在座位上、不离开教室等)来说,其注意力因年龄不同,持续的时间是有差别的。高阶的注意力而更高阶的专注力(比如要玩积木、做作业等),专注力的持续时间会大大缩短,也就是说要小朋友长时间很专注地做一件事不是那么简单的。这两种情况并不是孩子没有专注力,而是孩子对事物本身兴趣不高。有些时候家长或老师认为孩子专注力不足,容易分心,可是却没有考虑到兴趣和动机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写作业老师拖很久,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写字很累、写得不好看又要被批评,所以,把写作业当成苦差事;有的孩子一看书就打瞌睡,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内容很无趣,所以,没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所以,有时父母或老师应该先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例如老师告诉学生:“你们先把作业写完,我等下要变魔术给你们看。”有了兴趣和动机,这样学生可能就会在约定时间内完成老师的指令。由于孩子本身的运动机能不足,有些孩子上课,一会儿先是手撑着脸,再一会儿就整个人趴在桌上,老师认为他不专心、不认真,可是事实上,却有可能是他的肌肉张力太低,要他整个人好好撑起身体坐上40分钟是很困难的事。所以,有些时候看上去孩子专注力不够,实际是体能不佳或者运动机能不足引起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对孩子都特别的重要,但如果孩子因为生理因素不能让家长满意,家长也不要过分苛求。可能孩子本身的专注力其实是相当棒的,只是他们在不感兴趣的事物前和体能不足以长时间支撑他们的专注下来。所以多多培养孩子的真正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他们的“专注力”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孩子专注力差怎么办?专注大师专注力训练全国统一 多动症:起病于儿童期的常见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缺失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冲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人际交往困难。其中注意力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注意力,指孩子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智力的重要部分,同时还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其他智力因素的必要条件和先导。19世纪初,心理学家通过时间来恒定专注程度,研究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在3岁左右会得到发展,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加长,如7-10岁孩子约20分钟,12岁之后,孩子的注意力就已基本达到正常成人的状态可以维持30分钟。
注意力缺失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危害无穷:
1、无法完成学业进度
注意力缺失的孩子经常分心;做事有始无终;丢三落四;课堂上小动作不断,发呆分心,注意力难以集中,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及学习进度。
2、语文书写能力低下
在书写方面,注意力缺失的儿童经常会遗忘一个字该怎么写,而书写的同时,一经中断,就难以继续,想要再继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3、影响孩子阅读能力
注意力缺失儿童能够认识字并且能阅读单字和短句,但是长一点的文章就无法阅读了。常常会念的语无伦次,只要被中断一下,就不知道自己刚刚读到哪里了,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阅读什么。
4、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变差
注意力缺失的儿童常常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而导致错误。做数学题时,也常常无法理解题目的逻辑而做错,有时根本没有完整的看过内容。相对简短、清楚的题目,结果反而好一些。
5、导致孩子行为冲动,易激怒
注意力缺失的孩子会无法控制自己,经常会脱口而出一些没经过思考的话语和笑话,尝试借此引起大家的注意;常常在上课的时候干扰同学,有时候会出现行为冲动,这就会导致他们逐渐被其他儿童排斥、误解或拒接。
除了多动症,导致孩子注意力缺失的其它原因?
1、遗传或先天因素
父母有多动症或感统失调,孩子就可能有多动症或感统失调;母亲孕期所吃的食物和所处的环境,尤其是母亲的情绪状态会对孩子注意力的发展造成影响。
2、生产方式
难产、早产,尤其是剖宫产的孩子会容易出现因感统失调导致的注意力缺失。
3、教育方式
家长溺爱,导致孩子自控力差,无法集中注意力。让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家长总是在孩子玩玩具或者做学习任务时干预孩子,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陷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学习效率
许多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儿童都存在有注意缺陷。
注意缺陷有两个主要的外在特征:
一是注意的选择性差。
例如,正在上课的儿童,看到窗外一群小朋友在快快乐乐地做游戏,他眼光可能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对于这样的儿童,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意志力,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抵抗外界的诱惑。
二是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
例如多动症的儿童,注意力障碍是其第二个突出的表现。多动症的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差,易分心。上课时,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细微的声音,都可能使其注意分散,寻声寻找,东张西望。做事情时,也是拖拖拉拉,半小时能完成的任务,可能会2、3个小时不能完成,做事效率、做事效果都不好。而且由于分心,做什么都是粗心大意,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
学习是儿童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因此,注意不良对学习造成比较大的干扰。一般,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中会有以下种种表现。
1、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如玩钢笔、抓耳挠腮等。与同座位说话,不能专心做作业,影响别人。
2、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过度活跃,情绪反应比别的孩子强烈,容易激动,并很长时间平静不下来。
3、经常弄丢学习、生活用品(例如玩具,铅笔,书本或其它学习用具);经常忘事(如上学校时丢三落四,忘记分配的任务)
4、写作业速度慢,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们要拖到3—4个小时,一有声响就分心,没有家长陪就做不完。
5、冲动任性,行为较为急躁冲动。
6、不喜欢阅读文字书,尤其是篇幅较长的书。
7、集体活动中不能像别人一样遵守规则,不能等待,表现为急不可耐。
8、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
专注力:互联网时代决定个人发展的关键能力!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不过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个小时,如果你能够善用时间,有更多的产出,你可能就比别人多一些成功的机会。要让自己有更多的产出,你就需要有好的专注力。
专注力≠长时间做事不过有好的专注力,并不表示,你就一定需要长时间做一件事情,因为关键不是你投入的时间,而是你投入的精力。有些人上班是早出晚归,但是都是在办公桌上磨蹭,看起来很像有在做些甚么,但其实都在做一些没有生产力的事情。
之前我看过一个印度广告,大意就是有一个员工要回家了,他的同事质疑他为什么这么早走,他就说:「虽然我现在就走了,但是我这一天都没有打混,不像你在聊天、喝茶,虽然做在办公室一整天,但做的事情恐怕还没有我多。」那个同事也就语塞了。
在华人的工作环境下,我们通常把老板的地位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也因此老板没有回家,通常员工也不太敢回家。不过欧美国家就不一样了,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会认为我每天拿的薪水,就是让我做多少的事情,所以时间到了,即使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完,也就拍拍屁股回家。
这样的逻辑其实我觉得没有不对,因为很多人加班,其实也没有在做事,有些是在等个加班费或是免费打车回家的福利。况且,多数的工作型态,本来就不可能今日事、今日毕,太多的案子是需要长时间投入的,所以搁着隔天再做,影响并没有想像中的大。
你会许会觉得,反正我在公司加班,也是在做事情,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你自己想想超过正常时间加班的时候,你自己的工作效率好不好。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样,如果我是在不该工作的时间工作,效率通常很差。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的大脑已经习惯了在哪些时间要认真工作,哪些时间不是要工作的。就算你已经习惯性的加班,只要不是全公司的人都在加班,那么情境的改变,也会让你无法那么高效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想得到最高效的成果,就不要无意义的加班了!换个地方,工作效率可能都会比较好。
像我有的时候,就会故意换一个地方工作,感觉补充了一些活力,又能够继续工作好一段时间。另外,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也能对自己的大脑带来不同的刺激,可以激发在办公室没办法得到的想法。
在我破解了长时间就是专注的迷思之后,我另外要告诉大家,就算你是很专注的投入在你该做的事情上,如果你的专注用错地方,也是徒劳无功。我们的专注力就像灯塔一样,只有能够扫描到的地方,而且要在对的时间扫描到,才能够注意到真正该注意的东西。
很多人做事情都喜欢埋头苦干,只顾着赶紧完成领导交代的事情,但没有思考要怎么做,才是比较好的做法。这样就很像一座胡乱扫描的灯塔,只顾着尽可能扫描所有的范围,希望能够看到在海上的船只。如果你能够用对的方法,先尝试锁定船只可能座落的位置,那么扫描的时候你够限缩范围,其实比较快就能够找到在海上的船只。
专注在对的事物,真的很重要,就有一个研究,先记录了大学教授读教科书的时候,眼球移动的轨迹是怎么样的,接着让一半的本科生,用同样的轨迹来阅读,另一半的本科生,用自己的方式来阅读。结果,那些用教授的轨迹阅读的,对于教科书有比较好的理解。所以,不是看很多就一定好,要看到对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好。
所以,专注力很重要,但是好的专注力不一定是长时间的做某件事情,也不是专注在所有的事物上。好的专注力跟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只要能够持续维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就是好的专注力。另外,专注在对的事物上,能够让个人的成效更上一层楼。
图片来源Pixabay
讯息量暴增——互联网时代影响专注力的头号杀手互联网时代和过去有很多的不同,讯息量暴增是大家感受最深的,这件事情对对专注力影响就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讯息处理不完的焦虑
讯息处理不完是每个人都面对的状况,但是如果用了错误的策略,这就会引发严重的焦虑感。就像刚开始养儿育女的朋友,如果面对宝宝的什么状况,都是上网搜一下,那焦虑感肯定是非常严重的。一方面信息量太大,另一方面则是各式各样的讯息都有,有些甚至还彼此矛盾。最后问题没有解决,还引来了焦虑感,如果跟另一半没有能达成共识,还会造成夫妻失和的状况。
你或许没有小孩,但要准备一个专案的相关资料时,也是会面对类似的状况,到底要找多少资料,以及哪些资料才是高质量、正确的资料,也都会造成焦虑的。当信息引发焦虑的时候,就会大大影响专注的程度了,最极端的状况,会让一个人完全迷失,没有办法专注在任何一个方面,最后就是放弃不做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要有一个体悟,你能够处理的讯息量是有限的,错过的就该放手,掌握好自己有触及到的讯息,那么就足够了。如果是真正重要的讯息,肯定会再次碰到的,甚至信息会主动找上门来。
另外,值得花上一点时间,帮自己选择几个优质的讯息来源,就只专心处理这些信息来源的讯息。虽然感觉上少了很多,但专注处理少量的讯息,远比粗略地处理很多讯息,收获是更多的。就像过去的人们阅读报纸,速度或许没有现在浏览网页快速,但也因为如此,反而有时间可以去细嚼慢咽,更有机会专注,对于信息有深度的处理。
我甚至会建议你,应该要刻意阻饶自己信息处理的速度,因为过去就有研究发现,当你让打字的过程变得不顺畅,虽然效率会变差,但是会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这反而对于自己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2、即时讯息处理的需求
例如社交通讯讯息,严重打断专注的时间。这个是所有人都面对的状况,特别是如果你把社交讯息的通知设置为开启的时候,可能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干扰。这些讯息一般都会出现在周边,或是在APP的框框外面出现小红点,这两种安排都是特别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想不专注在这些事物上,都很难做到。
现在也越来越多人倾向用社交软件来沟通重要的讯息,而不是使用电子邮件,所以要忽略社交讯息,虽然对专注力有一些帮助,但是长远来看,不一定是有好处的。打个比方,如果你限制自己一个小时只内刷朋友圈2分钟,结果2分钟没看完,心思反而会悬在那边,无法专注处理真正该处理的事情。
另外,有些讯息,如果没有即时处理,后果可能是难以想像的,所以我不会建议大家在有可能的状况下,限制自己长时间不使用社交软件。适度、限时的使用,是最有效的,一方面让心思不会惦记着这些信息,另一方面也不至于一下沈迷,浪费了时间。
图片来源Pixabay
破坏专注力持续的因素1、多任务多、平台多,不停切换
在互联网时代,带来很多的便利性,一些过去很难完成的任务,现在也因为有方便的程序,加上一些人工智能的涉入,变成非常容易。表面上,这看起来可以提升工作效能,让我们更专注;但实际上,因为这些技术,降低了很多任务的门槛,导致每个人要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多元,也需要在更多的软件、平台之间去切换任务。
这些任务的切换,都会导致我们无法专注,另外,不停在任务中切换,更是会耗损心智资源,耗时又没有效率,是非常不建议的做法。
我在办公室有两台电脑,一台是PC、一台是Mac,有一阵子因为软件相容性的关系,我必须要在两台电脑间切换,着实感到很困扰。在两个任务间切换本身就容易让人不专注了,再加上这两个系统的一些操作是不同的,都增加了操作上的困扰,也比较难进入专心的工作状态。
现在,我基本上避免在两台电脑间切换,即使要切换,也尽可能是工作一长段时间后再切换。各位或许不一定会在两台电脑间切换,但因为不少平台都使用社交网站的帐号登入,你就需要拿手机扫码,在电脑和手机间做切换。大家也别小看这样的动作,你是不是就曾经拿了手机,结果又刷了手机一阵子,才想起来要回去干正经事。
为了避免这些切换导致的不专注,最好的作法就是不要切换。当不要切换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会建议大家可以至少在一个平台上工作15分钟,趁着自己快要走神的时候,换到另一个平台。另外,如果是使用两台不同的电脑,也尽量让设置是相同的,降低自己在切换过程中,还需要去适应新的介面与环境。
那么针对任务间的切换,我会建议大家,可以把类似的工作规划在同一个时间做,例如要在网上找资料的事情,就放在一起做,也可以降低要在任务间切换所造成的不专注。大家要记得一个基本原则,你的大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段暖机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比较不专注的,如果你一直切换任务,就是让自己的大脑一直在暖机,一直在不够专注的状态,是非常不好的。
2、工具障碍导致不专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真是太棒的一句话了。我自己有时候就相当受不了电脑卡卡的,因为自己好不容易准备好要做事情,结果电脑却因为在更新或是其他原因,卡住不动。这样的不平顺的过程,也会造成人们的不专注,之后又需要花上一些时间才能专注。
我现在采取的作法就是多管齐下,如果电脑开机慢,就用笔记本,如果笔记本不方便做事,就用手机,总之就是在在自己已经进入专注状态的时候,尽可能多做点事情。
其实不只是电脑,任何办公会用到的东西,都值得定期检查,让这些东西的使用是顺畅、无障碍的。这样的小事情,都能降低你分心的机会!
3、心有杂念,无法专注
前一点,我谈的是工具可能会让人烦心,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人祸造成我们烦心。像是你可能跟同事吵架了,或是外卖师傅送错餐,让你心情很差。简单来说,心有杂念,就无法专注,哪怕是想一件好的事情,也都会让你无法专注投入在该做的事情上。
所以,如果你发现有让你烦心的事情,那与其带着那个情绪工作,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处理,把情绪放下后,再来专心做事情,反而会更快完成事情。如果你发现有底下的员工心情很差,工作效率不好,不如放他半天、一天的假,让他去处理好自己的心情。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员工留下好的印象,员工处理好自己的心情之后,工作也会更有效能。
我在这边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有点意思的作法,你可以把烦心的事情都先写下来,然后收在一个信封,再把这个信封放在视线不可及的地方,就可以降低这些事情对你的影响。
针对情绪强度低的事件,这样的做法是相当有效的,因为把东西写下来的意象,就是象征你从脑海中把这东西移出来了,然后把这张纸放在信封然后收在一个看不到的地方,都是象征把这东西藏起来,都会影响你大脑的运作。
图片来源Pixabay
不要把专注力用错地方1、无法从正式的任务中找到快乐
很多人无法专注的原因,都是无法在正经事上面找到快乐,所以任何其他的事情,都能让这些人分心。我不能否认,有些正经事真的无聊,所以很难让人爱上这类的工作。但是,再无聊的事情,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有趣的元素,而且过程中,还可能让你能够高效完成任务。
就拿编程时debugging的过程来说好了,这个过程是繁琐且无聊的,很容易就让人丧失热忱。但是,如果你在debugging的时候跟自己许下一个约定,如果自己可以把程式写的更精简,档案的大小如果少掉多少,就可以让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整个心情就会不同了。
过去,你或许能够一生都只会一项技能,但现在世界变动的太快,你需要时时充电,理论上不太会感到无聊的,哈~如果你能从每次新事物的学习上,都练习找一个跟自己原本有关连的元素,找一个新的元素,相信你也能够找到新的乐子,也就不会觉得无聊了。
2、工作难度不适合自己
一般来说,工作难度太高的时候,会造成比较大的困扰,因为会影响自已的绩效,但工作难度太低,对于专注的影响,可能反而是更大的。就像龟兔赛跑的故事一样,太简单的任务,就像兔子跑步一样,很容易会粗心大意,结果把事情搞砸了。
针对太难的工作,我会建议大家把任务拆解,在有必要的时候,尽早寻求协助。我在编程的时候,一方面享受找出解答的快感,另一方面也会知道,有些关卡过不了,就不要浪费时间,赶紧寻求协助,这样才能高效完成事情。
很多人会有拖延症的状况,其实和工作难度太难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明知道事情还没有做完,但就会选择逃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