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ldquo临门一脚rdquo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7-13 10:18:10   点击数: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40.html

  

  这几天,地球那头,特朗普与拜登为争夺美国总统宝座“大打出手”,连带“山姆大叔全家老少鸡飞狗跳”。

  而地球这头,国内也发生一件事,吸引无数吃瓜群众眼球。

  这件事,跟一家名为“蚂蚁”的集团公司有关。

  没错,就是马云手里那只“蚂蚁”。

  1

  先捋一捋事件经过。

  11月2日晚,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监管约谈。

  同日,银保监会和央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网贷必须与个人收入挂钩、单笔联合贷款中的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等规定,均剑指蚂蚁集团两款核心贷款产品——“花呗”与“借呗”。

  11月3日晚,上交所发布“关于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决定”。

  这离蚂蚁集团公布申购中签结果,仅仅过去1天。

  离蚂蚁集团原定正式上市,只差三天!

  接着,蚂蚁集团宣布暂停A+H股上市,向投资者发出致歉信。

  并公告,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将不计利息分两批退回。

  11月6日,蚂蚁集团发行人及联席主承销商启动退款程序,投资者认购的股份当日注销,前述资金将于11月9日退回。

  2

  原本据估算,若顺利上市,蚂蚁的市值将达到科创板整体容量的40%,超越国有大型银行,成为年内最大资本盛宴。

  偏偏IPO“临门一脚”,这件事暂时“黄了”。

  为什么?因为这只看起来很像银行的“蚂蚁”,虽然一直在做银行做的事,比如基于支付宝的“支付业务”、基于网商银行和客户资金历史沉淀的“吸收存款业务”、基于网商银行和花呗借呗的“发放贷款业务”等等,但“蚂蚁”并未同银行一样被纳入监管。

  如今,蚂蚁又想给自己披一件科技“外套”去上市,好处不单在于相比估值仅七八倍的金融公司,科技公司估值能达百倍,而且更不用受金融业非常明确的规则约束。

  可是,这样会出问题!

  更何况,蚂蚁的问题已“潜藏”不止一天两天!

  早在年1月,央行官员就曾与蚂蚁金服会面,讨论支付宝向社会大量低息借款,再高息借给用户,从中赚取利差的高杠杆。但直到今天,很多用花呗和借呗的人,仍“天真”地以为蚂蚁只不过赚点利息,并不解其中奥妙。

  什么是杠杆?这是指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

  什么是利差?这是指现货金融工具带来的收益,与该项投资融资成本之间的差额。

  好,我们来看看蚂蚁是怎么干的——

  假设,一个用户用借呗贷款10万元,1万个用户就是10亿元。由此,蚂蚁获得10亿元债权,把它当资产去融资,如果又换来10亿元,就能做第二轮放贷。如此无限重复融资换钱,俗话名曰“空手套白狼”。

  但实际操作时,用10亿元债权向银行抵押贷款,银行只会给7亿元。所以第二轮放贷,蚂蚁只有7亿元,第三轮只有4.9亿元。这样“游戏”很快会“玩完”。

  于是,蚂蚁使了另一招——资产证券化。

  据曾于年参与投资蚂蚁的同济大学MBA珍妮公开透露,那会儿还没花呗、借呗,当时的“阿里小贷”想拿10亿元债权换10亿元现金。为此,蚂蚁设计了分ABC三层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其中,A占70%,即7亿元,固定利率6.1%;B占25%,即2.5亿元,固定利率7.5%;C占5%,即0.5亿元。阿里把钱借给商家时,利率在18%以上。A分到6.1%,剩下近12%的利润留给C;同样,B也将7.5%以上的利润留给C。

  随后,C为B担保,B为A担保。万一贷款收不回,先亏C,再亏B,最安全是A。这么一来,A、B很快售完,换回9.5亿元现金,蚂蚁继续滚动放贷。

  请注意,蚂蚁金服的放贷主体是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两者注册资金合计仅38亿元。

  据重庆市前市长,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年公开披露,蚂蚁金服将30多亿元资本金,用两倍杠杆向银行贷款约60亿元,形成90亿元资本金。此时已问世的花呗、借呗,再通过资产证券化循环放贷,三年循环40次,造成30多亿元资本金发放多亿元贷款,杠杆率翻了一百倍。

  那么,高风险、高利润的C去哪儿了?原来,它被蚂蚁集团内部消化,也就是子公司互相买对方的C。

  问题是,买C用的钱都来自市场融资。因此,最终风险就被层层转嫁给理财产品投资者!

  3

  弄清了蚂蚁用高杠杆赚利差的“生意逻辑”,不难理解为何在传统金融界看来,花呗、借呗的本质是无任何抵押的次级消费贷。

  而蚂蚁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今年上半年针对小微经营者的信贷规模是亿元,仅占整个集团2.1万亿元贷款余额的20%。剩余高达80%的亿元,全部都是消费贷款。

  问题又一个接一个来了——个

  这么大的消费贷体量,没有抵押,仅凭过往的支付宝大数据,能保证安全吗?

  万一发生“黑天鹅”怎么办?

  毕竟蚂蚁一旦上市,盈利要求将越来越高,会不会为了业绩进一步提高用户信用额度?

  而支付宝旗下10亿用户,尤其收入不高的年轻人负债越来越多,会不会出现坏账,甚至引发危机?

  最关键的,招股说明书还显示,在上半年蚂蚁2.1万亿元信贷余额中,98%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放款或通过资产证券化出表,仅2%是蚂蚁自营贷款。

  大家想过没有,既然蚂蚁借出去的钱大部分来自银行,万一花呗、借呗“暴雷”,银行是不是首当其冲?!

  而银行的钱来自民众存款,是不是意味着为此“买单”的,将是你、我、他,还有她?!

  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有关部门不会对风险视而不见!

  所以,蚂蚁IPO“临门一脚”被紧急叫停!

  别忘了,天性逐利的资本没有道德!

  所以须要国家监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