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联合六部门明确发文强调:不得在近视矫正的服务中提到“治愈近视”“降低度数”等等误导孩子和家长的词汇。
治愈近视这个话题,几十年来从未停息过。
最早应该是贝茨疗法,之后就出现很多眼贴,负离子眼镜,稀晶石眼镜,贝茨增视仪等等。对于华夏之国来说,还有我们的国粹——中医疗法。
防治近视方面最负盛名的中药材,是「清肝明目」的决明子,和「祛风明目」的蛇胆。喝决明子茶,生吃蛇胆,是流传甚广的两大近视防治秘方。
贝茨疗法但是,最后无一例外,时间都会证明这些方法没什么卵用。
目前实证有效的能够减缓近视或者提升裸眼视力的方式只有三种:激光手术,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其余的所谓能够降低度数或者让近视自愈的方法,都是耍流氓。
01低浓度阿托品在新加坡、台湾等地区(国内是禁止药物),眼科医生会建议少儿近视患者平时滴入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作用于眼内的毒蕈碱神经受体,能减缓近视度数的增加,具体机制尚不太明确。
低浓度阿托品不过,阿托品的使用须遵循医嘱,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眩光症、畏光症等副作用。
0角膜塑形镜这种镜片是一种特殊逆几何设计的镜片,通过晚上配戴,可以达到提升白天裸眼视力的目的,而且也验证它确实有控制近视发展的的效果。
角膜塑形镜原理其原理是经过特别设计后的吻合矫形角膜接触镜,配戴在角膜上通过对角膜产生的持续性的按摩和压迫,以改变角膜表面的形态,降低眼屈光力。
局部角膜的可塑性逐渐增强产生形态上的记忆,摘下镜片后,角膜中心部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平的形态,角膜变平后,眼的焦距延长,就能使近视眼的入眼光线的焦点从眼底前方刚好移到视网膜上,从而达到矫治的目的。
角膜塑形镜的最佳矫正度数在近视-6.00D以下,规则散光度数低于-1.50D,不规则散光低于-1.00D,能够配合的患者(十岁以下佩戴者必须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和监督),针对单眼近视的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减少双眼像差,促进双眼单视功能。
角膜塑形镜现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因为其有几大优点是其他产品不能比拟的。
(1)无创伤,不对角膜造成损伤,无任何负面影响;
()可逆转,停止戴镜眼睛可恢复到原始状态;
(3)适合年龄广,一般8岁以上就可以验配,无性别要求;
(4)除降低近视度数外,还可遏制近视度数的加深;
(5)方便,角膜塑形镜只需晚间睡眠时配戴8-10小时,次日就可保持一整天视力的清晰,不耽误学习、生活和运动。
但在佩戴角膜塑形镜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以下几个并发症:
1、戴角膜塑形眼镜后有少数患者在早期(1个月内)出现角膜点状上皮剥脱,通常是因为镜片配戴过紧、过松、镜片对角膜中央压迫以及操作不当引起。
、个别眼由于镜片边缘出现线状破损,使角膜上皮产生三级损伤(擦伤),可用抗生素或在营养角膜上皮滴眼液并停戴10天后痊愈。
3、戴角膜塑形眼镜早期的塑形中,部分中度近视患者出现不规则散光,主要是因为镜片偏位或镜片基弧和稳定弧的配适不良引起。通过适当加大镜片直径或减少基弧等方法可以消除和改善这一现象。
4、在配戴角膜塑形眼镜早期的塑形中出现视力波动、重影眩光、角膜地形图偏中心改变、中度近视患者出现不规则散光或镜片偏位等。发生原因是镜片直径相对偏小、镜片基弧接触角膜的面积偏大、镜片稳定弧偏松等。
5、出现角膜上皮染色阳性,表现为散在的点状染色,多数无任何刺激症状,少数有畏光、刺痛等症状。主要是因为镜片配戴过紧、过松、镜片对角膜中央压迫以及操作不当引起,可能造成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发生与配戴前患者适应症的选择、验配时荧光素染色的评估经验、以及配戴者的操作能力和护理镜片的能力等有较大的关系。
看完这些并发症就会发现,大多数并发症都是由于佩戴不当或者是验配医师个人能力相关。
只要科学规范验配角膜塑形镜,定期复查,给予配戴者正确的专业指导,规范护理镜片,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有效的矫治青少年近视的非手术方法,同时也是安全的医疗器械产品。
03近视手术眼眼目前摘掉眼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近视眼手术,这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方式。
近视眼手术实际原理就是在眼睛上做了一个比较小的不用摘下的隐形眼镜,不过但凡是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尽管目前的医学技术已经逐步贴近零风险。
进行近视激光手术必须要先满足以下条件。
在年龄18周岁-50岁之间。视力一两年内都比较稳定。通过眼科检查没有不合适手术的病症(青光眼糖尿病圆锥角膜自身免疫疾病等)。度数要求:按国家和国际标准激光手术适用于75度-度的近视。一般超高度的首选眼内晶体植入术。具体情况还要结合实际的术前检查或者是角膜情况而定。以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几类近视治疗手术,但是并不意味着技术先进,费用高就一定是更好的选择,在作出选择前,必须要做一个术前检查,听从医生建议以确定自己更适合哪一类手术。
最后在强调一遍:阿托品,角膜塑形镜,近视手术。除了这三种以外,那些宣称能够治愈近视,降低度数的手法都要慎重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