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咏川
女,副主任医师,教授
医院眼科讲师,临床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委员。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年获医学学士学位,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年至今就医院眼科。年~年攻读眼科学博士学位。擅长斜视,弱视,小儿眼科及白内障的诊治,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
斜视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斜视有很多种,一般分为内外斜视与垂直斜视。较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斜白眼"。
斜视的危害大
1、外观异常影响心理健康,并且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
2、视觉功能受到损害,引发弱视,许多专业会受到限制。
3、影响全身骨骼发育畸形。
弱视
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者称为弱视。目前,我国弱视标准为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差≥2行。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
白内障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本病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白内障
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后天性白内障
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③外伤性白内障。④代谢性白内障。⑤放射性白内障。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