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冯小刚总在愤怒,就好像一个更年期特别漫长的人,一直过不去。
或许是真的生气,或许没我们想象中那么气,比如今天,他先预告了要开骂王健林。
真发火是不会先发广告哒:“你们都起开点哈,我要生气了啊!我要生气了啊!”发预告就是让人艾特王思聪:冯小刚要刚你爸呢!快上网,别只顾和豆得儿逛街了!
这个骂王健林的公开信还嵌入了电影的植入。
太长就不贴了,扼要解释一下,有位叫叶宁的原万达副总,跳槽到华谊担任电影公司总经理,带走了一批项目,王健林很不爽。
今年夏天,郑钧执导的《摇滚藏獒》是华谊出品的,首映当天北京万达院线没有给这部电影排片,郑钧和华谊都很气。
《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可以从这几张图看一下。
分别是星美、中影和万达的排片比,前两者潘金莲的排片是百分之四十多,万达是百分之十几。会有同学说凭什么冯小刚就得排片占大头呢?是啊,凭什么呢?就凭他不是已经习惯占大头了么?
万达在全国五大院线中排名第一,大概占总票房的15%,失去这块收入导演肯定急,王健林是商人,按说商人最终目的还是挣钱,他压缩排片的只能是不会对院线收入影响太大的电影,所以王思聪这么回应冯小刚。
转念一想,票房这点钱王健林未必真看在眼里,他为了出叶宁被挖走这口气,没准就任性了,就不要潘金莲的票房了怎么着?
冯小刚微博下面全是骂他挤占外国片排片的,王思聪微博评论支持他的就很多。王中磊看冯小刚这吵嘴要输给后生,也来助攻了。
王中磊这中正平和的叔叔口气是不是看官的感受要好一些?就是可惜叶宁了,王健林和华谊都很看重的人才,事件的导火索在冯小刚嘴里成了变节的“小墙皮”,这以后还怎么相见?
陆川表示很羡慕冯导,这排片已经不少了,多少算多啊!
他顺带称赞了宣发团队,其实冯导就顶一个宣传团队,每次都自己想点,找点,做热度,但他的宣传方法也比较单一,就是:愤怒。我们梳理一下他的愤怒史。
对象:纸媒;手法:打上门,当面骂
年七月、八月,《科学时报》分两次刊登了批评冯氏贺岁片的专题《冯小刚“没完没了”》和《冯小刚“没完没了”》,编辑叫袁始人,作者叫于扬。冯小刚亲自登门算账,这是当时的报道。
“8月23日,冯小刚亲赴该报编辑部对话。23日中午12时,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西直门饭店的该报编辑部,得知冯小刚已经来过又离开了。据两位现场目击的编辑说:冯小刚大约上午11时到,进去就问“于扬是谁,你们把于扬叫来”,编辑说没于扬这个人,他又要找责任编辑,回答也不在;冯小刚说,你们编辑小心点别牙掉了还没地方喊冤去。最后他还说让袁始人和于扬“出门要小心点,免得挨揍”,然后扬长而去。
下午1时,回到办公室的袁始人接到了冯小刚的电话。记者目击了这一切,他们的对话内容主要有几个部分:第一,冯小刚要求袁始人提供于扬的电话,袁拒绝,冯小刚说,那一切责任由你袁始人来负;第二,冯小刚说他的片子还没有出来,你怎么说是劣质盒饭?污蔑。他有万观众,“如果影响票房收入,这一切责任由你们来负!”第三,袁始人希望冯小刚写批驳文章,他们负责登出来,冯小刚首先说他不会写,然后说他看不起该报。”
《没完没了》是年12月上映的,批评距离还有几个月按说对票房影响不大,但那时京城就没几家报纸,报纸还是能够引导舆论的,冯小刚也没有掩饰自己是为了票房而急眼。
年,王长田的光线传媒办过一张娱乐报纸叫《明星bigstar》,他们刊登过一次明星居住地图,在《天下无贼》的采访上,冯小刚发现有个记者是这家报纸的,突然就怒了,下面是视频。
这个视频不太完整,大概对话内容是冯小刚说有个神经病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找到他家,他们是个混蛋报纸,记者就怼他说:说明我们报纸有发行量。冯小刚说信不信我抽你。
中间还夹杂着王中磊劝架,其他媒体提问,冯小刚一边说以后绝不接受《明星bigstar》的采访,一边和其他记者说话。
这家报纸的主编陈砺志有过回应。
陈砺志说:“我们9月份的报道只是做了一个楼盘,其中有社区的一些情况,包括位置、价格等等,根本就没有提到冯小刚的家庭住址。特别是今天有些媒体在报道中说我们‘公布冯小刚家庭住址’,我们觉得这么报道很不客观,如果说我公布家庭住址,那应该是把几楼几门几号都写清楚了才算啊。”
对于那个影迷的事情,陈砺志表示,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根据我所知道的大概是半个月之前,也并没有像冯小刚所说的天天守在他们家门前,天天纠缠,而是很快就被请走了。这件事冯小刚工作室的人都知道。我们没有想到冯小刚会说出这样的话,王中磊在事情发生当天晚上还给我们老总打电话说这件事情,他说‘冯小刚就是这个脾气’。”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很早以前的事冯小刚在新片发布会上重提是有用心的,他的怒气也是应景的,表演性的,善于观察的同学可以看看这个视频,到底是真情流露还是最佳男主角呢?
《天下无贼》上映同期,北京媒体接到通知,暂停对这部电影的报道,大家都揣测和冯小刚骂记者有关系,但即使没了媒体报道,《天下无贼》也刷新了冯小刚票房记录,这么看其实很混沌,冯小刚骂记者到底是帮了忙,还是电影品质决定一切,变成了一个说不清的事。
对象:观众;手法:炮轰
紧接着《天下无贼》的《夜宴》,是冯小刚转型“大片”的作品,虽说是和喜剧毫不沾边的严肃古装电影,男主角还是找了老搭档葛优。结果在广州点映的时候,媒体场的观众表示看到葛大爷就想笑,更有人总结出“七次笑场”的数字,写进了标题里。
冯小刚逮住话头马上回击,再跑宣传的下一站直接回应说笑场是有人“存心找笑”。讽刺媒体别有用心,不写观众的鼓掌,只写笑场。
这是当时的媒体报道原文:
有些笑声在冯小刚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广州点映多家媒体,笑场的不过二三十人,但请摸着良心说点映后没有观众鼓掌吗?可这个情况没有人写。你自己不尊重自己,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你是存心找笑。”
对象:同行,行业;手法:贬低
宣传《集结号》期间,原本喜欢呛媒体呛记者的冯小刚转而开始对同行开炮了。那时候颇有情怀的《集结号》和商业片《投名状》撞了档期,而前者因为没有明星阵容故事也不够娱乐性,声势似乎不如后者。冯小刚就在宣传中说了金句——“90%的影视剧不说人话”。
网易当时的报道特意将陈可辛和冯小刚宣传期的表现放在一篇稿子里做了对比,说冯小刚的谈话比起陈可辛解读自己的片花来,“显然要精彩一些”。
《投名状》曝光了6分钟的最新片花,片花显示出李连杰在片中三兄弟中是戏份最重的,导演陈可辛也将李连杰当作卖点,他透露李连杰的哭戏在三个男人哭戏中最动人。
相比之下冯小刚谈话显然要“精彩”些。不但自嘲自己是最庸俗的导演,还直言“90%的影视作品不说人话”。他解释道:“很多编剧平常语言都很鲜活,但是往电脑前面一坐,一变成文字马上就不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了。电影这个东西,就是要跟观众贴得比较近,你电影里头人物说的台词比较鲜活,比较真切的话,观众就不会产生隔阂。”
这次说90%的同行,还算有所保留,《唐山大地震》的宣传期,冯小刚去凤凰卫视上了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直接在节目里谈起了自己的退休计划。他说拍电影太累了,需要不要脸,厚脸皮,和华谊还有五部电影的合约在身,拍完这五部就要退出,“早点脱离这个婊子行业”。
对面的许戈辉一脸的生无可恋。
看文字版,他似乎也是在替同行发声?
冯小刚在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采访时,爆出“婊子论”一说,让媒体惊讶不已。冯小刚说:“比如说我拍这电影,好多演员跟着我干呢,我拍一弄成这样,可能很多人为了报复我,同时也就把我们演戏的演员报复了,就是我觉得,哎,你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你就忍一忍吧,你就当自己就是一婊子吧,你就早点脱离这婊子的行业,这也是我想我对拍电影感觉到厌烦的一个原因。”他称自己再拍5部电影就休息,脱离“这婊子”的行业。他说,当年那叫“文艺界”,多受尊重,而今转叫“娱乐圈”,其实挺烂的,谁还当回事。
但是说来说去,主旨还是诉说自己的委屈,把自己的遭遇上升到整个行业,临了下结论是行业的人都是在“当婊子”,娱乐圈很烂,没人当回事。
这一年年底冯小刚还有一部《非诚勿扰2》上映,这时候有了微博了,终于不用再依托记者和媒体传话。他这次依然是替演员们仗义执言,矛头对准的是CCTV6电影频道,说为了配合对方播出,放完电影还要录制一台不着四六内容乏味的节目,令人生厌。
当然掐记者的规定动作也没有少。《非诚勿扰2》当时上映和《让子弹飞》撞期,一个新华社记者周宁连发了两条稿件,把二者并列,实际内容都是声讨《非常勿扰2》的广告植入,一篇说他是“没心没肺”,一篇说他“为房子为地忽悠观众”。
冯小刚在一个小时内连续更新五条微博,说对方是“无端揣测和恶毒诽谤”,解释了自己的植入广告都因为剧情需要而出现,没有硬性插入,没有一句商家的广告词。
还指责对方拿姜文的电影出来对比是挑拨离间。
年《一九四二》上映又和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撞了,后者的口碑爆棚,但是在IMAX厅只上映了一星期就下档了。当时媒体普遍报道的口径是因为华谊和IMAX公司之间有排他协议,所以《少年派》要给《一九四二》让路。
冯小刚到广州跑路演的时候就“有备而来”的“主动说起了题外话”。
他说这是IMAX公司的阴谋论,是他们一手策划的营销策略。
后来网友说电影不如《少年派》好看,他又炮轰观众说不喜欢可以不看,看了是“脏了我的电影”。
对象:影评人;手法:连发微博
《私人订制》是年12月19日上映的,这七篇微博是十天之后发的,这个时间再发对票房已经没有太多助益,所以这七篇可以看作是冯小刚的真愤怒,
《私人订制》票房有七亿,不算惊人但也完成任务了。他气的主要是口碑不佳,豆瓣评分5.6,和《夜宴》一样,基本是他电影的最低分。
别说这么单一的手法至少让冯小刚本人的标签非常牢固,只是没有数据可以统计对他的电影有没有帮助,有多大帮助。
冯小刚这些年让大家记忆深刻的特点就是易怒,他总是板着脸,表情纹丝不动,上次他和李安在清华做直播,能看出他有些紧张,但脸上的纹路还是呆滞的。
但我记得以前他不是这样的,以前他有很多裂着大嘴叉子大笑的图。
当然只有身边人才知道真实的他是什么表情和什么心情。我读者群里有人说:一到上映期冯小刚就出来social一下,所以他这种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上映期社交”。
平时自个儿玩,和朋友们玩,电影上映有需要了就和你们玩一下。
这种方式曾经管用过,不然他也不会落下小钢炮这个外号,现在为什么不管用了呢?或者说眼球是吸引到了,但评价基本是负面的,没人再说他耿直,只是觉得烦,凭什么听你嘚不嘚地教育我们?
冯小刚也不是只在宣传期才愤怒的,他愤怒的点挺多的,因为太多大家就笼统地全当作炒作,比如说有一次他在微博抨击吊丝这个词是自贱,史玉柱转发并且上线了一款吊丝网游,大家就有点明白冯小刚不是白白愤怒的。
但不管怎样,开炮这种模式已经过时了,从思想到行为。
生于五、六十年代这批人开始进入了老年,就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一样,世界不再是他们的,话语权也不再是他们,曾经掌握着权力的他们看着权力如手中流沙一样滑落,会心慌会失落会不屑。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说这话的人从来不会这么想,他们只会觉得世界永远是我们的,我不给你,你不能抢。上一代人永远看不起下一代人,而下一代人根本不需要你看得起,不在乎就是最大的蔑视了。
社会的评价体系也要求老人应该八风不动,应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不应该是小钢炮,年纪小的钢炮才有趣,才会被体谅,新一代小钢炮应该是王思聪这个年纪的人接棒了。
有一些人年纪大了会反过来向年轻人学习,或者认命做个安静的老人,还有一部分人既不妥协也不甘心,于是变成了年轻人眼里的笑话。再过十年、二十年,年轻人也会老,会不会也和年轻人互相看不起呢?希望不会吧。
慷慨的人不会老哒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