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4/9/18 11:50:46 点击数: 次
医院儿童康复门诊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发育问题前来咨询和就诊。我们可以观察到其中不少孩子是踮着脚走路、踮着脚跑的。通过医生仔细的问诊,发现这些儿童中绝大部分除了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社会交往障碍、多动、认知发展不平衡、智力低下、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以外,同时还伴随有触觉敏感、身体协调性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踮着脚走路、踮着脚跑等感觉统合方面的问题。家长们为此感到疑惑,经常会问医生: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踮着脚走路、踮着脚跑呢?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号其实孩子踮着脚走路、踮着脚跑、身体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现象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所致。那究竟什么是“感觉统合”呢?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即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我们能认识周围环境及自身的需要,并作出适应环境的反应的能力。而“感觉统合失调”则是因为各种先天的或者后天的因素,导致了感觉(视、听、触、嗅、味、身体、平衡)输入不能被大脑进行组合、处理,从而由大脑发出指令,使整个机体和谐地、有效地运作。通常感统失调的孩子,会有以下这些现象:好动而很难安定下来:好动不安不见得都是感统失调,周围的环境或者大人的误导也可能产生此种现象。但如果所有可能的因素一一过滤后仍然找不出原因时,感统失调通常是好动的最主要原因。动作不灵活:运动发展不良的幼儿,动作大多不灵活。这些孩子在学习折纸和使用剪刀方面特别困难,甚至于不会翻筋斗,跳高能力也比较差,不敢玩秋千、走平衡台。语言发展迟钝:语言的发展包括发音技巧、词汇的认知及语言相关逻辑的使用习惯等属于比较知性的层次。不过发音牵涉听觉的辨识能力,唇,舌,声带的使用技巧,词汇的认知更必须靠视、听、嗅、味、触的综合作用;感觉统合不佳经常会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讨厌被触摸:平常的身体接触都受不了的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将严重受阻。比如说洗头发、洗澡、抓痒、剪指甲或者换衣服都会反抗,这种情形会引发注意力不集中、耐心不足等现象。通常来说触觉过于敏感或者过于迟钝都有可能造成感统失调,所以孩子如果显得笨手笨脚、懒惰、涣散都得小心观察。极端或者异常的害怕:孩子由于缺乏经验而害怕是很平常的。比如说对某种虫类或动物特别害怕,也许只是幼年经验或情绪发泄而产生的,不用特别担心。但是如果是同龄孩子很容易做到的,而你的孩子却极为害怕尝试时就需要加以观察了。例如:讨厌摇晃、无法顺利下楼梯、怕旋转木马等等。如果还有重心不稳、情绪特别不安定、身体不灵活等现象,就明显是感统失调的症状了。反应迟钝:孩子有时候身体固然还算灵活,但对高度的恐惧迟钝、转圈圈根本不会晕、对痛的感觉也较少、甚至有自虐的现象的,可能也是脑神经中枢感统不良的原因。反应太极端或者反应不良是事物的两面性,对某件事情反应太极端或者太迟钝都应该加以观察。学习困难:孩子认字有困难,可能是司掌阅读功能的视觉不成熟所致;无法写字,有可能是大小肌肉发育不良或者手眼协调不良的症候;眼球运转困难,也会造成注意力分散及耐心不足等等。感觉统合的训练不直接重复教学、强化学习,而是避开教学、避开学习,先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困难、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迟缓、人际淡漠的原因。在一般情况下,儿童出现了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佳时,家长会指责、批评,孩子从心理上就感到害怕、紧张、焦虑,这种心情抑制了他再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习无积极性,导致儿童成绩更差,更遭到成人的指责或者批评,如此形成恶循环。感觉统合训练则是把这种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让儿童可以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来玩、来学习,促进了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反应,帮助他的感觉运动功能向正常方向发展。家长的积极配合,孩子的积极参与,二者合一是感统训练成功的关键。随着孩子身体的成长,辅以专业的感统训练,可以共同促进孩子脑力的发展。(医院儿童康复部陈军)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