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算只是路边的一朵野花,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在画家眼中,它就是一幅画;在农民眼中,它就是没用的杂草;在小孩子眼里,它就是一朵漂亮的花……
同理,对于一则寓言故事,有人深受启发,备受鼓舞,而有的人,则心怀不轨,总想鸡蛋里挑骨头。正如,著名诗人席慕蓉,她建议将《愚公移山》移出课本,理由是:故事太可怕了。
大众眼里的《愚公移山》,非常正能量。
《愚公移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将近90岁的名叫愚公的老头,他家对面有太行和王屋2座大山,阻碍了一家人的出行,每次外出回家都得绕道而行,颇费时日,为此,愚公就决定将大山移走。
说干就干,愚公带上工具,带上3个儿孙,开始去挖山了,每挖出一担土石,就让儿孙挑到渤海边倒掉。有一天,一位智者,就嘲笑愚公:你太蠢了,凭你那所剩无几的力气,根本不能毁山一毛。
愚公听了这话,也不生气,反而嘲笑这个智者:你太固执了,虽然我老了,但我有无穷无尽的子子孙孙啊,况且山又不会长高,总有挖完的那一天。愚公这话,恰巧被天神听见,天神就向玉帝汇报了此事。
玉帝听说了这件事后,就被愚公那不屈不饶的精神给打动了,于是就派了2位神仙下凡,把那两座大山给移走了,这就是寓言的全部内容了。
这则寓言故事,目的很纯粹,就是要告诉人们:做事情就要有不屈不饶的精神,只有功夫用得深,铁杵才能磨成绣花针。这怎么看,都是一个励志的正能量的故事,可是著名诗人席慕蓉,为何觉得可怕?
席慕蓉眼里的《愚公移山》,为何可怕?
在南开大学演讲时,主讲人席慕蓉说:《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太可怕了,一定要移出课本。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著名诗人席慕蓉,觉得《愚公移山》太可怕了呢?她给出了以下2点理由。
第一,关系到环保问题,移山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被改变,而不是去拼尽全力去改变自然、破坏自然,这样做的后果大家有目共睹,比如温室效应、比如环境污染等等。
第二,就是要转换思维,愚公明明知道移山有多么困难,偏偏要用“无穷尽的子子孙孙“来做赌注,要是觉得绕路回家太麻烦,搬家就好了,为何非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移山?这不是蠢吗?
那么以上2点,会对学生造成什么危害呢?席慕蓉说了:要是学生效仿了愚公,就会破坏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死脑筋“,做事不懂得变通,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基于以上这2点,席慕蓉才会觉得《愚公移山》太可怕了。这样说似乎合情合理,但不符合实际,毕竟《愚公移山》只是个寓言故事,只是想让人们明白:要有不屈不饶的精神。
再说了,现在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思考能力,就算学生分不清好坏对错,那不还有家长引导吗!这样看来,席慕蓉的担心,似乎没啥必要。既如此,她为何这样做?不知道,也许为了博眼球吧?
人生智慧
独立思考能力,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同一件事,有人说对,有人说错,那么你该相信谁,到底谁对谁错,真相到底是什么?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