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麓周评3月3日点评文章谁抢走孩子们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11-17 14:26:22   点击数:
 

本期点评文章《谁抢走孩子们的时光》

作者

李云斌主持人

郭增宏

一、引子

赭麓文学是一文学自媒体平台,为爱好者搭建文学梦的桥梁。此次点评文章《谁抢走孩子们的时光》。

原文链接:赭麓文学.随笔

李云斌:谁抢走孩子们的快乐时光(阅读原文,动动手,戳戳我啊!)

一份迟来的文化大餐

郭增宏

写在前面的话:年3月21日由我主持了当晚8时到9时的周评活动。根据江锐总编的提议,遴选为李云斌老师的随笔《谁抢走孩子们的时光》为范文,可能是作品主题比较“热门”,也可能是作为家长的老师们身同感受,故对范文创作本身讨论偏少,而对教育问题讨论的分量偏重,似乎方向有些偏移,话语有些“走题”,故本人没有及时整理成文。通过这一段沉淀,并仔细“咀嚼”反复思考,感到讨论中并无涉及敏感话题或发表出格的言语,有些只是对问题根源做了些许分析,对此应该抱有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正如开心契合老师所言:“如果偏离,说明选文也偏离了!直言不讳!”宣政国老师说:“能引发这样热烈的讨论,不管形式如何,说明文章某种意义上已经成功了”。睢爱春老师所讲:“这是社会热点,能有自己独到见解不容易”等等。所以我鼓起勇气加班整理,把这份迟到的文化大餐献给大家,敬请指教拍砖!

郭增宏(主持人):

各位老师大家好:本次周评主要日程安排为:

一、主持人简谈选文初衷和读文感受。

二、李云斌老师简谈创作初衷与体会。

三、所有参加老师发言讨论(注意把握发言时间间隔)。

四、江锐总编简要总结。

五、李云斌老师简言感谢词。

六、主持人简要结语。

1、郭增宏:

各位老师晚上好!十分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挤时间参加这次周评活动。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容我代江锐简要谈一下为何要选择云斌老师的散文随笔《谁抢走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以下简称《时光》)做为范文,大体理了一下,理由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题目开门见山吸引人。一个“谁”字,直接切入立竿见影,把读者的眼球引了过来,使人不得不往下阅读。

二、问题热门吸引人。《时光》提出的孩子教育问题,是长期以来上一直被社会诟病的问题。对于孩子课余时间参加补习班、兴趣班、培训班,造成严重的负面因素,无论孩子家长、学校老师等都心知肚明,政府也出台很多规定,下发很多通知,试图遏制这种现象,但效果不尽人如意。到底根源在哪里?症结在哪里?《时光》恰好其时,自然会引起共鸣。

三、作品阐释全面吸引人。《时光》从“孙子”的感受、自己的感受、家长的感受到老师的感受,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细腻找原因、认真查症结、深刻做分析,比较完整的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思路建议。

基于以上三点,故将《时光》作为此次周评的“范文”。请各位老师,以其更加敏锐的视野、更加宽阔的心境、更加实际的感受,敞开心境展开讨论!

2、李云斌(作者):

我的写作初衷:这篇随笔缘于家长的焦虑,孩子的无奈。目睹很多家长从学校门前接着孩子匆匆赶往补习班兴趣班,假期和双休日唯恐别人家的孩子去补习班兴趣班上课,自己孩子因玩耍而落后,只要孩子坐在课堂里,无论效果如何,家长都是放心的,众位家长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仍然是孩子教育,一切都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心里感受,关心孩子是否快乐。社会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网上辅导班应运而生,广告铺天盖地,成为又一种社会“公害”,非常不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提出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整顿措施。家长盲目攀比、盲目跟风,校外辅导机构的大肆宣传唯利是图等是抢走孩子们快乐时光的主要原因。人微言轻,作为一位从事过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深深感觉到,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畸形教育,是对学生“减负”的极大讽刺,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严重摧残。写此文目的引起部分人反思,重视让孩子们在快乐环境中成长。

3、桃源人:

李老师抓住社会热点问题,从现象入手,“天真的孩子们,学校放假本应像一群离巢的小鸟快乐地飞向属于他们的自由翱翔的天空,洒脱无羁,可是沉重学习负担绑架了他们,他们失去了自由飞翔的时间和空间,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童年的快乐时光。"这一段充满遐想和诗意般的语言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使读者不感到在说教而在陶醉。接着层层深入分析家长利用假期给孩子补文化课和上兴趣班的原因:这些家长大多是70后或80后,他们上学时大学还没有扩招,能上大学的属于佼佼者,他们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亲身体会到职场中不但论资排辈,学历更成了敲门砖,无学历无职称工资收入差一大截,晋职受影响,深感学历职称的重要,不愿让孩子重蹈覆辙,学习必须从娃娃抓起,把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原因追根溯源,说得非常透彻。接着以从教40余年的教育经验和感悟深入说下去:文化课,兴趣学习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全部,还有诸多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面对挫折不气馁,为将来走向社会储备必要的生存技能等等。可现实教育状况是围着高考指挥棒在转,考什么,学什么。这也是课外补习丶兴趣班热度不减的重要因素之所在。不输在起跑线上,要舍得超前投资。孩子不上补课班,在家放任自流,邻居家孩子在某某处补课,有攀比从众的思想,也有的是迫于无奈,经济条件不好,节衣缩食也要上。我孙子上初二,主课除语文都在授课老师家里吃小灶。问他,他说成绩好的都在吃小灶。你说的在职教师不搞有偿家教,巧立明目还杜绝不了,家长主动找上门,成绩差的还不要呢。教育辅导机构的广告都打到春晚上了。某辅导还和冬奥会挂上了钩。李老师的观点很正确,可现实很残酷。高考制度不改革,课外补习班、兴趣班不会停息的,有需求就有市场。

4、卢金玲:

李云斌老师的文章,在赭麓平台很多,大多数是纪实体的文章,有感于生活内容。从我们熟悉的描写校园生活的,还有描写过去日子的一系列文章,都能唤起我们曾经的记忆。

这篇有感于孩子们受重于课外补习的文章,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非功过,也是个难解的课题。

李云斌老师可能是出于教师的责任感,提出了一些对于孩子们无法快乐地享受童年的看法。

但是,这是个社会问题,不能简单地否认,毕竟,把孩子送到补

5、小羊羔:

李云斌老师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推出文章34篇,是一位勤奋的写作者,并且每篇都很有质量,他的文章朴实,不虚伪,接地气,感情饱满,生活气息浓厚。《谁抢走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一文,从一开始描述孙子找不到玩伴,引出话题,循序渐进。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还有例证,最后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文章结构严谨,是典型的议论文。李老师从教多年,对教育工作很有经验,本文针对社会普遍现象,讨论热点,很有现实意义。

就文章讨论话题,我顺便说说我的意见,我认为孩子学好文化课就够了,至于爱好及兴趣,家长只是因人而异,适当引导就是了,不要过多增加孩子的负担。孩子一味地学习也不好,过于贪玩也不好,凡事都要有度。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也不一样,管理方法要因人而异,家长也要仔细钻研。做一名好学生不容易,做好家长也很不容易,都要且行且学习。

6、朱启莲:

评李云斌老师的《谁抢走了孩子们的快乐时光》

许多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被迫在兴趣班和各种补习班间奔走,耗费时间、精力和经济。不仅孩子被剥夺了“自由”家长也疲于奔波。李老师抓住了社会这个热点问题,就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层层分析,从现象入手,层层深入,分析原因,从而得出后果。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尽管许多人呼吁孩子的自由被强迫剥夺有诸多危害性,但课外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热度依然高涨不减,其原因有三,首先:家长的意愿,也有相互攀比的虚荣,捏造一个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借口。

其次,有的家长忙自己的工作、生活或应酬,自己无暇顾及,花点钱就把孩子推给补习班,至于孩子能学什么或有什么不利的影响一概不问。只要孩子有个去处,有人看管着就行。

最后就是一些不良机构的推波助澜,虚夸、胡吹,为了功利违背教育规律的商业炒作,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让的错误的理念”植入许多情家长的头脑。

李老师选裁好,立意高,并能就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剥茧抽丝,就弊端进行层层分分析,学霸从来就不是从补习班里走出来的,不能剥夺孩子的快乐时光,还孩子们自由,让天性回归!

事例真实,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流畅自然,一篇很好的杂文!

7、思无邪:

现在的教育,是一个病态的教育。作为一个在小学、中学以及成人学校都干过的人来说,对现在教育无话可说。教育成了家庭资源无限投资的无底洞!是住房、医疗、教育新三座大山之一,要想改变不是我们老百姓发几句牢骚就能解决的。

8、张祥贵:

孩子的快乐时光被无形的精神束缚住,是中华文化的欠缺,还是大人们的私欲面子占据了孩子们快乐时光?是教育部门的压力大?平时都很难教育好,难道靠几天所谓的特尖班,加强班就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情趣?就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值得回味深思的问题,就连慈禧太后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9、东香人: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李老师的《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之文,一下子将人引入思考之中。开头切入巧妙,吸人眼球:在阳光明媚的春节前一天上午,本正是孩子们满世界疯玩的快乐时光,可两年级的孙子下楼玩耍却很快就满脸沮丧地回来了,何也?引人入胜,谁抢走了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于自然中就这样在悬念中引出。中间层层推进,事实说话:由所见所闻,到所思所议,围绕孩子们上的各类课外补课班说起,指出偷走孩子们快乐时光的元凶,揭示出这背后是如何对待教育孩子的社会大问题。结尾明确观点,提出呼吁:立足自己积年的教育经验,鲜明地给出“学霸肯定不是从辅导班补习出来的”结论,最后落脚于“不要把‘宝’押在补习兴趣班里,合理安排时间,还孩子快乐时光”之呼声。文提出了是“什么”的大问题,少了点“为什么”的深原因。但不失为一篇社会热点议论上佳之作,欣赏了。

10、小悠: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一方面强烈呼吁减负,另一方面家长拼命的给孩子们报各种复习班,辅导班,生怕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们忙的没有休息的时间,没有周末,非常疲惫,疲于应付。李老师的文章道出了社会现实,读来令人五味杂陈!家长也是为了尽心!但不知道这个尽心能不能真正的起到尽心的作用。

11、开心契合:

各位家人老师文友们,大家晚上好!我今晚的交流稍微有点长,为便于大家浏览,特分几段来谈:

(一)反复品读了李云斌老师的作品《谁抢走了孩子们的快乐时光》。首先感觉不愧是获得一等奖的优秀作家。文笔流畅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正气凛然。其次是为李老师的文章题目点赞!它会很自然地让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读者陷入沉思。李老师提出了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它直击社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