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未满月宝宝险失明眼球扎针保视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10-18 15:45:10   点击数:
 

出生仅26天的梦梦(化名)在安医大四附院接受了她人生的第一次手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双眼玻璃体腔注药(抗新生血管药物)术。看着术后恢复健康的梦梦,父母是又庆幸又后怕,如果不是医生反复强调在宝宝第四医院进行眼底筛查,梦梦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医生眼球上“扎针”保住孩子视力原来梦梦是一个早产宝宝,在妈妈孕4周时候就迫不及待出来了。梦梦得的是早产儿常见的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是一种发病急剧,发展迅速,可快速导致婴儿永久性致盲的眼病,需要尽快做手术治疗。早产宝宝的眼球只有鹌鹑蛋大小,在这样微小的眼球上进行手术,既要把宝宝的眼球固定好,避免伤及晶状体和视网膜,又要对宝宝实施全身麻醉,这不仅要求主刀医生有精湛的技术,还需要眼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多科室医生的默契配合,据了解,目前省内仅有不到5家医院有治疗能力。时间紧急,安医大四附院新生儿眼筛中心迅速开启绿色通道,眼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全力配合,梦梦一路绿灯完成了住院、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

资料图片

在梦梦入院的第2天,该中心负责人龚健杨主刀在梦梦的双眼眼球上“扎针”行双眼玻璃体腔注药(抗新生血管药物)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梦梦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发热,第三天爸爸妈妈高兴地把梦梦接回了家。经过2周的复查,梦梦的眼睛明显好转,失明的风险已经被降到无限小。

疾病分类

早产儿视网膜疾病的发生部位分为个区:

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

2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

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区。早期病变越靠后,进展的危险性越大。

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5期:

Ⅰ期:约发生在矫正胎龄4周,视网膜后极部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出现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Ⅱ期:平均发生于矫正胎龄5周(2~40周),白色分界线进一步变宽且增高,形成高于视网膜表面的嵴样隆起。Ⅲ期:平均发生于矫正胎龄6周(2~4周),隆起的嵴上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增殖。Ⅳ期:纤维血管增殖引起部分视网膜脱离,Ⅳ期又分为Ⅳa和Ⅳb,Ⅳa就是视网膜脱离没有累及黄斑区域,Ⅳb是说明视网膜脱离已经累及黄斑区域。Ⅴ期:大约在出生后10周,视网膜全部脱离。病变晚期前房变浅或消失,可继发青光眼、角膜变性、眼球萎缩等。

主要病因

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正常视网膜血管约在胚胎6周发育到鼻侧边缘,40周时达到颞侧缘,若胎儿过早出生,很可能会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氧疗:高浓度氧可使视网膜血管收缩,引起视网膜缺氧,诱导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吸氧时间越长,越易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使用辅助呼吸及机械通气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基因及种族:有些早产儿即使不吸氧也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些即使吸氧时间较长也没有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有个体差异,可能与基因有关。

典型症状

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有分界线。视网膜外纤维血管增生、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或白瞳症,有时为双眼发病。在附加病变中可见视网膜后极部和(或)虹膜血管扩张迁曲。即使使用散瞳剂,瞳孔也不易散大。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可出现视力下降、弱视、近视、斜视、黄斑牵拉、玻璃体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或视网膜脱离。

需要做的检查

间接眼底镜检查:一般用屈光度25D或28D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前进行充分扩瞳,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巩膜压迫器以观察极周边视网膜情况。数码相机检查:进行充分扩瞳,麻醉以及开睑后,挤适量凝胶在数码摄像机镜头上,与眼球充分吻合。对视网膜的正中位、上、下、左、右进行摄像。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将增益调整至最大,应用8点位检查法对玻璃体进行全面检查。然后衰减增益至正常范围,观察病变形态改变。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吸氧史(非必需)。病变早期在视网膜的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是早期典型早产儿视网膜病临床特征。分界处增生性嵴形病变,视网膜血管走行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晚期晶体后纤维增殖改变,应考虑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药物治疗

视网膜病变过程中,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第一阶段高氧抑制VEGF增加,影响视网膜正常血管化,第二阶段视网膜血管的缺氧又使VEGF上调,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给药方法一般为玻璃体腔注射,可有效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可使已生成的新生血管退化,减轻视网膜血管的扩张。目前,已批准4种抗VEGF抗体药物可以临床使用,包括贝伐单抗、兰尼单抗、哌格太尼钠、阿柏西普。

手术治疗

巩膜环扎术:可以解除视网膜牵引,促进视网膜复位,阻止病变进展至5期。对于4期以及能看清眼底的5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玻璃体切除术:巩膜环扎术失败以及5期患儿。一方面解除视网膜的黏连和牵引,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另一方面,减少了生长因子,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成,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手术问题仍存在争议。光凝治疗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早产儿视网膜病阈值病变、阈值前病变I型最佳治疗方式是间接眼底镜下激光冷凝。激光术后可行数码相机照相,以确定有无激光遗漏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1~2周后复查。冷凝治疗:冷凝治疗适应症同光凝治疗,主要适用与屈光间质混浊无法进行光凝者。推荐间接眼底镜下直视冷凝视网膜无血管区,强度以视网膜出现淡白色反应为宜。早产宝宝一定要查眼睛稍不留神可能会失明大多数有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宝宝,会在出生后4-6周出现病变,并在6-8周呈逐渐加重趋势,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在10-12周发生失明。因此,早期的发现非常重要,国家规定,早产宝宝一定要在出生的4-6医院进行眼底筛查,有的家长认为早产儿身体弱不宜出门或孩子太小就没去检查,等孩医院,却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宝宝的视网膜发育要直到足月才能完成,早产宝宝出生时视网膜周边血管还未成熟,甚至还未发育,这一片被称为无血管区,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宝宝无血管区面积越大,也就越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医生呼吁:新生儿都应进行眼底筛查据了解,年,我国独立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新生儿眼睛具有严重异常的比例为9.11%,以安徽省出生率计算,我省每年新生儿具有眼部异常(常见的视网膜出血已排除)的就有6万多人。“目前,医生都会特别叮嘱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排除视网膜病变可能。对于新生儿,国家虽然规定所有新生儿出生后都要做眼部简单筛查,但是政策还没有具体到要不要做眼底筛查,因此这就变成家长自选项目。”龚建杨说道。医生认为,在新生儿阶段进行眼病筛查,并及时干预、治疗是防治儿童盲的重要措施,及早发现治疗有利于减轻家庭痛苦和经济负担。“眼部的病情隐匿,特别是新生儿的眼疾,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查。孩子的眼疾越早发现越好,一旦家长发现异常时候,可能已经到了晚期,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进行眼底筛查,哪怕是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也应当做一次眼底筛查。”龚健杨强调。

来源:合肥晚报、安医大四附院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卫生考试还没过?押题、圈题助你通关!

全国规培工资待遇排名榜(含医院报名入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