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8-22 11:27:03   点击数:
 

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验光是儿童屈光不正检查的主要环节,我国眼科医师对儿童验光如何合理选择睫状肌麻痹剂尚存在争议。

《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制定,旨在指导我国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合理选择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我国儿童眼病诊疗工作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

1

关于散瞳和睫状肌麻痹的概念

睫状肌麻痹用的药物,往往同时引起散瞳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家长更容易理解,所以医生一般跟家长说“散瞳检查”。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睫状肌麻痹,这样可以让受检者的调节力暂时消失,以防出现受检者因为过度近距离用眼的调节痉挛和检查过程中受检者配合不佳引起的调节反应。瞳孔散大的过程是一个附带出现的效果,它的好处是瞳孔散大后,利于检查者进行检影验光,不利影响则是受检查会出现畏光、重影的情况。但药效过后,瞳孔也会恢复正常。2

哪些情况需要睫状肌麻痹验光

1)所有儿童初次验光。2)12岁以下儿童应常规使用。3)16岁以下的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尤其伴有内斜视者。4)弱视儿童。5)怀疑调节痉挛者。6)临床症状与显然验光结果不一致,或显然验光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时。7)矫正视力不正常且不能用其他眼病解释者。8)先天性无虹膜儿童。9)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重度弱视、眼球震颤以及智力低下儿童。3

哪些情况不能睫状肌麻痹验光

儿童心脏病、颅脑外伤、痉挛性麻痹、唐氏综合征、癫痫以及对药物成分过敏者。4

使用睫状肌麻痹验光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应告知家长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滴眼液后,用手指压迫泪囊区2~3min,以减少全身对药物的吸收。2)用药后会出现视近物不清及户外畏光现象。最好在中午和晚上睡眠前使用1.0%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3)药物应妥善保管,远离儿童。4)儿童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体征应立即停药。5

睫状肌麻痹剂有哪些种类

目前我国临床使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成品制剂主要有1.0%硫酸阿托品眼膏和眼用凝胶、1.0%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0.5%托品酰胺与0.5%盐酸苯肾上腺素混合滴眼液)。

6

睫状肌麻痹剂的选择原则

睫状肌麻痹剂及其浓度的选择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屈光状态、虹膜色素、是否有内斜视以及既往睫状肌麻痹验光史而定。7

1.0%硫酸阿托品眼膏和眼用凝胶

①内斜视儿童和6岁以下儿童初次验光。

②对个别儿童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验光发现远视屈光度数不稳定(有残余性调节)或短期内视力下降需要排除调节痉挛的患者。

③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戴远视足矫眼镜(按睫状肌麻痹验光的全部远视屈光度数配镜)后眼位控制仍不稳定时。

每天2或3次,连续3~5天;年幼儿童可每晚使用1次,连续使用7天;对1岁以下婴儿最好一眼早上用药,对侧眼晚上用药;若使用1.0%阿托品眼用凝胶,验光当日早晨再使用1次。

包括脸红、发热、口干、心动过速、恶心、头晕、谵妄、皮肤红斑、共济失调、定位困难等,局部过敏反应包括结膜炎、眼睑水肿和皮炎。应告知家长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体征应立即停药,若反应严重,要给予毒扁豆碱治疗。近期日本一项针对15岁以下儿童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阿托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环喷托酯高7倍。

8

1.0%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

①6岁以上不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初次验光。

②内斜视儿童和6岁以下儿童初次使用阿托品验光后再次验光可酌情使用。

先使用表面麻醉剂点眼1次,2~3min后再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每5min使用1次,至少使用3次;可联合使用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1或2次;在1.0%环喷托酯滴眼液最后1次点眼至少30min后进行验光。

1.0%环喷托酯滴眼液用于6个月以上的足月婴儿;对于6个月以下婴儿,使用稀释的滴眼液,如0.5%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应用0.2%环喷托酯滴眼液和1.0%苯肾上腺素滴眼液较为安全。

浅色素虹膜儿童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只需1或2次,而深色素虹膜儿童至少需要使用3次以上。对于深色素虹膜儿童,1.0%环喷托酯与苯肾上腺素和(或)托品酰胺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包括脸红、口干、困倦、心动过速等,极少数儿童使用1.0%环喷托酯眼液后可出现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共济失调、定向力障碍、头晕、幻觉、语无伦次等。

9

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

①12岁以上近视儿童。

②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已行晶状体摘除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儿童(散瞳作用,也可用苯肾上腺素)。

③不合并内斜视的年长远视眼儿童。

每5min使用1次,共使用3次,最后1次点眼30min后进行验光。

很少产生不良反应。

END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