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9地10起冻品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7-26 10:45:37   点击数:
 

浙江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

8月15日0-24时,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为新加坡输入),已排查密切接触者均已实施集中隔离。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15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境外输入病例56例)。

盒马等超市下架南美虾类,用国产虾代替

紧急通报:

至少9地10起冷冻食品检出新冠病毒

近40多天,全国各地至少已有10起食品或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进口”“冷冻食品”成为相关关键词。

1、7月3日,福建厦门,3批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

2、7月3日,辽宁大连,3批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

3、7月14日,江西萍乡,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

4、7月14日,重庆沙坪坝区,厄瓜多尔进口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

5、7月16日,云南,3份冻南美白虾包装箱外表面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

6、7月23日,辽宁大连,凯洋海鲜冷库食品、加工车间、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环境的多份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

7、8月11日,山东烟台,3家企业进口同一外籍货船的冷冻海鲜产品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

8、8月12日,安徽芜湖,1家餐饮店进口的厄瓜多尔冻虾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

9、8月12日,深圳龙岗,经省市疾控部门复核,1份巴西进口的冻鸡翅表面样品检测出新冠病毒。

10、8月13日,陕西西安,方欣海鲜市场1份厄瓜多尔进口的冻白虾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

为什么新冠病毒总在进口冷冻品检出?

自上述情况可见,检出新冠病毒的无论厄瓜多尔冻白虾还是巴西冻鸡翅等进口冷冻食品,其来源大多为南美洲,专家指出,这与当地疫情严重、冷冻海鲜等食品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截至8月13日16时,南美洲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万例,仅次于北美洲,其中厄瓜多尔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9.7万例,巴西截至当地时间8月14日,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万例。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认为,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冷冻食品及外包装的新冠病毒可能是怎么来的?

江南大学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姚卫蓉表示,在冷冻食品的包装前后,只要食品加工环境、运输、流通、销售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食品就有可能因为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而被污染上新冠病毒。

“具体来说,就是食品生产设备、工器具、加工台面、手、手套、空气、食品加工用水、加工区域的害虫等存在新冠病毒,甚至在销售交易的拆箱分销过程,若交易人员感染了新冠病毒,呼吸中存在的新冠病毒也会随着呼吸或飞沫飘浮在空气中,进而沉积在冷冻食品外包装表面。”

为什么漂洋过海的新冠病毒还活着?

姚卫蓉指出,冷冻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包装后的运输、零售,温度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8℃左右。在此冷链过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会被冻死也不会生长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状态。

“类似于冷冻保藏菌种,冷链产品在解冻到室温后,病毒就能恢复活性。”姚卫蓉说。

低温冷冻给了病毒潜伏存活的可能,中国流行病学家李兰娟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它在寒冷环境中能存活多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一般来说,病毒可以在冷链中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一些已知病毒甚至可以存活20年。

进口食品或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

疫情传播风险大吗?

很多人将“食品或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与“吃了会感染新冠病毒”画上等号,这其实属于过于恐慌。

首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CDC、美国FDA、欧盟CDC等机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不会通过食品传播。

在7月28日全国公共卫生学科发展院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称,想要证明病毒通过食品感染,需要拿到活的病毒,但还没有从食品表面阳性样品分离培养出活的病毒。

另一方面,食品感染也存在剂量因素,并不是碰到一两个病毒就会感染,需要一定的病毒量,这方面同样没有任何剂量与感染的证据。“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疑似食品来源的病毒感染,需要基于科学的角度出发。加强食品安全预防意识的同时,不要过于恐慌。”陈君石说。

针对深圳冻鸡翅检测出新冠病毒事件,8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指出,中国卫生部门是通过对数千种冷冻食品的抽检,才从“极少数”样本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食物进行传播,也没有发生人因食用某种食品从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即便病毒能够存在于食物中,也可通过烹饪的方式杀灭。

能否干脆暂停进口冷冻食品?

可能有人认为,既然不时从冷冻食品中检测出新冠病毒,不如能否干脆暂停进口它们,这样的提议可行吗?

一方面,进口食品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当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海关数据显示,年我国各类肉进口总量.1万吨,水产品进口量.5万吨,今年受疫情影响,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我国进口肉类仍保持快速增长。年1至6月,我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口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幅达73.5%。

另一方面,尽管不时有进口冷冻食品检测出新冠病毒,但从实际情况看,冷冻食品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概率仍然极低。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宁此前介绍,截至7月7日,包括浙江、云南、河南、山东、宁夏等地上报的近6万份食品等样品中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综合来看,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据7月11日公布的全国海关风险监测数据,全国共抽样检测样本个,其中只有5个阳性。作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近期以来,全国海关进一步严格口岸检验检疫,针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风险监测。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透露,海关总署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管控。

由此可见,目前因为进口冷冻食品检测出新冠病毒而暂停进口,有因噎废食的嫌疑;另一方面,一概禁止进口,甚至可能影响国内市场平衡,造成食品连锁式涨价。

如何安全防护?

当前,在选购和处理进口冷冻食品方面,专家提醒消费者也要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首先,江南大学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姚卫蓉提醒,在选购冷冻食品时,要戴好一次性手套,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碰;到家后,可以先放入具有杀菌功能的家电内进行杀菌,或者将冷冻食品用75%酒精消毒晾干后,独立封闭包装,再放入冰箱冷藏;在接触和处理完进口冷冻食品后,立即洗手消毒。

其次,在处理食物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宁建议,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五个要点:

第一,食物在加工之前一定要认真清洗,清洗过程中要防止水花飞溅;

第二,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一般烹调温度即可杀灭新冠病毒;

第三,生的和熟的食品要分开;

第四,在烹调加工结束以后,对台面、容器、厨具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第五,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处理食物过程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

“只要防范得当,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享用进口食品。”专家们说。

来源: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何雪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值班编辑:傅颖杰

值班主编:徐贤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