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穴位,是体弱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5-13 18:56:46   点击数:
 说到艾灸扶阳,不知大家会想到哪个穴位呢,关元、神阙还是命门?但是,今天给各位灸友介绍的是一个常人很少用,而历代医家却非常重视的一个纯阳大穴——申脉!一申脉扎一针,寒邪立除去!先给大家讲一案例。一天,一位医师的诊所里来了一位病人,他佝偻着肩背,歪歪扭扭地坐下。这位医师仔细看了看他,只见他的脸上、两眼有些浮肿,额头上也湿淋淋的,一看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瞬间灵龟八法中关于申脉的一句歌诀:"腰背屈强腿痛,遍身肿满汗头淋"在脑海中显现,病人不正好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吗?经过仔细的问诊,这位病人告诉医师,前几天他在去公园锻炼身体的途中因为突然变天受凉了,不发烧也不咳嗽,只是觉得胸口很闷,说话提不起气,开始他也没在意。结果两天后,全身一阵阵地出冷汗,尤其是早上起床时,脸部浮肿得厉害。诊断后,这位医师给他开了一服发汗解表的小青龙汤,然后在申脉穴上扎了一针。一针下去,病人佝偻的身躯渐渐能伸直了,出汗也比刚才少了,感觉身体舒服了许多。"腰背曲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在短时间内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可以说是一个祛寒回阳的妙穴!那对于冬天里时常怯寒的灸友来说,这是一个必须了解并记住的穴位!二申脉穴:体寒者的纯阳大药!三九天必灸!申脉别名阳跷,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大穴,是孙思邈提出的十三鬼穴其中的鬼路穴,被称为“体弱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本穴物质中既有天部之阳气,又有地部之经水,是储存人体元气的大药库。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对于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尤其需要。在冬天的时候,好多人都会感到寒冷,瑟瑟发抖,这实际上是体内的阳气不能通达人体末端的表现,这在中医里被称为“拘急收引”,也叫“怯寒证”。有发于腰部的寒冷,也有感觉手脚或肩部寒冷,如果是因为体质虚弱而全身机能低下的人,则全身都会感觉寒冷,有些人还会伴有发抖,甚至局部疼痛难忍,以至于动弹不得。这时候怎么办?只要记住一个穴位——申脉穴就行!艾灸或点揉申脉穴,可以伸展脉络,既能祛除体内寒邪,又能快速调动人体阳气,使阳气通达巅顶。艾灸的时候,以感觉此部位微微发热即可,有时能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暖流自脚下缓缓升起,瞬间人就会舒展许多。熏灸时如果身上有些微微出汗,是身体阳气升发祛除风寒的表现!此外,有条件的话,建议下午3-5点艾灸此穴位,因为“经脉之气于申时注足太阳膀胱经”,而这阳气通过申脉穴传入。此时,经脉所及之处阳气旺盛,是效果最好的时候,经常艾灸它,还可以预防流感,增强免疫力。那申脉穴只有驱散寒邪、补阳益气的功效吗?不,它和后溪、照海配伍,还有着不可思议的功效!三申脉+后溪,落枕的克星,30分钟就能好转《八脉交会八穴歌》中言“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后溪是督脉和小肠经的气血会合处,能治疗失眠和颈肩疼痛。申脉是膀胱经的穴位,能疏经活络,对失眠、烦躁也有很好的疗效。两者临床中常作为对穴配合使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在。”像膀胱经,会经过人的肩背,所以在这样部位的病症最好选这两个穴。曾经有位医生向本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