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爸爸妈妈给宝宝洗澡时,会忽然发现宝宝的脖子上有几颗绿豆大小的“疙瘩”,不免心中一惊:好好的,怎么“长疙瘩”了呢?
宝宝长的这些疙瘩到底是啥?
今天《幼儿画报》为您邀请了儿童保健专家和您谈谈关于“疙瘩”的那些事。
专家说:
艾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儿童保健专家
家长忽然发现宝宝的脖子上有几颗绿豆大小的“疙瘩”,其实,这“疙瘩"就是位于浅表的颈部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中的重要成员。遍布全身的淋巴管,负责把入侵的病毒、细菌押送到淋巴结。
淋巴结的职责就是产生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将这些运输过来的病菌、病毒吞噬掉。所以,人们也称淋巴结为“过滤器”。
我们从以下两点和大家一起分析了解淋巴结。
别因为淋巴结的正常存在,误认为“不好啦,宝宝‘长疙瘩’了”。
当淋巴结不健康了,出现异常的增大,别视而不见,忽略了“硬疙瘩"这个危险信号。
01
浅表淋巴结,“看得见"、“摸得着”
淋巴结在人体的分布,有浅表淋巴结与深部淋巴结之分。
浅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枕部、耳前、耳后、颌下、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由于位置浅表,所以容易被看到、被摸到,特别是比较瘦的宝宝。
正常的浅表淋巴结,大小似黄豆,摸上去不硬,淋巴结与下面的组织没有粘连,触摸时不会觉着疼。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长势好(体重、身长),体温正常,能吃、能玩、能睡。这种情况,就别因为正常的“疙瘩",而担心孩子有病啦。
深部淋巴结,因分布在胸腔、腹腔内,则从外表看不见、摸不着。
02
千万不要忽视淋巴结异常增大
管辖的地方内有感染,是颈部淋巴结增大的常见原因
如果把分布于头、面部的浅表淋巴结比喻为“派出所”,那么,颈部淋巴结就可以称得上是“公安分局”了。因为颈部淋巴结管辖的范围要比枕部、耳前、耳后、颌下等浅表淋巴结广得多。
颈部淋巴结正常增大的案例:
头皮上长疖子,枕部淋巴结增大;得化脓性中耳炎,耳前、耳后淋巴结增大;口腔炎可引起颌下淋巴结增大。然而,上述任何部位的感染,都可以引起颈部淋巴结增大。
颈部淋巴结异常增大不容忽视:
颈部淋巴结尽职尽责地消灭细菌,同时也会使自身有所变化,即轻度增大。这种变化是有限度的,与一些特殊疾病引起的淋巴结异常增大存在着区别。
下面这个表,显示出这些区别之所在:
轻度增大
异常增大
大小
直径≤1厘米
直径≥1厘米
形状
扁、长圆、
似蚕豆状
球形或半球形,
似栗子状
硬度
似橡皮的硬度
硬度更大,似木质
触痛
无
大多有
淋巴结异常增大,是危险的信号有些特殊的疾病,会出现淋巴结异常增大的现象,用俗话来说就是出现“硬疙瘩"。
举两个例子:
恶性淋巴瘤
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情深深雨蒙蒙》中方瑜的扮演者李钰皆因患恶性淋巴瘤(淋巴癌)去世。
这之后,一些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