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挤眉弄眼是病么,要看哪一科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0-9-14 11:16:25   点击数: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前言

细心的人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做着不自主的、无目的的、反复的、不合时宜的举动。比如:挤眉弄眼、反复清嗓子、大喊大叫、使劲吸气等。宝宝经常不由自主的抽动或举止怪异,是为什么?这种奇怪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种行为会随着孩子长大而自愈吗?

这次我们邀请到了北大六院李荔医师做客搜狐健康访谈直播间,为我们答疑解惑。

什么是抽动症?哪种孩子更爱得?

李荔: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是指身体任何部位的一组或一群肌肉发生的不自主、快速、重复的收缩或/和发声。抽动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少数儿童可持续至成年。抽动症状带有不可克制性,有时孩子可忍住一段时间,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孩子「皮」的话有时需要评估是不是多动症,多动症和抽动症是不同的概念。

搜狐健康:什么孩子更容易得抽动症?

李荔:没有固定模式来解释哪种孩子会更容易得抽动症,但是可能引起儿童紧张、焦虑情绪的原因都可能诱发抽动症状或者会加重症状。

抽动症患儿会有哪些表现?

李荔: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主要分为:

1.短暂性抽动障碍

表现为简单的一个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以简单运动抽动为主,通常局限于头、颈、上肢,如眨眼、耸鼻、摇头等,少数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如清嗓子、咳嗽等。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多数患者可表现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抽动部位除头面颈部、上肢外,也常发生在下肢和躯干肌群。慢性抽动障碍病程持续往往超过1年以上。

3.抽动秽语(Tourette)综合征

也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特征。可起始于简单抽动,抽动部位逐渐增多,病程为进行性发展,抽动形式多种多样,治疗效果有的不理想,病情迁延不愈。约15%-30%的患者存在秽语。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

以上各型均可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

是啥原因引起的?是家长太严苛?

李荔:抽动症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因素等都有关系。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它与以下几种因素密切相关。

1.遗传

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高于10%的抽动患者存在阳性家族史。单卵双生子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孩子,这些都证实这个疾病是和遗传密切相关的。

2.神经生化异常

在我们大脑内有一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递质,比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等,抽动障碍患者可能存在这些递质的紊乱。有一种主流学说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和大脑中纹状体的多巴胺过度释放或神经元突触后多巴胺第二受体超敏有关。

3.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结构脑影像研究发现,抽动患者大脑基底节部位尾状核的体积明显减少。学者推测,抽动障碍的产生和患者皮层下大脑神经回路的活动和调节异常有关。

4.免疫因素

多年前,有关抽动障碍有一种「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反应学说」比较风靡,这个学说内容是存在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心肌炎的患者,他们发生抽动障碍的概率明显增加,对这类患者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比较有效。当然这一点现在得到研究证实并不适合所有患者。

5.心理因素

孩子会遇到很多让他们紧张焦虑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会存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当中。所以家长们要尽量避免给孩子太多压力,因为有一些个性比较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这些原因诱发抽动症状,或症状加重。

抽动症的治疗

搜狐健康:抽动症应该如何治疗呢?

李荔:抽动障碍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是一种以多方合作为基础,药物、心理、行为以及环境等综合因素的治疗。也就说当孩子诊断为抽动症的时候,千万不要希望能够服用哪一种药物就能把孩子治好,这种障碍不是仅仅只靠药物、或者心理治疗或者行为治疗就能治好的疾病。

什么叫综合治疗?综合治疗中包括对家长和孩子进行疾病宣教,如家长对于疾病的看法、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父母对亲子关系的调整,以及药物、心理和行为治疗等等。

抽动症中较为有效的治疗是药物疗法。治疗选择可有各种各样的药物,包括西药片剂、中成药口服液等。这医院评估孩子抽动的症状以及共患病,然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抽动症往往会合并多动症,甚至还有焦虑或强迫等问题。共患病时的药物选择需要更专业的评估,在用药方面更精细的选择。

心理治疗也是较为重要的,包括对孩子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有些孩子同时存在着焦虑、抑郁的情绪,对疾病存在悲观、自卑的想法,这时候就需要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干预。如果有的家长也表现比较焦虑,也可以考虑做家庭辅导或家庭治疗。

还有一种治疗是行为方面的治疗,比如放松训练,现在也逐渐成为抽动症的比较重要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我们在临床上会教给孩子一些放松训练的方法,需要在医生或治疗师引导下做按照专门的指导步骤进行,有些孩子在抽动时肌肉是处于紧张状态的,掌握放松方法后对孩子的症状有很大改善。

搜狐健康:家长生活总要如何注意,减少抽动障碍的发作?抽动症患儿能否像正常孩子那样承受压力比较大的学习和生活?

李荔: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对这个疾病有一个认识:一定要知道不是孩子故意的,不能采取一些粗暴的方式来对待,甚至打骂来所谓「纠正这个孩子」。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多次提到「你这个毛病如何如何」,让孩子产生很多很自卑的心理,这些都是家长的误区。要正视这个疾病,也要避免以下这些误区,比如也有家长认为这个孩子不治就会自愈,医院甚至服药治疗,或者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来训练。抽动障碍和其他疾病的诊断是不一样的过程,它是一个回顾性的诊断。也就是说,这个疾病是可能存在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及时治疗有的孩子则会症状加重,由轻的类型发展到比较重的类型,从而耽误孩子的治疗。

搜狐健康:抽动症患儿的治疗效果如何?会不会比较容易复发?罹患抽动症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会有哪些影响?

李荔:抽动障碍的预后还是不错的,大多数孩子的抽动障碍在成年之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只有少部分的症状一直迁延不愈,大概有20%左右的抽动症会持续到成人。现在一些比较积极的观点认为,很多孩子一生中都曾经出现过短暂抽动症状。比较轻的、慢性抽动对孩子的整体学习生活影响都不大。但是有一些时间比较久、程度比较重的抽动症状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抽动秽语综合征,这是一种比较慢性、长期的疾病,有些孩子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症状。还有一些孩子发病年龄比较早,疾病会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比如由慢性抽动发展到抽动秽语综合征,他们的预后有时候并不是那么乐观。有的患者则会同时存在行为问题甚至人格方面的缺陷,长期来说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这部分孩子要加强治疗,还要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搜狐健康:抽动障碍应该看哪个科?医院有行为治疗?治疗的周期是多久呢?

李荔:目前抽动障碍在神经科和儿童精神科都能看,北大六院儿科有这方面的行为治疗。治疗周期较长,因人而异。

搜狐健康:孩子抽动,必须要治疗吗,能自己好吗?

李荔:抽动障碍有几种不同类型,有的类型之间会逐渐发展,也会合并有其它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建议不能抱着侥幸心理,等待自愈。有部分孩子会持续到成人期。

答网友问

搜狐健康网友:我女儿今年12岁了,得抽动症7年。吃了几年西药,今年上半年西药停了,然后吃了两个月中药,中药现在也停了。现症状是挤眉眨眼睛,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办。请问下一步我该怎么做才好?

李荔:首先要判断孩子的抽动是哪一种类型的,如果属于较重的慢性抽动障碍或者抽动秽语综合征,那就不建议在这个时候换中药或停药。中药起效会比较慢一些。医院就诊,在西药中选择对孩子比较有帮助的一类药物。

搜狐健康网友:我看一些广告说中医针灸,请问对抽动症有用吗?

李荔:中医针灸等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抽动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然而一般可能会有这几种可能,抽动的情况不是很严重,也就是说抽动仅是相对于局限在某个部位的抽动,中医治疗可以辅助西药治疗。不太建议一个严重的、复杂性的抽动仅仅用中医或者针灸治疗。

搜狐健康网友:抽动症是不是精神病啊?是遗传的吗?

李荔: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等的相互作用。

搜狐健康网友:孩子出现抽动障碍是不是说明家长对孩子太严厉了啊?

李荔:要考虑到这种情况,但也不一定就是,比如也可能有遗传的可能。

搜狐健康网友:行为治疗最短多久能见效呢?最长要什么时候治好?

李荔:凡是非药物治疗都是长期的过程,具体情况每个孩子不同。

本文版权归搜狐自媒体人及搜狐健康所有,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生活从此健康!

长按下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