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后天性无眼球 >> 预防治疗>> >> 胎儿眼部超声

胎儿眼部超声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8-6-26 0:05:28   点击数:
 

胎儿眼部超声

眼的胚胎发育

1.胚胎第5周眼的原基形成一对眼沟------向外胚层表面生长形成左.右眼泡------眼泡远端逐渐内陷为眼杯------同时,外胚层上皮变厚形成晶状体板------凸入眼杯形成晶状体泡------胚胎第8周眼的结构形成。

2.玻璃体由间充质形成的纤维网和网眼空隙中的胶状物质共同形成。

3.第8周眼睑开始形成------20周之前上、下眼睑暂时融合------20周之后上、下眼睑可分开。

4.双眼最初位于胚胎头部两侧,成度角------发育过程中逐渐向前移动------至出生时两眼眶角度为71度左右。

扫查方法

1.由于胎儿宫内位置的不确定性影响,其超声扫查手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否则难以得到满意切面。

2.超声可对胎儿面部进行冠状、矢状、及横切面扫查。其中冠状切面及横切面在诊断胎儿唇裂、腭裂、眼畸形极为重要;而矢状切面对诊断胎儿鼻畸形、小下颌畸形有重要意义。

(横切面扫查方法)

1、横切面扫查方法:在取得胎儿双顶切面后探头向胎儿前额移动可显示双眼眶切面,以此为基准向下颌方向倾斜声束、可取得鼻骨,上颌,鼻孔,上下唇等系列横切面。

(矢状切面扫查方法)

2、矢状切面扫查方法:在显示胎儿横切面后以胎儿鼻尖为中心探头旋转90度声束从胎儿面部正前方进入,显示为胎儿正中矢状切面。可见胎儿前额,鼻骨、鼻尖,下颌。此切面不应显示眼眶。

(冠状切面扫查方法)

3、冠状切面扫查方法:将探头转移到胎儿颜面一侧,声束平行向面部方向移动,适当轻微旋转,可清晰显示胎儿眼眶,鼻唇,下颌。

(胎儿双眼球横切面)

胎儿双眼球横切面:是胎儿面部扫查的基准切面,要求同一切面显示双侧眼眶、眼球大小对称,同时见其内晶状体及玻璃体声像。

(眼距测量)

眼距(BN)

眼距:孕20周前LD=RD(眶内距)=1/3D(眶外距)。孕20周后眶内距略大于眶外距。

正常眶内声像图由前到后可显示:前方的晶状体呈=号样,后方玻璃体为无回声区、周边为强回声眶壁,深部为倒三角形球后软组织回声。

眼距(简单目测法):

眼内距为眼外距的1/3,眼内距≈眼球距

((眶内距))

((眶外距))

眼距:眼眶的左右径

眼内距:双侧眼眶内侧壁之间的距离

眼外距:双侧眼眶外侧壁之间的距离

双眼晶体间距:双眼晶体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v测量切面:双眼横切面

v一般内侧-内侧间距=1/3外侧-外侧间距

v眼眶中心间距(mm)约=孕周数,据此可以判断有无眼间距变窄或增宽。

v20周以上胎儿正常时眼内距约等于眼距。

v孕20周前左右眶内距=眼内距=1/3眼外距,孕20周后眼内距略大于1/3眼外距

标准切面

横切胎头后将探头移不能通过眼眶平面,声束最好从胎儿面部正前上方进入,显示两眼眶最大横切面,晶体等大,眼球等大。

胎儿白内障超声

病因白内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眼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若胎儿期出现,则为先天性白内障,其约占活产婴儿眼畸形的30%。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原因包括:胎儿先天感染,如风疹病毒(最多见)、巨细胞病毒等;母体孕期代谢紊乱,如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或钙代谢紊乱、糖尿病等;遗传因素,如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等;某些酶缺乏综合征,如G-6-PD缺乏等。

声像图特征

1.胎儿晶体完全呈强回声。

2.晶体表现为双环征,外侧强回声环为晶体边界回声,内侧强回声环为白内障边界回声。

3.晶体中央出现强回声区。尽管产前超声可根据晶体内强回声及晶体边缘不规则提示先天性白内障,但没有上述超声特征时不能除外本病的可能,尤其对本病高危孕妇不能做出排除本病的诊断。

(胎儿白内障)

独眼畸形

独眼畸形是以面部中线单眼为特征的畸胎,有不同程度的眼部融合,完全独眼畸形表现为单一角膜、瞳孔、晶体,而没有任何成双的证据。在多数病例中,表现为单一眼眶内两个眼球的不同程度的融合。即使是完全的独眼畸形,上、下眼睑却有2个,视神经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重复。外鼻缺如或以一长鼻或象鼻的形式位于眼的上方。许多面部骨缺失,人中缺如。

眼距过近

主要原因是全前脑,Meckel-Gruber综合征偶尔可有此特征,某些染色体畸形、三角头畸胎、小头畸形、Williams综合征、母亲苯丙酮尿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眼齿发育不良等畸形也可有眼距过近。

眼距过远

最常的原因多为额部脑或脑膜膨出,也可见于中部面裂综合征(额鼻发育不良)、颅缝早闭(少见)等。

(眼距过近)

眼距过近

原因:全前脑畸形(最常见原因)

     某些染色体畸形

     小头畸形

 超声诊断:

     眼内距及眼外距均低于正常孕周的第5百分位。

     极度眼距过近,以致单眼眶、单眼球形成独眼畸

形。

(眼眶过近至融合)

眼距过远

原因:原发性眼部移行受阻-中部面裂综合征(极少见)

继发性眼部移行受阻-额部脑或脑膜膨出

                  (最常见的原因)

              -颅缝早闭

     其他因素-染色体畸形主要为Turner综合征

超声诊断:

眼内距超过正常预测值的第95百分位。

中部面裂综合征:又称鼻额发育不良畸形

主要特征:眼距过远

额骨在前方裂开

鼻在中线处裂开

两鼻孔间距明显增大

可伴有中央唇裂或腭裂

(最严重的可表现为前额部骨骼缺如、双眼位于头的两侧、两鼻孔完全分离且间距明显增大、前额突及唇缘不融合、鼻与口共同形成一个大开口。轻者仅表现眼距过远、鼻根部变宽而上唇正常。)

预后:80%面裂综合征病例智力正常

约20%患儿智力在临界水平或轻度下降

智力严重障碍者不到10%

(眼距增宽)

(眼距增宽)

小眼畸形(比较罕见)

原因:主要为染色体畸形—三倍体9、13、16染色体缺失

环境因素—胎儿先天感染胎儿酒精综合征

某些基因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或X连锁遗传的某些畸形

主要特征:

眼球及眼眶明显缩小,眼裂也小,也称先天性小眼球。

可单侧或双侧受累。

可伴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畸形。

超声诊断:

①测量眼眶左右径低于正常孕周预测值的第5百分位数。

②单侧小眼畸形表现为病变侧眼眶及眼球明显小于健侧,在双眼横切面上明显不对称;双侧小眼畸形时表现为双侧眼眶及眼球明显缩小,可伴有眼内距增大,两眼眶直径,眼内距不成比例,眼内距明显大于眼眶左右径,小眼球内可有异常回声,透声差。

③合并畸形的超声表现:如脑积水、肾发育不全、并指等。

无眼畸形。

(小眼畸形)

无眼畸形(极其罕见)

(表现为单一眼眶内一个眼球;或单一眼眶内两个眼眼球不同程度的融合,常并有鼻的异常,多发于全前脑胎儿)

胎儿小眼畸形是一种罕见畸形,活产儿发生率1/;导致原因很多,主要有染色体畸形、环境因素、某些基因综合征。表现为单眼或双眼眼球及眼眶明显缩小,严重小眼畸形很难与无眼畸形相区别。

原因

胚胎期眼泡形成障碍所致—与胚胎3~4周时孕周

母体受风疹病毒感染、过量X线照射、维生素A过多摄入有关。

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

主要特征:

眼球缺如

眼眶缩小或缺如

眼睑闭锁、眼区下陷。

可单侧或双侧发生。

可伴发于许多畸形综合征中。

超声诊断:

双眼水平横切面扫查一侧或双恻眼眶及眼球图像不能显示,仅显示一浅凹状弧形强回声。眼眶左右径低于相同孕周平均值的第5百分位数时要怀疑小眼畸形的可能,轻度小眼畸形诊断要慎重,明显小眼畸形诊断不难,双眼球明显缩小,眼内距明显增大,小眼球内可见异常回声,透声差。

预后:

取决于合并其他畸形的严重程度,轻者眼球结构可正常,视力差、斜视、远视、震颤等;重者无视力;若合并其它畸形者,预后依其它畸形严重程度而定。

(独眼畸形)

眶内肿瘤(孕35周左眼球横纹肌瘤)

(孕35周左眼球横纹肌瘤)

超声检查的时候,专业人员会很小心,对眼睛、生殖器、脊椎等部位,都不会停留太长时间。而非专业人士不知个中危险,往往会“将胎儿的鼻尖迎向探头,选择4D成像模式,捕捉胎儿在超声探头下皱眉、微笑的最佳影像”。

曹雁老师主编的超声书籍

妇产科超声笔记元

心血管超声笔记元

盆底超声诊断学元

超声操作指南与报告元

阑尾超声诊断学

请联系

1.网店负责人赵总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