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学讲堂丨眨眨眼睛,我的世界却不再光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8-4-27 22:24:30   点击数:
 

首都科学讲堂第期

时间:12月31日(周日)9:30—11:30

地点: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三层报告厅(5号线北新桥站D口往西米)

主讲嘉宾: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患者眼球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致盲性眼病,发病率高,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白内障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1.先天性白内障

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

2.后天性白内障

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

临床表现:

1.皮质性白内障

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

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逐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

3.后囊下白内障

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方可诊断白内障。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国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一些早期白内障,临床用药以后病情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早期白内障可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等,也可用一些药物延缓病情发展。通常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和晶状体混浊程度也可得到一定改善。但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则无实际意义。首都科学讲堂

冯云讲师

哪些原因会引发白内障发生?

是否存在能够治愈白内障的药物?

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后又该如何养护?

本周首都科学讲堂,我们邀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冯云讲师,为大家带来《白内障,你真的了解吗?》将带来全面的解读,敬请期待。

首都科学讲堂

——开启科学智慧的钥匙

首都科学讲堂是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承办的大众科普项目,以"解读科学精神"为主线,以"当今科学热点"为话题,以"打造明星专家和系列演讲"为特色,以"媒体联动"为延伸,在科学家和公众之间搭建直接交流互通的平台,创建首都地区高端科普品牌和著名的"科学名片"。为了让讲堂积聚的科学与人文资源实现更广泛有效地传播,惠及更多公众,讲堂还形成了集讲座、视频、图书出版、等方式于一体的科普资源包。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点击关键词即可查看↓

赠书

圣诞帽

创意汇总

冬至

静电

体检病

谣言

扫码红包

碎屏修复

垃圾食品

京科普

秀创意炫知识玩科学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白癫疯专科医院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