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耳石症患者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观察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6-12-12 15:01:00   点击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rtigo,BPPV)又叫耳石症,是最常见外周性眩晕疾病,好发于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管石复位法治疗耳石症效果显著。但是很多患者复位治疗以后,典型的体位性眼震消失,仍然存在头晕症状,约占眩晕门诊量的20%~30%。根据耳石所在的半规管选择相应的手法复位,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成功率在80%以上。本研究旨在观察耳石症患者复位成功后头晕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一般资料

年1月~年10月,我院眩晕门诊经红外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确诊的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经过Epley管石复位法复位成功共计例,其中男例,女例,男女比例为1∶1.9;14~86岁,中位数53岁;排除能引起头晕、眩晕的其他外周和中枢疾病如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颅内占位、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分为老年组(≥60岁)例、青年组(<60岁)例。定期随访患者复位成功后是否存在头晕主诉,分别观察头晕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诊断标准

后半规管BPPV诊断标准参照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在贵阳制定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

复位成功标准经Epley管石复位法复位过程中无典型的扭转上跳眼震出现,无头晕主诉,之后3d内无眩晕出现,3d后复查Dix-Hallpike试验无眼震出现,检查过程中无头晕主诉。

头晕诊断标准从复位成功第2天开始,询问患者是否有头晕,头晕主要表现为头晕、不稳感、头重脚轻、走路发飘等。

方法

诊断方法Dix-Hallpike试验:患者坐位,头向一侧转45°,迅速平卧并使头垂至床下与水平面呈20°~30°夹角,观察记录有无眩晕及眼震;眼震及症状消失后,同法记录对侧。

复位治疗方法Epley管石复位法:患者取坐位,头向患侧转45°,保持该头位使患者躺下头悬30°,经过中间头伸位,头缓慢向健侧旋转45°,然后患者旋转呈侧卧位,同时头向下转45°,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并头前倾30°。每个体位保持1~2min或至眩晕及眼震消失。

结果

头晕发生率老年组有62例复位成功后有头晕主诉,头晕发生率45.3%(62/),青年组有76例复位成功后有头晕主诉,头晕发生率27.0%(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后半规管BPPV患者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其中老年人中女性头晕发生率43.3%(39/90),男性48.9%(23/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老年人后半规管BPPV患者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的发生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头晕持续天数老年组头晕平均持续天数(14.6±4.4)d,青年组(8.9±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后半规管BPPV患者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的持续天数明显高于年轻人。老年组中女性头晕平均持续时间(15.7±5.3)d,男性(14.7±4.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后半规管BPPV患者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的持续天数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临床上发现,很多BPPV患者经过复位治疗以后,典型的体位改变诱发的眩晕消失了,但是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有头晕症状,患者往往描述为“醉酒感”。

考虑可能的原因有:

①半规管中仍然存在少量的耳石,随着体位的改变,这些少量耳石在半规管里面移动,不足以诱发典型的眼震,可是却足可以引起头晕;

②耳石是从椭圆囊耳石膜上脱落下来的,经过手法治疗,脱落的耳石从半规管里面回到椭圆囊,被吸收掉,但是毕竟椭圆囊耳石膜结构发生了改变,功能相应的受损,引起相应的头晕症状;

③平衡系统被破坏以后,恢复需要中枢代偿,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头晕会持续一段时间。

有研究显示这种头晕发生率为61%,平均持续时间16d。我们的研究显示老年组头晕发生率为45.3%,平均持续时间15d。说明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成功以后还是有近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头晕主诉,而且这种头晕会持续两周左右。

以往的文献报道这种头晕与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患者的焦虑状态有关,与累及的半规管、性别、复位次数等无关。我们的研究显示老年组中男性女性头晕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前人的研究相符。

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比较年龄对这种头晕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组,老年组头晕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年轻组。

结合上文提到的头晕出现的可能原因,这种年龄相关的差别可能的解释有:

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导致耳石脱落的原因大多不明,推测年轻人多由于外伤或者感染导致,耳石脱落一般为一过性,复位成功后近期之内一般不会再脱落;老年人多由于耳石退行性改变、脑功能供血不足等,即便治疗成功,近期可能还会有少量耳石脱落下来,这些少量脱落的耳石,可以引起头晕但是并不足以诱发眼震。所以头晕发生率高;

②老年人由于脑血管硬化,内耳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导致回到椭圆囊的耳石吸收较慢,所以椭圆囊功能恢复慢,导致头晕持续时间长;

③老年人中枢代偿能力下降,平衡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能力比较差,导致头晕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

前庭系统的衰老主要包括双侧外周性VOR功能下降,类似前庭系统的双侧病变。然而,由于前庭系统的可塑性,在双侧病变中,VOR可以保持正常的功能,但是衰老使可塑性和补偿机制退化。同时VSR的目的是稳定头部和保持直立姿势。VSR是本体感觉系统的主要部分,本体感觉系统衰老导致外周神经的传导速度普遍下降,下肢关节主动运动本体感觉下降,脚的独立震动感觉下降,姿势摇摆增加以及跟腱和脚底脊髓反射反应时间增加。

在老年人中,如同大脑其他区域一样的衰老进程,中枢补偿机制效能下降。当某种特殊前庭疾病出现时,这些衰老相关前庭系统功能下降,降低了补偿系统有效阻止头晕和不稳定性等的能力。所以相对于青年人,会更多的出现头晕,出现头晕消退的也比较慢。

综上所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成功后仍然有很多患者会出现头晕,持续1周以上。所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不能满足于手法复位后眼震消失,还要注意头晕的治疗,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复位成功后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持续时间也长,应该给予更多的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