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你是不是这样的?
炎炎夏日
似乎只有“热”这一感受
让人只想躺在空调房里
但对待身体莫太任性
这一时节
可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节
要好好利用呀
??
从4月底开始
位于东医院药学基地
——武汉市中医药研究所
开始生产冬病夏治的“敷贴黑膏药”
黑膏药如何生产出来的?
治疗效果究竟如何?
记者实地探秘了
医院药学基地
武汉晚报王雪
制作
什么是冬病夏治?
▼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目的。
生产过程包含七道工序
▼
进入医院膏药生产基地二楼,就闻到一股药香味。从事30多年中医药工作的主任药师张义生说,“炮制、制剂加工过程中,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技术!”据了解,药学基地有34个制剂文号,其中30个收载地方标准,占《医院制剂规范》地方标准制剂的1/10,使用量居全省前列。
药师工人们正在忙碌,有的在熬制,有的在摊涂,忙得不亦乐乎。地上,摆放着一些炒菜用的小铁锅,锅柄上,贴着膏药标签。空气中,弥漫着药味和麻油香味。“黑膏药从熬制到使用,从原料、辅料准备,到熬制等等,至少需要七道工序。”张义生说,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以保证效果。
桑枝搅拌,小锅熬制
▼
医院药学基地,药师工人正在用桑树枝搅拌熬制黑膏药
生产过程中,有工人戴着口罩,分别在两口架在煤气炉上的锅上,用一个树枝顺时针方向搅拌黑黑的膏药。“你们看,这是什么树枝?”张义生药师问,当大家认为都是普通树枝,张义生说,“错了,这是桑树枝!”为何用桑树枝搅拌?他解释,黑膏药要不断搅拌至凝固状态,安全轻便柔韧性好的桑树枝成为首选。如果采用平时大家炒菜用的铁锅铲,不便搅拌,金属棒与铁锅摩擦,在高温搅拌下易引起火灾,诱发安全隐患。另外,金属成为催化剂,高温下引起油脂氧化产生醛、酮等刺激性物质。
这里膏药都是这样一小锅一小锅的熬制出来吗?记者很是不解,不能用个大锅吗?像炒大锅菜一样,这样不快些吗?张义生笑起来,“我们当然也想炒大锅菜一样用大锅,大锅在理论性上比不同批次小锅熬制膏药均一性要好,但因为不容易掌控油温,搅拌困难,实际上成品黑膏药在大锅内转化不均而致均一性更差,而且也不环保。”即使如此,为了保证安全,膏药基地熬制现场,也摆放着锅盖、青菜、湿毛巾、灭火器等,防止意外发生。
添加白蜡,祛除火毒
▼
黑膏药对每一种成分,要求严格。比如其中使用的麻油,需要纯的芝麻油,否则会影响到膏药的效果。张义生讲了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黑膏药熬出来后,表面灰蒙蒙一片,而且摊涂晾干后,容易裂开,是什么原因?张义生仔细研究查找原因,最后发现是油的问题,这一批麻油中掺和了其他不纯的麻油,影响到了成品质量。“我们重新换了麻油,这种情况就没有再出现了!”
传统的膏药,熬制后需要在水中浸泡揉捏24小时,目的是去“火毒”(醛、酮等刺激性成分),而不是加速凝固。由于相对时间较长,张义生和其他药师一起研究创新,最终解决这个大难题。“添加白蜡在膏药内,既可以去火毒,还能调节黑膏药粘性,不影响疗效,而且只需要半小时就可以凝固,大大缩短凝固时间。”张义生说,这个工艺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手工打造,每副膏药达1.3克
▼
医院药学基地,药师工人正在摊涂黑膏药
在熬制现场的另一边,54岁刘坤宏师傅正在将膏药摊涂在裱褙材料上。有两种纱布,一种是带圈圈的不干胶贴,膏药涂抹在圈圈内。另一种是纯棉布材料,膏药直接平摊一个圆圈圈在纱布上。张义生说,第一种药膏纱布设计,还取得了国家专利。
刘师傅用一个筷子,非常娴熟地从锅中搅出药膏,然后涂抹在圈圈内,膏药要突出圈圈一点,但不能溢出来,平均10秒钟一个。记者拿起筷子也试着摊涂一下,不是膏药溢出来,就是膏药少了,一副膏药摊涂花一分钟。“这个也是有严格剂量规定,平均每副敷贴膏药达1.3克。”刘师傅说。
药师工人晾干已摊涂好的黑膏药
因为冬病夏治很是火爆,现在是旺季,平均每天要制作副到副敷贴,摊涂工作也必须加班加点,从早上8点多钟,一直要忙到晚上8点多。刘师傅说,长年累月做摊涂工作,腰酸背痛,颈椎腰椎也有些难受,“不过,现在冬病夏治敷贴膏药,效果越来越好,我们累是累点,但想到对大家有效果,辛苦点,也不算什么。”
黑膏药效果如何?吸收好刺激性小
▼
该院冬病夏治的汉派黑膏药敷贴制备技术,是在继承彭银亭制药工艺,借鉴非遗传承人林氏外用药制作技艺基础上,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中医适宜技术。利用现代技术和先进设备生产的黑膏药,具有“敷贴时间长、透皮吸收好、皮肤刺激小”等特点,其中多项技术取得国家专利。
与成都、江西、北京等地的中药炮制技术相比,张义生将彭老的炮制特色,定义为汉派中药炮制技术。“是药不丢,非药不用”,这是汉派炮制中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比如莱菔子,是一定要去皮的,绝不能笼统一锅煮了,因为它的皮与仁作用相悖。”张义生说,这就要求炮制人员绝不能怕麻烦,要用绝对的虔诚和专业精神,来完成所有工序。另一方面,加工中哪怕是边角余料,只要还有用,也不能丢弃,这是药工的责任感,也是对药材的尊重。
?武汉八类公共场所先这样做,要是违规拒改,个人受处理,单位被罚款
?医生傻眼了,女子胆囊里竟藏着一颗“蜜蜡”
?提醒!